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分层教学在初三应试阶段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5-06 07:44:12

分班分层教学在初三应试阶段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三;分层分班;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55―01

从“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出发,各校在面对初三升学率的压力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后续发展,都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日趋严重的“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在平行班中,根据两班现有学生的总体情况及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重新分班,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和优化初三升学总复习和考前强化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前期准备要充分,措施要得力

1. 模式确定。首先,确定A、B班。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根据两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自身潜力的大小、爆发力程度和平时成绩单排名等诸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编排A、B班。A班的规模先小后大,这样既增强了A班学生的忧患意识,又为B班学生留有竞争的空间和信心。与此同时,在A、B两班内,根据学生不同学科的成绩情况,以就近、互助和合作学习为原则,形成了“人数少、任务轻、易操作和反馈快”的四人小组学习模式。

2. 选择分班的最佳时机。A、B分班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分班过早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分班过迟则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通过我们的实践,笔者认为最佳时机应选择在初三第二学期开始。此时,各学科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进入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阶段。此时分班,有利于挖掘潜力,形成新的竞争力。这样,促使A班的“单科学困生”有针对性地复习,也便于教师辅导。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和知识断层,从而产动力和决心,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就B班学生而言,无论是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较之于前一阶段有所改善。学生在这一阶段树立了新的信心,从头开始查遗补漏、巩固基础。

3. 分班前的动员工作。(1)动员家长。分班前,部分家长会反对这一方案的实施。这些主要是中等层次学生的家长。他们会担心学生不能进入A班而影响学生升学。所以,做好这部分家长的动员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分班对各层次学生的有利因素入手,向家长讲清分班分层的目的、方法、授课方式及对学生升学机遇。

(2)动员学生。分班后,分入A班的学生易盲目自信。教师要适时提醒,对A班异常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正确引导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引导鼓励分入B班的学生。但是据我们观察,此时B班分班的班级纪律反而好于A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内容、放慢进度,尽可能做到学生的知识整合循序渐进。

(3)动员任课教师。分班后,任课教师会认为B班是差班,从而疏于管理,任其发展;而只要管好A班即可完成任务。这种错误认识不仅有违分班分层的初衷,而且也有违教师的良知和责任。分班是基于因材施教而更有效地提升升学的各项指标,并非放弃一部分学生或牺牲一部分学生。所以,分班分层前,使全体任课教师有正确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班分层后的备课、上课

分层,给教师上课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备课任务。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呈现方式、拔高程度、拓展范围、目标落实上下功夫。为应对中考,要备考点、备方法,还要根据A、B两层备学情。我们所要遵循的原则是:

1. A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误区和盲点。做到知识点清楚明了,具有较高的有创新能力和分析处理试题的能力;知识全面、融会贯通。而作为教师,则要更注重方法、技巧的教授,强化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 降低B班要求,减少教学课时的新内容,侧重巩固旧知识。教师则要不厌其烦,做到多复习、多讲解,多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力求人人过关。教师要督促学生记好笔记,理解解题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改善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在课堂中,给他们一些轻松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

三、分班分层后的管理

分班后,要抓好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班级日常管理。班级管理在分班后,因学生的变动和班主任的变动,容易出现管理松动、班主任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分班后,班主任要顾全大局,摒弃私心,勇于承担责任,抓好日常管理。二是抓好课堂管理,这就是各任课教师的责任。尤其是B班,要严格而不苛刻;和蔼而不放纵。时刻关注个体,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鼓励。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和班主任、家长取得联系并解决问题。

上一篇:四举措激发农村高中“学困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下一篇: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