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时间:2022-05-05 02:20:07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为师生营造一个开放的、交互的、有生命的课堂。本文立足于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如何转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字】生本教育;信息技术;学习;高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始终贯穿着整个课堂,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少灵活性,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抑制了大多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学习、低效学习。

3.学生合作互动的机会少,缺少充分的合作和交流。

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有些格格不入。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构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2011年初开始我们学校就全面开展了以生本教育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把课堂都还给学生。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下学习,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特别低,面对这样的现状,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了生本教育,那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呢?笔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流程来谈一些体会。

(一)设置好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课前先学。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讨论和交流的资本,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设置前置作业呢?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其中,“低入”是强调根本、简单、开放,只有抓到了根本之处,才可能做得简单;“多做”即人人有所事,人人有所得,优秀生能做,困难生也能做;“深思”指的是促进学生课前与课中的深入思考;“高出”即追求感悟。例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第一课时时,我布置了以下几个前置作业:①谈谈你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举几个的例子。②你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了解有多少?③通过研读课本,请你尽可能多地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不懂的地方要作出标记。这样的前置作业既简单,又抓住了根本,而且还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因此,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这个先学的过程,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重要一环,没有小组合作就没有生本教育,用不用小组形式,如何看待小组,往往是教者的理念水平是否进入“生本”的一个标志。因此,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对新的知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回到课堂,他们就可以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我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向组里的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先学成果(无论对错,无论多少),然后其他成员再对这位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相互交流,会的同学要帮助不会的同学,同学们的思维要互相启迪,共同商讨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建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创造希望,从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强调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前置作业,离开了学生的先学,课堂的合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情况,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相信,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三)课堂展示,把讲台交给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各个小组就要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小组交流的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甚至上机示范。让学生之间互相作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通过小组成果展示,把讲台交给学生,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而且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这比过去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好多了。通过这样课堂学生变得自信了,我们发现,学生比以前更积极了,他们都主动地争取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或者争取机会点评别人的展示,提出自己的建议,连一些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都主动的向老师提出要求,争取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四.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本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刻地理解生本教育的理念。我知道自己在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只是我学习生本教育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的课堂教学,这使我感觉到教学的容量更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大了,学生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闪耀”,课堂中充满了精彩的生命力,充满了勃勃生机……这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更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虽然无法用语言描述,但我能感觉到。我想,如果经常这样上课,学生一定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魅力,从而构建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低成本高智慧物理小实验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