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

时间:2022-05-06 08:54:32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尤其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新课改中,许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提问的原则把握不准,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把握提问的原则、优化问题的设计、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优化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引,要激励他而不是压制他,要启发他而不是代替他。”从先贤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问,尤其是恰当的、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

有效性提问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效性提问作用不可小觑。

但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只有其形式而无实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存在的弊端和对策,作一分析,以期能与同行探讨。

笔者在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部分老师课堂提问没有方向性,浅显琐碎问题过多。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提问时只要求学生简单的可以以“对”与“错”作回答,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虽然具有一定的提问量,但没有实质性的思考,致使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部分老师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研究学情,在课堂上随意设问,想起什么问什么。结果使所提问题要么过浅,要么过深,要么不着边际,可有可无。

再次,部分老师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多数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搭花架子,提问时,生怕时间不够,只留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未想好答案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

还有,部分教师评价枯燥,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答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判断“对”或“错”的层面上,并未对学生起一定的引向、指点迷津的作用,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理不睬,未作评价就让学生坐下。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的这些弊端,使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呢?关于对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解决措施,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1)凝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2)加强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教师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鼓励,或引导,充分了解学生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启发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教师一般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教师通过导入提问,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主题学习提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课堂小结提问,达到画龙点睛、检查反馈、升华知识的目的。(4)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识记、认知、理解和知识迁移等能力,从而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准确把握提问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提问。(1)联系实际。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人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2)以旧促新。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合理运用等待和赏识激励。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首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应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提问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有效性的问题,才能让课堂显示蓬勃的活力,让师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罗士祷,杨红霞.高中历史课堂激情教学摭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

[2](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J].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初探 下一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