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

时间:2022-05-05 11:11:37

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

摘要:本文就高等师范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展开研究,内容包括气息的训练、过度声区的训练、女中音训练中需要避免的误区和女中音嗓音保健,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演唱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深入、切实的研究。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女中音声部;声乐教学;训练问题;艺术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直接决定着作为音乐启蒙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众所周知,声乐课是高等师范教学中的必修课,而要系统的学习声乐,第一步就要谈到歌唱者的声部问题。由于人的生理条件的不同,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以及人体共鸣腔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域及性能也就各有不同,根据这些差异人声被分为不同的声部。一般我们将歌唱者的声部分为中音、高音、低音,按性别则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从17世纪欧洲歌唱艺术的诞生发展到现在,女中音歌唱艺术已成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中音声部的发展特征、演唱风格、教学等问题也有了越来越广泛地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声乐艺术与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也成为近年来在声乐艺术教育教学领域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这里我们就高师教学女中音声部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索,也为自己今后的声乐教学工作、声乐理论研究工作做初步的总结。

我们在高等师范教学中如何确定女中音声部呢?以下经验可供借鉴:女中音一般音色浑厚、丰满,中声区响亮有力,音色光泽度较好,有向高音、低音两个方向发展的条件;女中音经过训练后的音域一般是从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当然在方法掌握得圆熟的情况下也能够唱得更高,但不如女高音那么轻松;女中音的三个声区,低音区从小字组的a到小字一组的f;中音区从小字一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降e;高音区从小字二组的降e到小字二组的a以上。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女中音训练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一、女中音气息的训练问题

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谈到歌唱的体会时曾说:“我歌唱时一直在想着气息。”众所周知,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问题是所有歌唱艺术学习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科学地运用气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歌唱的技能。一般来说,呼吸方法可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歌唱中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它是近现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由膈肌(横膈膜)与两肋、小腹联合操作。 女中音声带相对较宽厚,腔体较大,所需要的气息也相对饱满、深沉。在对女中音的训练中,气息的训练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法来进行训练:(1)快吸慢呼。自然而较快速地吸入气息,缓缓地将气息从口部呼出,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气息持久稳定的控制力和支持感觉,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呼吸的控制力;(2)慢吸慢呼。这是我们在气息训练和歌唱时最常采用的方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同时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方法就像我们深呼吸去闻花的感觉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力过猛,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歌唱的用气,在我们民族的歌唱语言中叫做“运气”,这两个字确切地指出,歌唱者要有意识地指挥呼吸器官,控制呼吸,使得“气沉丹田”“发自丹田”,并也说明这种呼吸技巧掌握以后,歌声可致“遏云响谷之妙”。

二、女中音过度声区的训练问题

普通人在约一个八度左右生理音域用声音,专业歌唱要求拓展声音达到两个或两个半八度以上的音域使用声音。由胸声区到混声区再到头声区,每个声区转合时总有几个过渡的音不太统一,这是客观生理存在的生理现象。从中声区转入头声区的换声点位置,女中音在小字二组的降e。女中音,由于其声音较大与音域宽的特点,在换声中比较容易出现真假声换声的困难,尤其是换声点的声音明显与整体声音的音色、音量不统一等,这也是女中音声部教学与学习的难点所在。换声问题对女中音歌唱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可以这样操作这个过渡性的声区:在掌握并稳定了中声区的唱法后,可要求歌唱者在换声的音上,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微小的倒抽一口气的动作,犹如“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微向下、向后退让,以推开和稳定咽腔(咽腔绝对不能够缩小),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会感觉到声音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样,声音就自然地进入换声区。在be2及其周围的几个音上用同样地方法操作,此时特别要注意,绝对不能加强气息流量或者增加音量,不是像唱渐强,而是有点像唱渐弱,并且要将所唱的元音依靠上唇。以上面部的表情肌的收缩,将元音逐步集中变窄。这时,气息下沉丹田,喉头不随高音网上移动,而是相反,自然地下降。当然掌握换声区歌唱的方法是需要在大量的歌唱练习中不断操练的,而不是一味单纯地去理论化的想。

三、女中音训练中需要避免的误区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演唱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女中音的训练中需要避免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首先,女中音切忌为了追求音量而撑大喉咙。对于初学者来讲,有洪亮的声音是一种资本,这也是她们较好本钱的一种炫耀,往往很多女中音嗓音条件都特别棒,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她们会因为想把音量唱得更大而撑大喉咙,但是这种音量是通过压迫了喉附近的肌肉而造成的,不是真正的、自然的、优美的声音,而且撑大喉咙同样会导致高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往声带是要出现问题的。女中音歌唱时要本着柔和、轻松、自然且不太放声音的练唱原则,以气息带动来协调声音,不要因过分夸张而失去了歌唱艺术整体的平衡。注意保持声音的位置,需要适中的音量、集中的声音,决不要追求所谓的“大号”效果,实则是粗野的声音。所以,笔者建议广大的女中音学生要爱惜自己的嗓音,用正确的方法唱出优美的歌曲;其次,女中音切忌唱得过重而没有了音乐的美感。对于音乐来讲,当你把每一个音符都标以强音记号的时候,它已经没有了优美。音乐是有起伏的,有抑扬顿挫,我们需要唱出旋律还有标记于乐谱上的强弱变化,这才构成了音乐,否则我们的声音就像机器一样,是机械的,没有张力,也没有生命力。而且当我们唱得很重的时候,音乐是不连贯的,没有流畅性的,仔细听便能感觉出音乐是断的,没有优美可言;再次,女中音切忌打开过大而没有了音乐的流动性。当我们打开腔体时,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气息供给来支撑这个歌唱的乐器。往往当我们开得过大之后,一系列问题便会随之而来,最先是气息慢慢就走不动了,越来越僵持,气息不流动音乐就走不起来,然后就开始拖节奏,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拖就越走不动,越走不动就越拖,音乐哪里还会有流动性?所以,尽管女中音不像女高音那么轻巧,走动自如,但还是要像训练女高音那样,训练女中音的气息跑动,声音的弹性,否则唱坏了嗓子,女中音连本身最华丽的中声区都没有了。

