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05 05:23:37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当今建筑业市场竞争日夜激烈的情况下,由于各种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如何规避和防范,本人就针对一些自己企业管理中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知拙见,希望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借鉴作用。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管理建筑企业的实践经验,阐述一点想法与体会,供专家和同仁参考。

一、建筑企业风险的种类按责任方可以把风险划分为: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我们暂且称为混合风险。例如,在某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发包人支付工程款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因地质勘察公司在做地质勘查时只是做点勘探,实际施工时与地勘资料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碰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3、施工预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预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预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给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施工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没有专业管理工程的技术人员,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二)经济方面的风险: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只要是价格的上涨,就会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4、资金、材料、设备供给。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给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给不及时。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所签订的建筑施工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我公司承包的某项工程合同条款上,就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由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发包方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导致公司经济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有意拖欠工程款。3、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专业技术水平差、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上述各类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二、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一)控制风险。这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如下:1、总包单位要善于保护自己,首先要熟悉和把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建筑企业只有熟悉和把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才能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风险。2、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承包方在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具体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3、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基于“利益原则”的承包人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从而签订合同是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4、把握市场价格动态。市场价格变动是经常碰到的风险,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及时把握要素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在投标报价时往往对要素市场价格变化猜测不周、考虑不全,如是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把握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格,以减少风险。5、加强履约治理,分析工程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风险,但合同中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任何施工合同履行过程都要加强合同治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假如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预备,在合同履行中就很难有效控制,非凡是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二)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1、推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但工程索赔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推行,建筑企业对索赔的熟悉还很不足,对索赔的具体作法也还十分生疏。因此,必须了解索赔制度转移风险的意义,学会索赔方法,使转移工程风险的合法、合理的索赔制度健康地开展起来,逐步向国际工程惯例接轨。2、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1)推行担保制度。这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作法。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2)企业保证。除推行银行保函制外,也可以推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做为工程承包人或发包人的保证人,由其出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3),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据《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4)、推行保险制度。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事故(风险),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上述保险概念,前者为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是指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我国工程保险工作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建筑工程一切险种、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设置了相应条款。为把工程保险制度逐渐推行,一方面要在修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向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要制定建筑工程保险章程和必要的法规、规章,以保证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三)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无意识自留风险是指不知风险的存在而未加处理,或风险已经发生,但未意识到而未作处理。有意识自留风险是指虽然明知风险事件已经发生,但经分析由自己承担风险更为方便,或者风险较小自己有能力承担,从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1、索赔的法律依据,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管理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它是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如我公司某项工程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违反合同不按时支付工程款,使企业遭受到了经济损失损失和影响到了工期,我们就依法要求发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这种要求赔偿权,就是依法索赔权。第二,《合同法》第107条至114条也有上述类似规定。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的过错,建筑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条款向发包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这种要求即为索赔。另外,《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为建筑企业的索赔提供了优先受偿的法律支持。第三,国家住建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第6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物资供给短缺的工程,企业有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有权调整施工进度。”第7条规定,“工程的承包价格应由企业与工程发包单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投标竞争,在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在工程施工中,如发生工程量变化,设计变更等,企业有权要求按有关规定调整预、决算。”上述条款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向发包人要求索赔的依据。2、索赔的证据种类:(1)投标文件。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2)会议纪要。在施工治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3)来往信函。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非凡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4)指令或通知。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5)施工组织设计。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实等。(7)工程照片。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8)气象资料。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9)各种验收报告。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10)有关原始凭证。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11)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非凡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重积累。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索赔机会。

总之,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非凡注重两点: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但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们送上被告席。很明显,建筑企业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是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四是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经常有材料商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给材料的依据。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以上主要是我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常见风险及其防范办法,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建筑企业无论碰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上一篇:浅析第二次土地调查地州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 下一篇:浅谈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