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

时间:2022-05-06 08:08:33

罗红霉素结晶粒度的研究

摘 要:简要介绍了罗红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改进,通过对加水速度、温度、搅拌速度的控制,产品的结晶粒度、质量、收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罗红霉素结晶粒度 温度 搅拌速度 纯度

罗红霉素是大环内脂类药物中比较理想的品种,是红霉素经C位改造而成的一种衍生物, 罗红霉素对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都有抗菌作用,80年代初法国Rouset-Uclaf公司开发成功,1987年首先在法国上市,罗红霉素是大环内脂类比较理想的品种,迄今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工艺通过在溶剂中加水,析出罗红霉素成品,性状为不定形物,颗粒不均匀,主粒度为160um左右。本工艺通过改进将结晶粒度控制在300um左右。

一、生产操作

在1500L反应釜中投入溶剂500L、缩合反应液300Kg。用醋酸调PH值到6,加入2Kg活性炭。开蒸汽开始升温,回流30min当物料完全溶解后(调清)趁热压滤。滤液转入1500L结晶釜中,用碱液调PH到11,降温30min后,保持30-40℃,调节纯化水流量值为400-500 L/h缓慢滴加纯化水600Kg,调搅拌60转/分。

二、结果和讨论

1.加水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由表中可以看出,体系的加水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加水速度快有助于结晶粒度的提高。但加水速度太快,且超过500L/h后对结晶粒度的影响明显减少。

2.搅拌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按照加水时,搅拌定额在45分/转、50分/转、60分/转、80分/转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搅拌速度的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晶粒度有很大提高,但搅拌速度过快,且超过60转/分,产品结晶粒度明显减小。

3.加水过程中温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见下表)

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按照加水时,温度定在26、30、35、40、45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温度的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晶粒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有关物质(单杂)明显降低,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也大大提升。

4.降温速度对结晶粒度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加完水,需要对物料降温,分别按照降温到10℃所需时间,20min、30min、35min、40min、45min进行实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发现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加,结晶粒度逐渐减小,所以保温完毕后快速降温,有利于晶体的聚集。

5.结晶粒度对成品纯度的影响

晶体粒度的改变和基本消除了结晶产品中的无定形物,晶体粒度均一,通过生产收集数据发现随着粒度逐渐增加,对罗红霉素结纯度有很大提高,粒度越大纯度越高。

三、结论

罗红霉素在结晶生产中,适当调节加水速度有利于粒度的成形;控制搅拌的速度有利于晶核的聚集;加水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有利于养晶,降低有关物质的含量;粒度越大,罗红霉素含量越高。通过对加水速度、加水温度、搅拌速度的控制,成品收率、质量由明显的提高,产品的综合收率由原先的68%提高到72%,产品合格率达100%。

参考文献

[1]郭志超 罗红霉素结晶工艺研究 天津大学 2013 .01.

[2]孟彩红 罗红霉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2006.06.06.

作者简介:李伟博(1982.03~) 男,汉族,山东东明人,山东洪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长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与药物中间体研发工作。

上一篇:鲁奇炉气化废水处理技术浅谈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讨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