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时间:2022-05-05 06:41:45

试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摘 要:美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移民聚居的国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族裔文化。二战以后,

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亚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发展 繁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移民聚居的国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族裔文化。移民少数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又逐渐汇人主流文化。这一现象也充分地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二战以后,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争奇斗艳,为美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异彩,有的已完全汇人美国文学主流,为美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亚裔文学像一棵一直在长大的树,不仅它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繁荣,而且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亚裔美国文学界定

所谓亚裔,顾名思义,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日裔、菲裔、朝裔、印度裔、印尼裔、越裔、缅甸裔等族裔,他们的文学自然是亚裔美国文学,若再细分,则有华裔美国文学、日裔美国文学等,但对它的界定,远非如此简单,不同的学者,作家或评论家对它有不同的界定。

金伊莲(Elaine H Kim)在《亚裔美国文学创作及其社会背景导论》一书中,把亚裔美国文学定义为“中国,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关于美国经历的文学作品。”

集美国亚裔剧作家,评论家,小说家等头衔于一身的赵健秀(Frank Chin)认为,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亚裔作家,他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所在国的了解是从新闻媒体和书本中获得的,这样的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才算亚裔美国文学。

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有重大贡献的林英敏(Amy Ling,1939-)把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华裔美国作家,从他们共有的华裔美国人经历中创作出令人感动的富有艺术性的文学称为亚裔美国文学。

因此,亚裔美国文学可以界定为:出生、成长在亚洲或出生在其他国家的亚洲子女,但受教育,工作,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或华裔的作家,用英文描述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

二、亚裔美国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1972年,第一部主要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亚美作家》出版时,编者许芥昱和海伦•帕努宾斯加斯就表示,他们的选集是为了“代表在美国有过广泛生活经历的亚洲血统作家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作家,并且一直待在这儿的作家”,但是,这部选集只收入了华、日与菲律宾裔的作家作品,因为在70年代初还未产生有影响的越南、韩国、印度裔的作家和作品。

1974年赵健秀、陈耀光、稻田和徐忠雄被称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四位骑手合编了《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这里包括的亚裔作家同样只有菲律宾,中国和日本裔的美国人,他们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已经把美国亚裔作家同“美国化的中国作家”和“白人化的亚裔作家”区分开了。

1976年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洪果评价道:“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件也许是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1989年谭恩美出版《喜福会》,此书当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保持9个月,后来拍成的电影几乎使它在美国家喻户晓,汤亭亭也承认谭恩美比她拥有更多的普通读者。1991年谭恩美出版《厨神之妻》,2001年出版《接骨师的女儿》。

1991年,赵健秀等四人编了一本续集起名《大哎呀!:华裔和日裔美国文学选集》,这本书仅仅包括华裔和日裔作家,但是篇幅加大了不少,在这部作品中亚裔作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何谓亚裔文学正统的争论。

随着亚裔作家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新移民民族的作家加入到这个集体,越来越多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亚裔美国文学选集也“扩容”了,从不到300页的《哎呀!》(还是袖珍本)到619页的《大哎呀!》便是一次大的“扩容”。

1996年,徐忠雄单独编辑了《亚裔美国文学:简介与选集》。作为《哎呀!》和《大哎呀》的四位编者之一,徐忠雄从新的角度看待亚裔文学中的真假问题。

1976年,十来位妇女解放的积极分子为了促进美国妇女的社会,经济与总体的利益,成立了一个名叫加利福尼亚亚裔妇女联合会的组织。文学,尤其是表达了亚裔妇女心声的文学作品自然是她们关注的对象。从准备开始,经过大约20年的艰苦努力,她们先后出版了两本亚裔美国妇女的文学选集。为了表明她们的立场,她们特地将两本书分别起名为《掀起波浪》(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89)和《掀起更大的波浪》(Making More Waves:New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97)。

三、亚裔美国文学的繁荣

当前,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以“文化散居者”身份出现的知识分子和作家的崛起成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戴维• 穆拉于1991年发表的《变成日本人:一个三世的回忆》,移民后裔梁志英创作了《凤眼》,《茉莉花》的作者卜哈拉蒂• 穆克基和《疾病的译者》的作者裘安帕• 拉依里,在印度,欧洲和北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旅行,跨越文化的国界,寻求新的生活。

还有一些亚裔作家把目光投向其他边缘人群和少数族裔。梁志英于1993年出版的诗集《梦幻和尘土的国家》涉及的不但有华裔散居者,还有来自越南的移民。日裔作家HisayeYamamoto 在《威尔夏汽车》一书中探讨了华裔,日裔,韩裔等亚洲族裔之间的关系。任璧莲的作品不但有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的描写,在1999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中还涉及了爱尔兰移民的文化。

2000年林玉玲编辑的《亚裔美国文学选集》出版,这本选集收录的作家最齐全。这本厚达560多页的选集除了收入华、日、菲、韩裔作家以外,还有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裔和夏威夷亚裔以及其他民族的作家,有著名的也有新崛起的;这本选集体裁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回忆录、论文,还有口述录,应有尽有;这本选集主题全面,全书按主题分为8章,从移民的经历到亚裔对祖国的认同,从个人的处境到整个民族或群体的斗争,从“代沟”到亚裔民族属性与性别属性确立,涉及亚裔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亚裔美国文学由于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造就出如今的繁荣局面,而这种局面是在美国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里形成的。尽管它仍是处于边缘的弱势,但作为东西文化杂交的新品种,如上所述,它兼具亚,美文化的基因,保持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如今却有不少亚裔美国作家为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美国文学而奋斗着,抗争着。

参考文献:

[1]ELAINE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

1982.

[2]Jeffery Paul Chan, el al. ; eds. The Big Aiiieeee!

Chinese-American and Japanese-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Meridan. 1991.

[3]KaryuHsu,HelenPalubinskas,eds,Asian-American Au

th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4]Garrett Hongo. Ed. . The Open Boat: Poems from

Asian America, 1977 .

[5]Shirley Geoklin Lim. Ed. , Asian American Litera

ture:anAnthology{Chicago:NTC/Contemporary Publishiing Groups, Inc., 2000}P

林丽清:山东潍坊学院。

上一篇:论唐宋叙事词中的对白特色与本色俊语 下一篇:论英语写作文体意识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