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理念下京津冀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思考

时间:2022-05-05 02:05:02

服务理念下京津冀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简要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现状,提出了构建京津冀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并就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中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高校;企业;合作机制;建议;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服务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条明确指出“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成功模式,不仅是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高校与企业携手合作,这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较之我国有较长的历史,且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给所在的区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推介

(一)政府主导模式

该模式强调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3个利益主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种“三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三方关系有效互动,其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和高校分别发挥保障和服务功能。如1999年法国政府通过了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辟就业渠道的《革新与研究法案》,该法案强调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知识产业化管理机构,简化研究人员创办企业的申办手续,调整革新企业的税收政策,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为推动革新技术企业的开发,法国政府还启动基金重点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间联合创办产业的计划,地方政府也给予了相应扶持。启动基金主要为革新企业的起步阶段提供经费支持,一类是国家专项课题启动基金,主要支持的领域有生物技术、新材料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另一类是地方启动基金,由大学、科研中心、地方政府和地区发展部门联合筹措,主要目的是支持产业开发[1]。再如,日本政府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日本国会通过的《产业技术革新法》,明确规定了官、产、学三方的利益分配和合作法则。这种“官产学”三位一体模式,使日本在新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新材料科学、超导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不仅促进了日本科技水平的提高,缩短了科研成果到产品开发的时间,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新技术人才。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在高校与产业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专门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植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如房地产租售优惠、设备折旧优惠、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外资引进优惠等。

(二)科学园区模式

科学园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它的建立曾有力促进了“硅谷”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兴盛,为大学与企业的联姻树立了典范。在此之后,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设立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区。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也开始相继建立了大学产业园。除斯坦福研究园、剑桥大学城等少数科学园区是在综合研究能力极强的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以外,多数科学园区都是由区域内若干个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组成,通过聚集效应来增强高科技研发能力。如2003年9月,在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西蒙弗雷泽大学(SFU)、不 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和艾米丽卡艺术与设计学院(ECI)4所当地著名公立高校共同筹建的“大北路校园”新校区内,分别建设4个在教学、科研及成果商业化方面都为全新的高新技术知识园区,一是生物技术,二是新媒体,三是人文科学,四是科技成果商业化。每个园区的建设方案都要经过4校统一审核批准,同时吸引企业界积极参加[2]。园区将重点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水资源和其他能源供求及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

法兰西科学城集中了法国60%的大学和43%的科研机构,共有3万多科研人员和8000多家高科技公司[3]。

这些蓬勃发展的产业园区已成为高校及科研机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它大大增强了高校与企业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合作。

(三)中介搭桥模式

它是利用专门的中介组织来帮助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界转化的有效模式。在美国,也有众多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如通过咨询公司、联络办事处、大学-企业联合体等综合服务机构,切实承担了高新技术向产业界转移的重任。英国的剑桥大学在1973年成立了沃夫森产业联络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注重协调帮助各院系和个人建立同产业界的合作,仅1998年,知识产权转让规模就突破100万英镑[4]。日本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办了促进科研成果产品化的中介机构――高科技市场,该中介机构主要负责挑选所在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能够转化为产品的科研成果,对有关成果产品化的研究提供资助;代为有关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协助创办风险企业等[5]。

(四)风险投资模式

所谓风险投资指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在国外,风险投资资本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个人投资者、政府基金等。据统计,美国90%以上的高新技术是按照风险投资模式运作。创立于1988年的曾经是最大的、最成功的美国种子基金网络公司“资本网络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由“创造、创新、资本研究所”和“奥斯汀技术孵化器”合作创办,主要是鼓励种子基金和风险基金向德克萨斯州的企业家提供机会,有力地促使了其首府奥斯汀成为世界上高科技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的代表城市[6]。1998年日本成立合成股份公司的高科技风险企业,是由住友电气工业股份公司、日本风险资本公司等7家公司和大阪大学、京都大学等5位教授共同出资举办,旨在选择能够对产业界做出贡献的研究题目,在日常的研究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产业界的需要和自身的价值,更好地补充企业自有的研发力量[7] 。

