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

时间:2022-05-05 06:37:11

农电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措施探讨

摘 要 随着农电改造不断推进,给电力企业带来新任务与新要求。要想满足新的要求,除了做好电力供应之外,还必须要深入改革农电的管理体制,为快速发展农电保驾护航。但分析其管理体制现状,发现还存在各种急需改进与完善的问题,对建立和谐的农村电力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阐述了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分析管理体制现状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结合实况提出改革措施,确保和谐农村电力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电力;农电管理体制;和谐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86-02

0 引言

农电管理在不断改革,虽然有效改善了管理体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状来看,管理体制中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对建立和谐农村电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农电实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够推进和谐农村电力的构建。

1 改革管理体制对建立和谐农村电力的具体作用

要分析改革农电的管理体制,建设和谐的农村电力,就必须要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必须要明白改革对建设和谐农村电力所发挥的作用。总而言之,改革管理体制具有如下作用:

1)深化改革是根本保证;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属于重要的物质基础,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农电队伍素质,要完成这项要求都需要管理体制作为基础,也只有具备了高效管理才能够得到保障;

2)是实现电网协调发展之重要途径;只有农村电网过硬,为构建和谐的农村电力提供物质保障,失去了可靠的电网,也就不可能构建和谐的农村电力。加之我国的农村电网线长、网点多以及地域广,并且回报率低投资大,从经营现状来看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必须要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才能够增强农网的自我发展及投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电网和电网协调发展;

3)是构建和谐农村电力必要的手段;一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电企业肩负着重要担子,因此要构建出和谐的农电企业,就一定要加强企业的管理,改变服务理念。现在很多县级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不高,经营能力也比较差,而且农电企业中也缺乏经营意识、供电服务以及人员观念都不能适应市场发展所需。所以要建立和谐农村电力,就必须要深化改革管理体制。

2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和谐农村电力

要想深化改革,还必须要从管理体制现状中查询才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改善问题基础上深化改革,才具有改革的意义。

2.1 农电管理体制现状

从农电管理体制现状来看,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总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符;现在很多地方管理模式均依照国家对该行业要求,由当地政府委托当地电力公司代管所属县级的供电企业,主要是为了加强管理、政企分开,才能够控制企业中的人员数量,减少管理成本,对供电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种模式具有行政色彩,根本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所需,也不能够满足建立和谐农电所需;

2)资产产权混淆不清;在农网改造中,由上一级电力公司贷款并且将还贷改造资金不断投入进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中,事实上在农网改造中所产生资产和地方公司的电网资产合并在一起,造成两者之间存在资产纽带关系,造成了产权混淆不清,影响到了农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了构建和谐的农村电力;

3)管理上不规范;新农村建设中,农电企业中管理不规范问题较多,在实际操作中投资方和电力企业之间债责关系混淆不清,影响和谐农村电力的建设。比如投资是由市级电力管理部门,但是确实当地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和收取电费,而电费同时也投入到建设中,弄的账目不清,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投资谁管理;

4)过去电管站存在一些债务问题;在改革之前,许多乡镇上的电管站经营管理与财务工作不规范,存在一定额度的不良债务,并且极难处理。比如过去因为管理和审计都相对落后,在许多农村里偷电现象比较严重,而一些管理者没有妥善处理总计量和下面分计量的差距,导致接二连三发生亏损现象,而这笔账务一直拖到改革,要想从用户手中收取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成为一些死账。所以,对于债务问题还要继续体制改革妥善解决。

3.2 深化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措施

1)加强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意识;在电力系统中农电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农电工作也属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深化改革是加强农电事业发展动力,强化管理更是对改革成功的巩固。因此就要获取各级政府支持,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和改革相配套的电价政策、财税政策,尽快实现城乡之间的用电同价工作。还要高度重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以及优质服务几个中心任务,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代管部门要切实做好代管职责,实施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代管企业的管理水平,给改革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2)加强促进电力企业股份制的改革;其一对于条件供电企业应该积极在该地方推行股份制改革,有效解决供电企业中股权设置以及遗留下来的债务以及担保等各种问题;其二短时间内不能够采取股份制的县供电企业,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加强代管,必须要明确责权关系、明确代管职责,当地政府要尽可能支持,共同发展、互利互惠,从而实现共赢局面。

如果已经实施股份制改革的供电企业,其一深入调查影响与制约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弄清楚省、市以及县的管理模式,弄清楚影响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等存在的障碍,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其二对电力企业的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逐渐朝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以及政企分开的现代制度要求靠近;其三要多考虑农电工的待遇问题,要给合理劳动报酬,办理相关的保险,进行科学管理与考核,增强工作效率,有效激发电工积极、主动性;

3)整合资源,对低压电网的资产要妥善处理;其一要对供电所进行整合;要对地域以及配电网的结构和用电密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乡镇的供电所进行整合,加强供电所的自动化、规范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其二要处理好农村的低压电网资产;如果农村电力资产已经上划,县供电企业就应该加强资产运行、检修、维护以及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管理好资产;

4)完善农电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用工配套政策;要尽快将农电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提升农电法律地位,加快发展农电的机制、体制以及电力设施等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让农电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在现实中许多农电员不要说保险之类的福利待遇,就是能够按时将工资拿到手都不错了,因此必须要加强法律法规,确保他们应该得到的福利待遇;

5)构建合理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行业的服务性是公共管理中重要职责,属于非盈利性的政府行为。而且农电事业自身就具有普遍服务的性质,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是要国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够真正解决经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够解决与电力企业相关的问题;

3 结论

要想构建和谐农村电力,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就需要从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的改革,才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才能够为构建和谐农村电力奠定基础,才能够真正构建和谐农村电力。

参考文献

[1]陈立斌,蒋莉萍,王抒祥.国外农电发展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国际电力,2009(4).

[2]成立,闰巍,王振宇.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农电网无功优化规划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0(4).

[3]张永利.我国农电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

[4]屈弋.转型过程中的农电企业文化现状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9(6).

上一篇:液化天然气生产的安全与消防 下一篇: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行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