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06 08:16:28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从社会层面、幼儿园层面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自身心理健康以及幼儿园的整体管理。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倦怠;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

近年来,我国教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倦怠问题,尤其是幼儿教师已经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的现象,而且伴随着幼儿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职称的提高,个人成就感越来越小,工作倦怠程度不断增强、因此,加强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状况研究,不仅可以为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利于为幼教在职培训及其幸福感的培养提供相关的依据,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个体的个性。调查发现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幼儿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性格开朗豁达的幼儿教师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自信心强,能很好地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相反,性格孤僻内向的幼儿教师面对工作压力就显得尤为被动、无所适从,从而加重了压力,诱发工作倦怠的发生。

2.个体期望值。在幼儿教师中,许多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很少有什么专业发展的机会,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带班而已,很难获取职称晋升、职务提拔、以及通过学习、研讨、进修或培训获得业务提高的可能与条件,因此许多幼儿教师从一开始就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命运,显得心灰意冷,从而对工作比较消极。

(二)客观原因

1.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相对于其他服务性行业以及中学的工资待遇来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位于中下等水平,大部分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报酬和社会赋予教师行业的崇高使命不太相符,因此幼儿教师们内心会感到非常不平衡。

2、幼儿教师的从教环境较差。公众对于幼儿教师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家长、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并没有把幼儿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她们必要的尊重。幼儿教师失败时常常遭到责骂,面对压力,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了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损耗了幼儿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从而导致工作倦怠的发生。

3、幼儿教师压力大。幼儿园的工作很繁琐,每天很早就要赶到幼儿园,一天工作结束后身心俱疲,有时候遇上学校、小孩家长有事,还需要加班,很晚才能到家。回家后还要写教案、报告等等。同时,安全责任压力大,每位幼儿老师都心系着幼儿的安全,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虽然这样,但是还是有些事情避免不了,一出现什么差错,家长就会找上门,并且部分家长就是认定什么错都在于幼儿园,幼儿教师整天都是神经紧绷,感觉工作实在太累。

4、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清晰。幼儿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但现行继续教育又无法满足,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很难得以提升。

二、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对策分析

(一)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一直是限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提高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她们更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有利于相应职业的人才的引进,更好的推进幼教行业的发展。

2.提高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通过媒体的宣传、家长见面会等让大家熟悉幼教行业的特点,对幼教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并不是所谓的“保姆”。

(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与管理。

1.做好职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职前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教师形成角色认同感。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育活动中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工作,不畏难,不怕苦,热爱自己的幼儿教师事业。

2.建立在职教师心理测评机制。针对很多的幼儿教师已感身心疲惫,担忧在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教师行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教师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这一制度的实施,让教师这一行业开始走向专门化,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它还是有其弊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并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测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在职的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因没有合适的心理测评机制进行测量而被忽视。

3.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幼儿园应该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让幼儿教师在活动中放松自我,使幼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4.应该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应该帮助幼儿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给予幼儿教师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与进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发展的平台,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更加得心应手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减轻自己的工作倦怠问题。

(三)加强幼儿教师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工作倦怠,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作为教师本人,应正确认识工作倦怠,清醒认识到工作倦怠并不可怕。工作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当发现自己有工作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主动寻求帮助,将其加以化解。

2.提高压力应对能力。幼儿教师当面临压力的时候,应该树立积极地心态,掌握压力应对策略,并及时的进行自我反思,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都能够与工作环境想适应,不断寻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并提升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应对压力的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这样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倦怠感就会相应得到降低。

3.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培养对学生无私与宽容的精神,有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进而有利于防止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娜,周燕.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J].当代学前教育,2009(06)

[2]周志英.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疏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

[3]张晓辉.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

[4]康丹,吴菊蓉.福建省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5]蔡军.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6)

[6]刘丹.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7]李永鑫.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

[8]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9]陈明立.教师工作倦怠成因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10]毕恩明.缓解教师工作倦怠的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

[11]杨卫星.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12]张悦红.论教师工作倦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有效课堂教学探究 下一篇:基于翻转课堂的《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