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时间:2022-05-05 12:26:23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一、我国国有银行改革进程的历史回顾

作为经济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长期、渐进的改革过程。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3)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两家试点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此次股份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1.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

自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股份制银行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组织,股份公司制度符合逻辑的成为商业银行最佳企业制度形式。

2.股份商业银行制度有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经营,就要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引进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使行长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只对政府负责,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解决了因产权结构单一造成经营风险高度集中的问题。

3.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市场化路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银行资本金来源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更多的资产来自于存款、金融债、中央银行贷款等负债。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的紧张,国家银行的资金运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财政性的功能。同时,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大,其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大。在国有独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由存款户或国家来承担,最终是由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因此,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形式,可以开辟新的资本来源渠道,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利于恰当调整银行、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旧的债权债务关系。

4.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结构治理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也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是一套协调和平衡企业中若干有重大利害关系团体(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者、监事会、职工)的制度安排。近年来,中央金融工委对国有金融机构派住监事会,这对完善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应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环节。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了银行管理中诸如涣散、腐败和非人格化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

1.国有股的代表权问题

解决好国有商业银行中国有股的股东或股东代表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由谁充当股东或股东代表,而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体设想是:第一,设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第二,组建金融资产经营机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在二者之间建立严格的经营责任制,将股东代表的经济利益同国有金融资本的盈亏情况直接挂钩,力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另外,还要吸收各种公有法人参股,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公有性质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多元化,从而对国有股权代表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2.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袱过大,对现有国有银行国有资本进行清理、核定与处置,是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造的基本环节。

3.关于国有股份比重的确定问题

科学确定国有股份比重,不但有利于吸收非国有资金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关于国家控股银行国有资本的管理与运作问题

对国家控股银行的国有资本应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作,使国家以较少的资本能够控制较多的金融企业,通过集资招股解决我国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将股份公司科学的管理机制引入到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使国家控股银行充分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实施策略

目前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已初步建立了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下一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要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特别是要规范股东所有权的行使。

(2)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在银行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实践表明,一个全面且相对独立并为银行有效运行负责的董事会能够给银行带来长远的效益。股份银行董事会要重点做好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确保银行依法审慎经营、提高银行的透明度、监督银行高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董事会内部要建立起效率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董事要重点履行好受托职责和看管职责,并应以个人身份为银行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3)要加强监事会的职能。从国际上看,围绕银行监督权的实施,银行治理有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模式,主要通过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对银行进行监督;二是德日模式,主要通过设立监事会行使银行监督职责。目前两家股份银行采用的是双重监督的治理模式,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督治理模式。

2.规范引进战略投资者

近年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实现了改制和转型,一些银行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也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坚持:第一,长期持股原则,战略投资者持股一般在银行上市2~3年后才可抛售.第二,优化治理原则,战略投资者应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从长期看有利于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第三,业务合作原则,战略投资者能够促进业务的高效合作,引进银行急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解决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第四,竞争回避原则,鉴于业务合作难免会涉及部分商业机密,因此战略投资者在相关领域与银行不存在直接竞争。

3.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设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银行要借鉴现代银行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在规范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更严格的风险识别和拨备提取制度;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约束,实现稳健经营,防止盲目扩张。

(2)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银行要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优化组织结构,逐步实现机构扁平化和营运集中管理,并可通过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局部区域跟踪和市场联动的整体能力;以业务垂直管理为方向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建立战略业务单元组织架构,实现核心业务的垂直化管理。

(3)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彻底取消机关化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管理制度;建立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照市场化原则引进稀缺人才,重视关键岗位合格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解决人员结构性矛盾。

(4)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和上市银行的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准则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创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约束作用。

4.稳步推进上市进程

根据改革方案,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还要选择适当时机上市。那么,究竟是整体还是分拆上市也同时成为关键的问题,这关键取决于上市筹集的资金规模有多大。如果融资规模大,考虑到市场资金的承受能力,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充实资本金实力、加强市场监督、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等,进而收到一举多得之效。但是应当明确:既然国家有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上市就不仅仅是为了筹资,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市场化的主体。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需借此时机加紧练好“内功”,实现真正转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M].世界经济出版社,2004

[2]张爱卿:国有银行制度创新与金融调控[J].世界经济,2005(3)

[3]李培:中国国有银行现代化发展战略[J].货币与银行,2004(6)

[4]李安林:论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问题[J].中国经济周刊,2005(2)

[5]中国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完善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核心[J].中国金融,2005

上一篇:浅谈“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我国非正式金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