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悲剧原因分析

时间:2022-05-05 05:07:41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悲剧原因分析

[摘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在作品中她刻画了一个集“人性与兽性”于一身的男主人公形象。《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的悲剧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究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他性格的畸变、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作者艾米莉的影响三方面综合阐述造成希斯克厉夫悲剧的原因。从而丰富对其悲剧原因的研究,同时使读者对于《呼啸山庄》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悲剧 性格 艾米莉 社会和文化

[中图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84-01

世界文坛见证了《呼啸山庄》的经久不衰。作为勃朗特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也更是吸引了很多学者研究的目光。《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的悲剧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究的重要话题。本文认为他的悲剧并不是某一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希斯克厉夫自身性格的畸变对其悲剧结局的影响。希斯克厉夫的童年很不幸,他被亲生父母抛弃,从小在外流浪,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被欧肖先生收养后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但也充斥着亨德雷和欧肖夫人的不接纳。欧肖先生死后更是受到了亨德雷的百般虐待,仇恨的种子开始发芽。惟一的安慰就是和漂亮的凯瑟琳相爱着,但是后来凯瑟琳也开始动摇并投入了林顿的怀抱。至此希斯克厉夫的仇恨彻底长成了参天大树。“性格决定命运”,人格受到极度扭曲的希斯克厉夫开始展开疯狂的报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次,父权制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加速了希斯克厉夫悲剧的发展。父权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男女二元对立的思想,它是建立在男准则(性别歧视)基础之上的,女人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缄默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虽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这个时期的英国,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定以及社会中广泛的性压抑状态却十分严重。凯瑟琳是深爱着希斯克厉夫的。但是欧肖先生死后山庄由亨德雷掌管,他成了山庄的新主人,凯瑟琳的新家长。这个家长不会允许她嫁给一无所有地位低下的希斯克厉夫。在凯瑟琳的内心深处对父权制社会也有不满,但是不敢反抗,因此嫁给了林顿。她对爱情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希斯克厉夫的崩溃,促使他离家并选择了报复。文章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对凯瑟琳的爱恨交织的情愫。越报复他越扭曲,越扭曲他越痛苦,越痛苦就越疯狂,恶性循环,悲剧不可避免。“两种冲突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父权制社会和被压迫的希斯克厉夫就是两种冲突。前者是强大而专制的,后者虽然弱小但是从不畏惧。他追求自由和爱情,虽然这种追求在主流社会看来是野蛮而无知的,但希斯克厉夫却从未停止。随着凯瑟琳反抗的失败,希斯克厉夫不得不向强大的社会低头,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父权制社会首先否认了他作为人存在的价值,接着又摧毁了他的爱情,他惟一的精神寄托,崩溃的希斯克厉夫只能选择报复。此刻两种冲突的激化达到了顶峰,悲剧应运而生。

再次,作者艾米莉的性格和经历使她更倾向于塑造一个悲剧的人物,悲剧的爱情。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艾米莉的性格。艾米莉是一个内向、自卑、敏感、渴望自由并很有个性、极富想象力的女性。她有女人的细腻感性也有男人的豪放自由。她从不随波逐流,这一点和张爱玲有一点相像。艾米莉的一生没有亲密的朋友,很少说话也很少离开家乡。她的母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去世了,父亲请她的姨妈帮忙照顾孩子们。姨妈的注意力只留在了男孩子和最小的安妮身上了,因此艾米莉的童年很孤独。家庭的贫穷让她备受其他女孩的歧视,自卑的她变得越来越内向悲观。荣格人性剖析认为内向、自卑、敏感的人更容易有悲观的心理。对于一名作者来说,悲观的心理更倾向于创造悲观的作品。另外艾米莉不随波逐流的气质也是导致她悲剧小说的一个原因。当时的英国文坛主流都是有着积极、乐观、幸福美好结局的作品。标新立异的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在当时反响很不好,没有被主流社会接受。但是后来的世界文坛终于证明了《呼啸山庄》的非凡价值。

艾米莉的生活经历也是导致她塑造一个悲剧人物的原因之一。艾米莉的家庭地位卑微,生活贫困。1821她母亲死于癌症,从此她便失去了母爱。接着她的妹妹安妮和弟弟也相继去世。随后,她也在他弟弟的葬礼上得了感冒并因此去世。艾米莉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死亡,逐渐使她认为死亡才是脱离社会、脱离苦难、脱离贫穷的惟一途径。因此艾米莉悲观的情愫愈来愈强烈,直接导致悲剧小说《呼啸山庄》的诞生,悲剧人物希斯克厉夫的诞生。席勒曾经说过,“悲剧是自由的释放,是多余精力的发泄。悲剧较其他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释放作者的情感”。艾米莉就是通过塑造希斯克厉夫这样一个悲剧人物来抒发自己广袤的情感,并引起了一代代文学热爱者的共鸣。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希斯克厉夫的悲剧是一个综合体,一个必然。希斯克厉夫自身的经历遭遇导致其性格的扭曲,是其悲剧的开始;强悍的父权制社会催化了希斯克厉夫悲剧的发展,作者艾米丽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希斯克厉夫悲剧的必然。

上一篇:浅析日本的饮食文化 下一篇:陕北黄土区窑洞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