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法则绝杀15种回款恶意拖欠

时间:2022-05-05 05:16:23

6大法则绝杀15种回款恶意拖欠

与发行界的同仁一起聊天,大家每每谈及催款结账,必有几位仁兄做苦大仇深状痛说“欠款家史”,一提起某某经销商拖欠款项恶劣之处,无不咬牙切齿、顿足捶胸。

要说总结催款的经验,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不法奸商拖款的各种借口和手段。

(这里郑重声明:经不完全统计,在杂志社各种欠款问题中,经销商存在恶意欠款行为的不足5%,而95%以上的原因是杂志社与经销商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导致款项不能及时到位。这里列举的是经常见到的借口和理由,并不针对那些诚实守信的经销商朋友。)

最常见的15种恶意拖款理由

No1 “好的,我知道了。”

这是第一次催款时对方的普遍反应,对方说完之后就会匆匆挂断电话,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No2 “哦,我去问一下会计。”

这也是惯用的手法。也许真的去问会计了,也许什么也没问,总之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No3 “先把账对一下吧。”

最最经典的手段了,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只要他愿意,一个账可以对上半年。

No4 “有对账单吗?先给我传一个对账单。”

貌似厚道的说法。有了对账单就一定能结款吗?这和其他借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No5 “我还有退书没有退完呢。”

只要业务还在进行,就会有退书;只要还有没有退完的书,账就不能结。

No6 “我已经跟会计说过了。”

真的说过了吗?说过什么了?马上付款吗?还是先拖拖再说?总之说了和没说一样。

No7 “款已经安排了。”

最具欺骗性的借口。怎么叫安排了?什么时间支付?支付多少?说这样的话只能糊弄糊弄小孩子。

No8 “这一两天就给你打款。”

这一两天是哪天?明天还是后天?要是真的有诚意打款的话,就是今天,就是现在,不要拿“一两天”这个模糊的时间概念来忽悠人。

No9 “款已经打过去了。你没收到吗?”

说这句话之前一定要动动脑子,千万别拿杂志社的人当。

No10 “会计今天不在,打不了款。”

不想打款就直说,别拿无辜的会计说事。

No11 “款已经打过去了。但是因为银行(或者我们公司)停电,没法给你发传真(或者传真机坏了)。”

无语了!找借口的水平实在是一流,有编瞎话的工夫,好好做一下业务不好吗?

No12 “我在外地呢,回头再说吧。”

在外地干吗?躲债吗?别等回头了,咱们赶紧要账吧,不然过两天人影都找不到了。

No13 “账对了一下,好像你们杂志社还欠我的钱。”

这个理由看上去很充分,其实最。杂志社欠经销商的钱,无非是预付款,预付款的情况有,但很少。

No14 “两个月前不是给你安排款了。怎么还要呀。”

两个月前打的款能管一辈子呀?!这位老兄脑子肯定是进水了。

No15 “账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样吧,我先给你安排一万(或者是一个整数),尾款回头再说。”

典型的假大方。欠多少就是多少,把账对好,该支付的就一次性支付,拖欠一笔尾款有什么意义?要是只想给一个整数的话,不如多打点过来。十万怎么样?

最见效的催款6原则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与任何个人或单位合作,首先的前提条件就是双方彼此信任。而信任的前提是了解,与经销商合作更是需要了解。如果这种了解仅仅局限在认识个把人,手里有个发货地址,有几个电话,那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发行经理必须深入到经销商的公司内部,去认识他们的各级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他们的工作流程,从中认识到哪些方面是经销商的优点,哪些方面是缺点。

我们不会去改变经销商,但是知道他们缺点的目的,是使得工作更加顺畅,办事效率更高。

某杂志社与某地的经销商始终存在沟通问题,催一次款要打几次甚至十几次电话,这家杂志社的发行经理到当地实地考察,发现这家经销商办公环境很差,人多而且忙乱,催款的电话打过去都是不同的人接,也没有正规的来电记录本,往往是拿过一张纸就写,写完了随手一放。

于是发行经理改变了工作方式,不打电话,直接给会计发传真,结果办事效率成倍提高。每个月发一个催款传真,就能把款收回。

还有的经销商公司机构庞大,一份款项支付单要从业务部转到财务部,再由财务部转到老总签字之后,再转回财务部付款。如果发行经理不了解这一过程,盲目给业务部打电话,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2 言而有信,以诚相待

要想得到对方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同理,要想经销商跟刊社讲诚信,杂志社方面首先要对经销商讲诚信。很多时候,欠款是由于杂志社与经销商交往过程中的被动造成的。杂志社的政策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最容易造成被动。经销商首先保护的是自己的利益,而最终吃亏的只有杂志社。

在某地,某杂志社原先实行省级制度,一地只发一家经销商。后来出于不同目的,改变了发行政策,在当地又发展了另一家经销商。虽然杂志社承诺两家都不断货,而且采取全代销政策,包调包换,但这两家经销商都担心自己培养的市场被对方利用,因此都不愿意在市场上进行大的投入。

