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段及评析

时间:2022-05-06 01:59:21

《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段及评析

教材分析: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小洁坐在游船上紧紧攥着面包纸,最后把面包纸扔进垃圾桶,而不是随手扔进清澈的湖水里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课文语言清新活泼,道理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促行,深入体会课文意蕴,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片段一:图文结合,感悟湖水的独特美

师:(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游一游这美丽的湖吧!游览之后,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很专注地看着、想着,几分钟后,学生汇报交流)

生:“瞧,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这让我看到这里的山石很美,就像动物们在开运动会。

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这句话写出了湖水很清、很静,水里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生:蓝天、白云、高山、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洁看得入了神。

师:这么美的景色,会让每位旅客流连忘返。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爱护,难怪小洁不忍心――(生:破坏湖水的宁静。)

师:所以小洁不是随手将面包纸――(生:扔进清澈的湖水里,)而是――(生:把面包纸扔进垃圾桶。)

分析: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最好的导演。教师只是那么一牵一引,学生就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般地游览了美景,并从中初步感悟到了课文的意蕴,为后边的教学做好了对比铺垫。

片段二:走进人物,领悟小洁的心灵美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读课文,想想“小主人公小洁向哪儿跑去?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看出来,她在找垃圾箱。

生: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可见她是要把垃圾丢在果皮箱里,不是乱丢。

生:还有,当她看到湖水很美很美时,就知道不能破坏环境,就把面包纸紧紧地攥着。

师:是呀,多美的心灵啊!小洁她小小年纪就能管住自己不随便丢垃圾,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能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从最小的细节做起,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

分析: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教师很成功地引领学生抓住小洁的动作、神态,轻轻走进人物内心,想之所想,悟其心声。小洁的心灵美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爱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片段三: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湖水的美及小洁心灵的美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这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下面是老师收集的有关河流遭受破坏的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看看吧!(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解说:这是被各种垃圾污染后的新阳小河,它原本清澈美丽,可现在已经完全被垃圾覆盖了;银河湾一条小河怎么汩汩冒黑;河水被污染成血红血红;下游的河水因污染已经成了……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了江河湖泊在哭泣,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们不能把垃圾扔到小河里了。

生:太可怕了,我们用的水都被垃圾填满了。

生:我们不能自个害自己了。

师:是啊,这一幅幅丑陋的画面与清澈的湖水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一边“美”一边“丑”,一边“香”一边“臭”,可见环保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来自小溪里的一则消息。

救救我们吧

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居住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里。这里水质清澈透明,水底水草丰富,鹅卵石形态各异,色彩多样。成群成群的同类在其间穿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白天,我与河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嬉戏;与岸上的小伙伴们谈心;与爸爸妈妈一起学习怎样生存,享用自己捕来的美餐;晚上在妈妈的摇篮曲声中安然入睡……

可是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池塘里玩耍。突然发现水越来越浑浊,而且还闻到了一股臭味,我奇怪地问:“这是哪里来的臭味呀?”其他小伙伴们也觉得很奇怪。我们决定游出水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哇,原来有那么多的污水、垃圾侵袭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小溪边建起了一座座工厂,工厂里的污水不停地向小溪里排放,水面上还漂浮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臭菜叶、苹果皮、香蕉皮、瓜子壳、卫生纸、死猪……以前生机勃勃的小溪现在变得死气沉沉,小溪里的水再也不是清澈见底,而是浑浊不堪了。

我们伤心地游回家,告诉各自的爸爸妈妈。大家商量决定,为了生存只能忍痛离开这世世代代生活的小溪,去寻找一个适合我们居住的环境。

大家哭着离开了自己的家,希望能有一天能再回到这个曾经充满快乐的小溪,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我们是这里的主人,其实我们不想走。人类,饶过我们,救救我们吧!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不要再四处漂泊!

师:读完这则消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对课文中朝小鱼扔香蕉皮的小男孩说点什么呢?

生:小鱼太可怜了,是人类让它无家可归。

生:小男孩,你太调皮了,你不该污染环境,吓坏了小鱼。

生:有人乱丢垃圾,我要阻止他们。

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建议你们以班级的名义给他写一些建议吧,希望他能改变对小鱼的态度。(学生纷纷动笔写建议)

分析:此时,学生不用多思考,想说的话早在他们心中了,心中的情愫全从笔端流出,教育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评析:

上述教学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补充的阅读材料如同点睛之笔,让课堂格外亮眼。教师在指导学生重点学习领悟景象之美与小洁的心灵之美这两部分内容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效地提供了河流被污染的一些图片及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像中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恶果,从而对保护环境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拓展阅读,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经过图文结合,补充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对课文的蕴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巩固了新学的生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状况及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调整了教材内容,提供、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不仅读好课文,还用课外阅读材料辅助课文,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由看(感知)――说(感想)――写(表达)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丰富学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

四、准备充分,顺手拈来。教师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既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轻松地教学。既让二年级的学生开口表达,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而不偏题。而且,教师多媒体的运用及展示处理得恰到好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深化,达成了教学目标。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我是这样分析的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读本》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