(4)女中音嗓音的健康与保健

有关嗓音医学的保健知识,是每一个学习歌唱的人所必需了解的。良好的嗓音是良好歌唱的前提,而嗓音的保健却是健康嗓音的保障。通过嗓音医学研究者对声乐从业者的专门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病例中各声部的患病情况是:女高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男中音、男高音,再次是女中音,发病率最高的是女低音。这个现象表明,女中音属嗓音疾病多发范畴。嗓音的健康基本取决于两方面:第一,科学的发声方法。它能够使得各个器官协调运作,减少嗓音的损耗,延长其艺术生命;第二,科学的嗓音保健。这一点更多地从生理方面告诉我们歌唱学习者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嗓音,让其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从第一方面来看,造成女中音嗓音可能病变的不良因素有:a.气与声的不协调。常常会出现挤压、紧张的或是漏气、发虚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整歌唱状态,使气息、声带的张力和共鸣腔的调节三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动力平衡;b.过度用嗓,追求音量。女中音常常会得意于自身的音量而故意地把声音唱得过响,造成声带受力过大,久而久之声带便会出现充血、水肿、小结、息肉等生理病变。这里我们建议歌唱者合理用嗓,要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而不是肌肉的蛮力去歌唱,否则即使有音量也不会有美妙的音色和优美的音乐;c.在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过度练习高音。多数学习者年龄比较小,歌唱机理还不够成熟,初步确立为女中音,但是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宽,她们往往会犯初学者的通病,太急于求成,而想获得戏剧性的高音,在没有稳定正确的歌唱方法就去“喊高音”,这种状况对嗓音的损坏是及其严重和致命的。这里我们要求年轻的歌唱者一定要循序渐进,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嗓音,不要图一时之快而毁了其艺术的生命。当然为保证嗓音的健康,在发觉嗓音出现问题时一定要调整、纠正练习方法,让嗓音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是十分必要的。女中音歌唱教学中还会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总结的,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当还是要提醒广大的女中音学习者,一定要配合自己的声乐教师,中声区一定要打好基础,掌握纯熟的演唱技巧,使声带处在良好的功能状态下和良性循环中。

从生理的角度讲嗓音的保健,平时就应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保护、保养嗓音的健康,要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睡眠,当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和休息;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不在饭后立即歌唱;不要酗酒、抽烟,尤其是烈性酒最容易刺激咽喉粘膜,导致声带充血、水肿,影响歌唱;女性例假期间往往出现声带水肿、充血和声门闭合不全等现象,因此少唱或者不唱为宜。

最后,我向声乐学习的同学们还有我们广大的高师声乐教育者提几点中肯的建议:1.切记爱惜我们的嗓子,不要滥用。同学们在练习时不要随着自己的兴致乱唱,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歌唱方法、状态出问题时,一定要就其错误帮助纠正,切不能放之任之;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是教师们通过多年教学积累总结出来的两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至于如何适当地掌握和执行,其中大有学问。在声乐教学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年龄、经历、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生理条件也存在着客观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并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明白学习歌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好的歌唱者,不仅要有漂亮的嗓音,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声乐是苦差使、累差使,但是苦中有乐,我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与享受,只有不懈努力地人才能够勇攀高峰;3.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更多地重视学生的演唱实践。我们在课堂里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艺术是属于舞台的,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演唱实践,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必定是缺少不了舞台的历练的。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关在课堂里,等到磨砺成器才与观众见面,相反,我们应该在她们掌握了初步的方法和技巧后,就让她们经常到各种场合去实践。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在舞台上并不一定能全全兑现,在观众面前学生可以得到更多课堂里感受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与观众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在其间发现学生的更多问题,检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提高;4.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广泛地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都会发现只有把自己提高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唱出来的歌曲才是有深度的,仿佛注入了生命,歌唱才有了灵魂。同时也要求歌唱者用心去唱,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希望我们广大的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多加强教学科研,不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社会多多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倪瑞霖.《声乐基础》.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倪瑞霖.及时的养料和水分.音乐爱好者,1980年02期

[4]朱茉玲.歌唱呼吸散论.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1990年

[5]车文芬.整体性声乐教学法.音乐周报,2000年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桂教科学【2008】2号)

上一篇:学前专业钢琴“弹与唱”相结合的教学 下一篇:钢琴教学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