更糟糕的是,双方都担心自己迟早某一天被对方取代,因此一方面向杂志社大量要货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另一方面又不及时回款,以书款为“质”。结果,虽然杂志社在当地发货量很大,但是实销量减少,回款得不到保证,实际市场日益萎缩。

3 身体力行,说到做到

发行经理往往把欠款和收款不顺利的问题很自然地推到经销商身上,似乎自己永远处于无辜被动的状态。

先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我先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次我去一家经销商那里,在他们的每月打款记录上发现了一本不知名的小刊,每个月汇款的金额不过就是百把元。我和他们开玩笑说,这样的杂志还按时打款呀,还不够工夫钱呢。

他们的会计却很认真地说,对方杂志社的发行经理特别认真负责,每个月按时按点打电话发传真对账,书款多一分钱不要,少一分钱不行,时间长了彼此就形成了默契和习惯。

尽管书款不多,但是这家杂志社的发行经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经销商的尊重。记得一家老刊社的一位资深发行经理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不负责任的经销商,只有不负责任的发行人员。”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回想前两年发行圈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去外地出差不对账不收款。这种说法的出处现在已经无从稽考,我本人始终对这样的说法保留自己的意见。

固然有些杂志社为防止发行人员私留书款,会制定这样的内部规定,但是我总觉得那句话中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吃人嘴软,拿人手软”的味道。经销商每每接待杂志社发行经理,少不了递烟敬茶、好酒好肉,发

行经理欣然笑纳后再张嘴要钱,似乎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殊不知个别经销商就是利用了人的这点小弱点,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一次极其偶然的场合下,一位经销商酒后失言,他说他最看不起那些一顿好酒就给打发了的发行经理,这些人在他眼中的价值就是几百块钱的饭钱。我听后无语,心中只有几个字在不停闪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4 有理走遍天下

何为“理”?

“理”对于杂志社来说,就是严谨有效的发行政策;落实在纸面上,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有人说与经销商签的合同没有用。错了!只有无效的、不严谨的、无法执行的合同,才是无用的。因此,一份有效的、严谨的、可执行的、经过双方认可的合同,是杂志社与经销商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前提。没有合同,双方各说各的道理,最后就是一摊糨糊,而经销商拿书款做威胁,吃亏的总是杂志社。

如果在发货之前,双方把结款时间、方式,都一一明确,“到日子见款”,上述15种借口中一大半就不会成立,双方也不会因此发生纠缠。

5 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即便是再严谨的发行合同,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杂志社和经销商会就实际具体问题达成某种短期特定协议。由于双方合作时间较长,沟通又很顺利,通常不会签订什么补充协议,这就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最经典的就是杂志调价。一家杂志社的发行经理跟我抱怨,杂志涨价之后某地区的经销商还是按老价格给杂志社打款,发行经理要求对方按新价格回款,对方竟然说不知道涨价,在门市按老价格批发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双方因此僵持不下,书款自然要不回来了。

还有一次,某刊社出了一本增刊,价格、发行政策都和主刊不同,之前以书面传真形式通知了各地经销商,但是总有那么几个“缺心眼的”就是我行我素,先前承诺杂志社的一切都可以瞬间忘记,杂志社一夜之间化财为水,发行经理叫苦不迭。

老祖宗曾经教导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就随身带一个本子,但凡经销商答应我的什么事,我立马“不识时务”地把本子掏出来:我这个人脑子不好,麻烦您给写一下吧,别回头再给您记错,搞得大家都不好,嘿嘿,嘿嘿。

而经销商对此的态度更加雷人:你这副的样子,还颇有我年轻时的神韵。

6 说一是一,不留余地

其实经销商欠款的方法很简单,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字:拖。

而发行经理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所有的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定死了再放电话。在很多情况下,经销商什么“这就办”、“过两天”、“马上”表面上都答应你了,其实什么都没说。没有经验的发行经理不出三句话就被糊弄过去了,而老发行人往往抓住不放、一追到底:这两天打款?打多少呀,好歹给我个数呀,我让你打10万,你能打吗?什么时间能看到款,明天还是后天,你说个准日子。后天?后天上午还是下午呀?下午几点呀?这可是你答应我的,到时间我看不到传真,别怪哥们儿翻脸。总共不到几十个字,就把经销商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可谓滴水不漏。

别忙,这才是开头,书款按时过来了也就罢了了,要是书款没到,那可有的说了:这都几点了,你怎么答应我的呀,别给自己找借口,你是大公司大经销商大老板,我就是一个小刊社的小职员,你糊弄我?这不是欺负人吗?事先我都跟老板说好了,现在老板要扣我工资,我到你家吃饭去呀?

有个别炉火纯青的主儿在关键时刻很是能挤出来两滴眼泪,人缘好的还能拉过来财务小姑娘助阵。所有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双方约定的时间之前,按照约定好的金额全额支付。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确定,坚决不留后路。

上一篇:外贸企业内销渠道全攻略 下一篇:做销售,要有点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