二、探索构建京津冀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其校企合作的态势并不乐观。一是高层次的区域性的校企合作联盟机制尚未建立,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应有效能;二是校企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科技中介服务的行业自律机构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科技中介机构还不能提供有效服务。三是校企合作中双方利用风险投资的意识不强,企业缺少与高校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而高校对开展校企合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实现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不妨借鉴上述国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成功模式,探索构建京津冀校企合作机制,这将对发挥京津冀高校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变校企合作与共建方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官产学”三位一体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官产学”的保障机制,即以政府层面为主导,以企业研发为主体,以高校参与为基础的三结合体制,把开发引导、应用、基础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最优配置的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具体来讲,就是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建立高层次的区域性的校企合作联盟机制,定期进行交流洽谈和磋商对接。以政府搭建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为纽带,依托大学科技产业园区,以企业研发力量为主体,以高等教育衍生产业为突破口,不断促进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利用,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时间,使高校真正成为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切实增强高校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与产业结合的运行机制,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服务

通过有效整合京津冀区域内校企合作的中介服务机构,构筑一个网络化、区域化的校企合作中介服务高端平台,更好地促进区域内外创新要素的充分涌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借助京津冀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区域内校企之间的技术与信息交流,高校应及时向企业公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企业也应及时最新的技术需求信息。二是健全完善区域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以京津冀现有的知名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如北方技术交易所、北京技术产权交易所、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以及河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构筑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交易平台,促进技术、资本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8]。三是高校自身也应发挥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以科研任务为纽带的长期合作,把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作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更多地承担科技攻关项目,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切实在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中取得实效。

(三)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风险投资促进机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供有力保证

由于高科技产业是风险产业并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在资金方面,单靠学校有限的资金是很难实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因此,不妨引入一些实力强、信誉好的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组织和信用担保机构,为京津冀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私人资本参与高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努力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京津冀高校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外,京津冀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培育和激发风险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创业能力。

三、对河北省的建议

(一)以产业园区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统筹规划河北省域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吸引京津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利用其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搭建河北省校企合作新平台,也可以为京津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河北省境内直接设立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提供各种优惠条件。通过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必将加快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吸纳京津高新技术、资金和人才的能力。

(二)以中介机构为纽带,构筑校企合作桥梁

河北省应积极利用与京津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的不同层次、内容和形式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如设立咨询公司、联络办事处、技术孵化中心等服务机构,不断加强与京津两地的校企合作和优势互补,特别是要借助京津科教和产业优势,大力引用其高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钢铁、医药、建材、食品和纺织服装等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同时要注重发挥河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这一重要技术交易平台的作用,更好地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进程,更好地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达到优化配置,从而为河北省科技创新提供便捷和顺畅的服务。

(三)以政府政策为主导,提供校企合作保障

河北省各级政府应发挥好政策导引作用,通过制定专门或相关的政府规章和实施办法来积极扶持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的运营建设;或者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如房地产租售优惠、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等,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提供帮扶。当前,应发挥好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引作用,正确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实施好“百家央企进河北”重大战略和信息产业升级、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强创新主体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科研成果从高校向产业有效转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法国政府通过革新与研究法案[J].世界教育信息,1999,(6).

[2]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教育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四所著名高校共建新园区[J].世界教育信息,2004,(3).

[3]徐广宇.国外发展教育产业的典型模式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0,(10).

[4]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剑桥大学科技转让的基本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0,(6).

[5]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室.日本创办促进科研成果产品化的中介机构[J].世界教育信息,2000,(7).

[6]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美国奥斯汀高科技城市发展简析[J].世界教育信息,1999,(11).

[7]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室.日本产学合作创办高科技风险企业[J].世界教育信息,1999,(11).

[8]薛合庸.京津冀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及河北省的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2).

上一篇:专业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