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聪明妈,十倍游戏乐

时间:2022-05-06 06:50:26

一位聪明妈,十倍游戏乐

越来越多的妈妈发现,孩子的反叛期绝对不是到了两岁才开始的,6个月大的宝宝在玩游戏时,就会对妈妈的过多干预和强迫表现出不高兴了。是的,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玩游戏时,尽管有些手脚笨拙,脑子转不过弯来,但这并不代表他希望妈妈插上一手,参与其中。有的游戏,玩的自应当属于孩子,妈妈参与的方法不当,反而会使孩子玩兴大减,探索受挫;有的游戏,妈妈可以示范着玩给他看以激发兴趣,但熟练之后,一定要让他自己揣摩才能玩出创意,倍加尽兴;还有一些游戏,则是妈妈的参与度越高,孩子玩得越兴奋,亲子关系的融洽度越高。这三类游戏,妈妈心里分清楚了吗?

妈妈参与度越少越好的游戏

不少妈妈认为,孩子越小越不需要独处,应该在他一醒来时做他的游戏伙伴。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因为一岁以内的宝宝也需要自得其乐。妈妈不妨准备一些道具如脸谱、会动的悬挂玩具、凫水小玩具等,让他不受干扰地自由把玩。在妈妈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对这些玩具的颜色、动态、声响会有更长久的兴趣,而一定时间的独处,会让宝宝的个性更平和大气,对其想像力的自由发展也有好处。因此,当宝宝沉浸在自己的探索世界中开心微笑时,妈妈请别去打扰他。

更多妈妈参与度越少越好的游戏,会在孩子两、三岁后出现,例如过家家、扮医生等。孩子当着妈妈的面扮演大人时很难泰然自若,就算孩子觉得自然,妈妈也常因为他的“煞有介事”而哑然失笑,影响乐趣。而像涉及智力挑战的拼火柴、搭积木、玩拼图、拼七巧板等需要孩子独立思考的游戏,如果妈妈老是越俎代庖,则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性和惰性,遇到难题时不愿开动脑筋去解决。

刚开始参与度要高,熟练后慢慢放手让宝宝自己玩的游戏

“这游戏都和孩子玩了一百回了,他还是不会自己玩,我不得不一天到晚当他的玩伴,累死了!”这样抱怨的妈妈,一般只是单纯地陪孩子玩游戏,而缺少做“教师”的素养,没有想办法提高孩子玩耍的能力。以“百变大纸盒”和“小青蛙跳荷叶”为例,孩子不但能在游戏中全身动作协调,提高了自己的运动能力,建立了难能可贵的空间概念,在念歌谣的同时还建立了节奏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了想像力――妈妈应当在教孩子玩耍的过程中,留心引导这些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启发孩子想一想:大纸盒除了可以当宝宝的家、当大卡车,还可以当什么?或者小青蛙每次捉到害虫都要把它送回家,太累了,怎么节省时间呢?当孩子乐意动脑筋想出游戏新玩法时,妈妈则要大力表扬。这样一来,孩子才会向妈妈学习,努力开拓游戏的种种新变化,不断翻新。

妈妈参与度越多越好的游戏

在6岁以内宝宝的生活中,有超过四成的游戏是妈妈参与度越多越好的,这些游戏会以甜蜜的小动作增进感情,加深亲子间的信任度,要是在游戏中配以自创的歌谣、简单的哼唱甚至夸张滑稽的动作,不但可以让宝宝沉浸在“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的愉快情绪中,还能从小培养出孩子的幽默感和乐观精神。

但那些涉及孩子平衡力、胆量、勇气和身体力量、精细动作的锻炼,带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游戏,妈妈常常萌发心软的天性,舍不得让孩子坚持下去。所以,像跳跃奔跑、荡秋千等游戏,最好邀请爸爸也来加入,一方面爸爸力量充沛,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三个人玩也会使游戏的运动幅度更大,更加富有刺激性。妈妈在这一过程中,千万别唠叨游戏的危险性或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若是妈妈夸大了游戏的不安全感,孩子就更没有勇气跨出第一步了。正确的做法是借这类亲子参与度高的游戏,确立爸爸在孩子心目中高大、有胆、有力量的形象,让孩子对爸爸也产生足够的依恋感,真切地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从而使其性情更加开朗,对未知的世界更有探索欲。

上一篇:捡落叶的小女孩 下一篇:让批评“拐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