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引发网吧行业死循环

时间:2022-05-06 09:33:26

价格战引发网吧行业死循环

如今,在水费、电费、房租、宽带费、人员开支等等费用都在上涨的时候,哈尔滨市的网吧行业却为了“竞争”(争抢上网人群)大打价格战。

哈尔滨市一位姓刘的网吧业主刚刚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2005年刘老板兑下来了一个网吧,他说:“我兑下这个网吧的时候,在我的网吧周围已经有两家网吧在营业了。最初是三家网吧在这个区域经营,第三家老板因为种种原因把网吧出兑给了我。我接手后开始对网吧进行装修,然后更新设备,准备开张。开张当天,另外两家网吧联手降价,他们开出了1.50元/小时的上网宣传。我的网吧当时收费2.00元/小时。得知他们降价,我这边也把价格降到了1.50元/小时,后来他们又把价格降到了1.00元/小时。一来二去,我们三家都没有赚到钱。始终保持着这种他们收费1.00元/小时,我收费1.50元/小时的局面。”

刘老板告诉记者:网吧间的价格战不仅比拼白天的上网收费,他们还比拼晚上的“包宿”收费。最初的“包宿”收费是10元/晚(从晚9点到次日7点),后来降到8元/晚,再降到6元/晚,现在有的网吧“包宿”收费是5元/晚,加送一瓶矿泉水。

刘老板最初的想法是把价格调低,然后咬牙坚持,挺过了半年之后,将竞争对手拖垮,这样他的网吧就可以在附近地区立足了。

然而,刘老板的如意算盘只是打对了一半,的确,半年后,两家已经结成攻守同盟的竞争对手网吧中的一个坚持不下去了,网吧老板将网吧出兑了。

刘老板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谁知新来的网吧老板投入了巨资对网吧进行装修,又对原来网吧的设备进行了升级,原来在该区域配置最高的刘老板的网吧,不得以退居二线,为了打压新来的竞争对手,刘老板与曾经的竞争对手(剩下的那个网吧的老总)结成了攻守同盟――他们再次推出了降价行动。原以为可以从价格战中脱身的刘老板,再次陷入了战事中。

刘老板和盟友降价,新开的网吧也随之降价,新网吧业主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想法与刘老板及其盟友拚杀起来。

终于刘老板的盟友坚持不住了,2006年底,刘老板的盟友打出了出兑网吧的广告。刘老板的盟友将网吧出兑后,新来的网吧业主再次对网吧进行装修升级……刘老板迫不得已与曾经的对手再次结盟,共同对付新开的网吧。

最终,在2007年刘老板自己贴出了网吧出兑的广告,他从价格战的最前线败下阵来。

类似刘老板的经历困扰着哈尔滨市的很多网吧业主。在哈尔滨市的很多新兴小区和高校附近网吧的分布都非常稠密,网吧业主为了吸引人员上网纷纷打出了杀价牌。在这种网吧附加费用逐年上涨的情况下,这种无序的降价行为令网吧经营者自套枷锁,走入了死循环的深渊。

以网吧“包宿”为例,哈尔滨很多网吧业主制定了10小时收费5元钱附送矿泉水的收费标准。以一台电脑每小时耗电300瓦为例,我们来核算一下网吧经营成本:耗电0.3千瓦*10小时*电费+夜间人员开支+机器损耗费+均摊房租+管理费+……核算下来网吧“包宿”的成本在4.50-5.00元之间,而网吧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赠送给网友一瓶水,这种降价对于网吧业者来说无疑是自杀。

哈尔滨市的网吧行业虽然倍受价格战“死循环”的困扰,但是在城市中各个区域为规范网吧经营阳击竞争对手降价而形成的小型联盟,虽然也进行了小规模的涨价尝试,但是这种保价尝试仅仅活跃一时,并没有在网吧的长期经营中发挥作用,最后的结果都因执行不下去而偃旗息鼓。

深陷“死循环”迷雾的网吧经营者面对“微利时代”、“无利时代”无计可施,虽然有网吧老板殚思竭虑地降低采购成本、改进经营思想,但都收效甚微。大打价格战重复“死循环”成了网吧行业的一个怪圈。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惨烈自杀式的价格战给网吧经营者带来的是成本回收的遥遥无期,经营利润的血本无归;此外,这种经营方式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网吧的上网费下降以后,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几率就会提高,而且上网时间大幅延长。原来拿出十元钱上网,最多可以在网吧逗留5小时,现在有的网吧打出了上网0.80元/小时的宣传,这就意味着十元钱可以在网吧停留十二小时。这种情况对于行为自治能力差的人群来说,很容易造成他们对于网络的沉迷。

心理学家认为:以公交车分流人群的案例为例,一元钱和两元钱的差别可以很好地将人群进行分流。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网吧的收费,那么可以有效地分流前往网吧上网的人群,从而有效地控制未成年人和社会闲散人员在网吧内逗留的时间,从而更有效地净化了网吧的环境。从价格端的有效管控对于杜绝网络沉迷有很好的效果。

在采访的最后,刘老板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呼吁网吧业主结束“死循环”的悲哀,能够重新振作这个行业,他建议哈尔滨市网吧协会能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调控网吧定价体系,从而确保哈尔滨网吧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上一篇:冬季到来,网吧卫生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篇:西门.com:树立“绿色网吧”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