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温室杏鲍菇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06 01:39:55

北方温室杏鲍菇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栽培较多的珍稀品种。其独特的风味,厚实的菌肉,脆嫩的质地,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是平菇的3~4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年来杏鲍菇在北方地区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现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选择不当

1、发生原因

在生产过程中,有的菇农为了产品能在春节前后上市,将出菇时间定在每年的12月-翌年2月份,但由于杏鲍菇出菇阶段对温度要求很严,而这段时间温室内很难保证出菇所要求的13~18℃的温度环境,因此经常出现大幅减产甚至不出菇的情况。该季节如果给大棚加温,则与空气湿度、通排气等要求产生矛盾,易出现畸形菇,造成经济损失。

2、对策

在北方地区最适宜的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季3-5月或10-12月份,棚温最好维持10~20℃。制作母种、原种栽培时间提前80~90d左右。

二、培养料发生酸败现象

1、发生原因

由于在8-9月份制作菌袋,此时气温较高,如按照常规培养料配方,易造成培养料pH值降至6以下,培养料发生酸败。

2、对策

在高温季节制作菌袋时,在培养料中麸皮、玉米面等辅料外适当增加白灰的用量。

三、菌棒受杂菌污染严重

1、发生原因

拌料有生料,没有浸透水分,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菌种老化及接种时感染了杂菌。

2、对策

拌料时培养料要拌均匀,料内无生料,尤其是玉米芯和木屑等,培养料应预湿半天。在蒸料时,高压灭菌时间应在2h左右,常压灭菌当温度升到100℃保持10~12h左右,灭菌时一定要排净袋内冷空气,经过二次排气,灭菌期间不能停火断气。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减少杂菌污染机会。

四、发菌期菌丝生长缓慢、长势较弱

1、发生原因

(1)菌种老化。(2)室内温湿度条件不适。(3)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高,培养料内通气不良,呼吸作用受阻,使菌丝的吸水力减弱,产生的热量少,造成料温过低,对菌丝生长不利,引起菌丝体生长不良。含水量过低,营养吸收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热量少,致使菌丝细弱且生长量少。

2、对策

(1)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引进菌种一定要从有生产资质的单位购买。菌龄适宜(一般30~40d),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命活力强。

(2)创造适合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70%左右。

(3)调整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适宜的料水比应为1:(1.2~1.3)。

五、发菌阶段,菌丝未长满菌袋就出菇

1、发生原因

杏鲍菇菌丝生长条件严重不适,过早的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如发菌温度远远低于20℃,栽培袋培养料含水量大于65%,较强光线刺激等,一般在冬季易发生。

2、对策

提升培养温度至20~22℃,进行暗光培养,培养袋加盖遮阳网。

六、出菇时子实体出现畸形,出菇后柄盖不协调

表现为菌柄过细长,菌盖小,外观质量差。

1、发生原因

突遇高温天气,棚内温度较高,菌丝代谢旺盛,产生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子实体畸形。

2、对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大棚内通风量,增加氧气量,排除二氧化碳并降低棚内湿度。

七、子实体多,商品率低

1、发生原因

没有进行疏蕾。原基分化后,形成很多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但由于营养和空间限制,大多不能形成商品菇。

2、对策

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4~6个,子实体长至2cm左右时,再进行1次优选,留2~3个。

八、龟裂

在菌盖和菌柄上龟裂成不规则斑纹,类似香菇中的花菇。

1、发生原因

温差大,最低温度过低,菌盖表面细胞生长停滞而内部正常生长;空气湿度过小,造成菌盖龟裂。

2、对策

由于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菌类,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小,因此要注意保持棚内相对较稳定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5~18℃,同时棚内湿度保持在85%~90%。

九、幼菇萎缩而死

1、发生原因

幼菇生长过程中出现萎缩、变黄死亡。发生原因是生长过程中遇到超过20℃的高温环境或温室遮阳网密度不够,导致阳光灼死。

2、对策

保证棚内遮阳密度,避免棚内温度过高。遇高温天气,及时开棚通风及地面浇水降温。

上一篇:菜粮五熟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小李的大棚辣椒为什么会落花不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