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如何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作用

时间:2022-05-05 05:43:05

高校共青团如何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作用

经济转型的不断加快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生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也成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学校上下高度重视、青年学生迫切需要的系统性工作。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大学生的群众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强大组织优势,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共青团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一)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1.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母,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按照党对青年的培养目标,将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

2.随着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趋向于质量的提高、数量的减少,社会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出路在于创业,只有创造出新的、更多的产业和工种,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迫切需要掌握高新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来担负起创业的重任,带动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四项主要职能,大学生创业问题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成功创业,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和载体,是团组织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可以大大增强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因此,从共青团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普遍性角度考虑,从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结合点考虑,从全团所具备的社会化动员能力的角度考虑,共青团应该从实际出发,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当前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一方面,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群体实践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尤其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创新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足。大学生们从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是单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创业者不能只是专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不但要懂技术和产品,而且要懂管理、运营和市场。从目前看,很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将重心完全放在技术和产品上,而忽略了其中重要的因素――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更为薄弱,这就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教育思想的指导。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知识结构单一;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从而造成现有的大多数毕业生只能被动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有其特有的优势。

首先,共青团与大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95%以上的大学生为共青团员,团组织以团委、分团委和支部等组织形式存在于学校、学院和班级各个层面,指导大量的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健全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团组织能够充分覆盖大学生,引领大学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基本覆盖了全体在校生,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有长期、全面、动态的了解;大学生参与团学工作,分享团学服务,对团组织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及由此而生的信任、亲近等特殊感情,保证了团组织在一代代大学生中形成持续影响。其次,高校共青团组织经过多年的磨炼和不断成长,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育人体系,具有很好的工作探索和工作积累。其中,在推进大学生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工作中积累下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与企业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高校共青团作用,服务大学生创业

(一)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的观念。

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现实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创业所面临的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成才观,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邀请创业教育导师、创业成功人士或学生中的创业实践者与大学生座谈交流,分享创业的经验,使他们对创业有更多的了解。另外,与创业人士面对面沟通,消除大学生创业的畏惧感,培养敢想、敢做、敢闯的心理品质,大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耐受力。

(二)培育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

1.高校共青团需要精心培育和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把学校创业环境的建设放在团组织工作的中心地位。从形式上营造氛围,做好创业宣传工作,利用校报、广播、网络展开宣传;从内容上启发思维,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组织讲座和开展创业交流会,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从精神上给予动力,通过设立创业活动奖项,对参与者与获奖者给予荣誉称号、表扬等精神鼓励形式,逐步形成崇尚创业的校园精神。

2.高校共青团积极组织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平台。一是大力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业竞赛,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创业风险投资学习、创业项目指导、企业咨询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参与创业,提高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为大学生主导创业创造必要条件。二是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社团的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既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载体,又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社团主人公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培养创业能力。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备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踏实守信等优良品格的人才。另一方面倡导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将创业创新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专业创办创业工作室,等等。

(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动社会资源。

做好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仅依靠团组织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内部。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将其工作触角延伸到校外,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趋势。一方面,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成功创业人士进校园、进课堂,还可以建立创业创新指导师制度,切实帮助高校学生开阔创业视野,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帮助学生加强创业风险防范,提高创业成功率。

另一方面,可以从活动经费、学习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支持和帮助。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大对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研究和投入,不断提高基地质量,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加入创业阵营,在创业的实战场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四)积极拓展创业信息渠道,加强创业信息服务。

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主动参与网络管理,开发网上创业教育阵地,创建信息网络服务新途径。一是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向大学生及时宣传、通报国家关于创业的各项政策,公布市场信息和各行业最新动态,让学生尽早熟悉政策,掌握所需信息。二是建立各院(系)、各专业网络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优秀校友、企业人士加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个性化问题,为他们掌握更为准确的信息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人才市场及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重点建立大学生企业挂职和实习平台,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等契机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并且要做好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工作情况的评价和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建议,为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完善团组织创业教育制度提供参考。

(五)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的创业指导能力。

首先,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支持高校团干部特别是基层团干部参加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培养本土化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其次,高校共青团要立足职业发展对能力素质的要求,研究和建立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各种创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实施创业辅导工程。还要精心设计创业培训内容,科学组织实施素质训练,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创新辅导形式,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学生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到有目标、有追求、有规划、有行动,为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一项牵涉面广、意义深远的社会系统工程。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决定其在大学生创业这项系统工程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应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真正发挥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学生创业做好积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杜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索,2011.

[2]张洁.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探究与思考,2011.

[3]刘建祥,李清玉.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2011.

[4]代薇.浅析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2006.

[5]杨立安.简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未来,2005.

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支持我省大学毕业生创业联动机制的研究》课题成果,项目批准号:HB10ISH008,课题负责人:李翔,课题组成员:张秀山、刘立功、尹彦品、李景生、张波。

上一篇:中学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探讨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结合动物遗传学实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