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瑷珲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5 10:16:14

黑河市瑷珲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场所、运动形式,并针对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出参考性意见,为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河市;小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发展对策

大众体育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民族的强盛和国家荣誉,是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的大众体育工作,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素养,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振兴国家经济、富国强民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它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竞技水平和全民体质的增强。本研究从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众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部分居民对体育锻炼需求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期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方面的资料书籍,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问卷调查法,根据文章的需要依据专家的意见制定调查问卷。共发问卷300份,回收279份,回收率93.0%。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动机的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选择人数为176,占调查总人数的65.6%,同时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点。有36.2%的居民了解体育运动的消遣娱乐的功能,有25%的居民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满足兴趣爱好,也有部分居民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增加社会交往,缓解社会压力等。

2.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

了解居民喜欢或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特征,是社区以及单位组织活动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查得出,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比较多样化,其中选择频度最高的是散步,选择人数为13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6%,其次为慢跑,选择人数为1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0%,同时球类运动和游泳的选择比率也比较高。通过访谈了解到,不少居民的兴趣比较广泛,因为缺乏相应的场地,设施,所以只能选择对场地要求较低的慢跑、散步等等运动,这也是选择散步:慢跑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3.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运动场所的选择

城镇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场所是以就近为原则。社区场地设施不足和运动环境的不理想,使许多人到公园广场、街头空地以及其他场所进行体育运动。去收费体育运动场所参与体育运动的居民较少,一般学校都具备比较多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但在学校的场地进行体育运动的居民很少,这与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对外开放有关系,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4.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体育运动形式

通过调查了解到,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小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和朋友、独自一人、家人一起为主,大都是自发的行为,选择比率分别为48.1%、21.2和11.9%;由于社区和单位体育运动组织的并不多,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当今社会,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提高社区和单位对于体育工作开展的力度势在必行。

5.满足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的发展策略

在体育建设方面,积极调动政府对体育建设的宏观支配作用,政府应将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落实到体育中来,利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发展体育,使得体育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体育工作方面要加强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在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应减少计划与行政色彩,在体育建设中要强化综合协调作用做好宏观调控,突出服务理念,规范管理。根据客观的市场经济要求,分析和研究体育的发展规律,以社会资源、市场为平台,促进体育迅速走向社会化、产业化。以《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基点,大力开发易于普及、具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积极发展大众休闲运动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产品服务市场。

扩大大众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政府部门应把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争取达到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来配置城市公共健身场地设施。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社团、协会、俱乐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在体育的兴办上发挥积极性。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应规划建设配套的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施。各地现有部分体育场馆应免费或低收费面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也应适当的面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政府应积极鼓励和组织各类、各级部门进行定期的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应重视调动社区和街道居委会基层组织对于开展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培育民间非营利性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大众体育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引导正确的体育锻炼需求。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性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对人们是否具备更好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疾病和灾难的频繁发生,使全世界人们开始关注健康,身体健康的前提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加大全民锻炼力度,增强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大众的健身意识,让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积极地促进他们产生参与运动的动机,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加体育运动。正确引导广‘大民众的体育需求,使之逐渐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加强培养民众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兴趣,努力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群体、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体育需求。把体育锻炼提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壮大体育锻炼人口,积极提倡和鼓励居民体育消费,转变体育消费观念,使消费结构合理化、科学化、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勾占民,太原市民参与群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学刊,2000(2)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北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则珊,群众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4]林勇虎体育的社会学[M]探索万卷出版公司,2005

[5]栗锋,沿海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体育学刊,2005(4)

上一篇:浅析河北文化品牌的培育与发展 下一篇:浅析《周易》的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