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22-05-05 11:33:10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

摘 要:小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行为举止及性格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在对小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对他们强化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这也是是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法制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法制教育

1.前言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而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日趋上升,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知识、长身体,而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塑造他们三观以及法制观念的重要时期,而使得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关键在教育[1]。因此,小学教师在向小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科学合理的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因素,并适时适度的将法制教育渗透其中,真正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相连。而小学语文教育在法制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同时,有效的结合相关法制内容,帮助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2.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并非单纯的将一些法律常识或知识硬性的强加到教学中去,而是应该把握教材的特点,适时适度的穿插一些法制教育,而要想合理有效的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课题教学中,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目的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项有方向性及目的性的活动,将法制教育合理的渗透到小学语文课题同样也是一项有目的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它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法制教育列入到课题教学的目标之中,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材所包含的一些法制因素,合理的进行法制教育,并将法制教育目标与文化教育目标衔接在一起,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2]。

2.2有机性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讲究一定的有机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渗透法制教育就必须将语文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不能将小学语文教育单纯的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只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一些法制教育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度,将法制教育合理的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3情感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该遵循情感性原则,必须讲究一定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动之以真情,让学生在饱含情感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应该有知识方面的交流,同样还需要有一定的情感交流。而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对于法制教育的合理渗透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引导学生知理明情,从而达到“内化”法制内容的良好效果。

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策略

3.1切实抓住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最为重要的场所,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并且在教材内容中蕴含着诸多的法制内容。而近些年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面对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欠缺行为自律意识等问题,这就对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把握时机将法制教育合理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因此,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向小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使得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应有的法制教育。

例如,在学习《鸟的乐园》这一篇课文时,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认识了各种鸟类,例如喜鹊、杜鹃、燕子等。当讲到以上鸟类吃什么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这些鸟都是益鸟,而益鸟的就是指对人类有益的鸟。益鸟可以吃掉农田里的害虫,而且能够有效的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大家要保护这些益鸟。当讲解丹顶鹤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目前丹顶鹤的数量十分稀少,而我们国家已经将丹顶鹤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非法猎捕或者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告诫学生要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孩子,好学会保护这些鸟类。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知识,即每年的4月22日至28日这七天为“爱鸟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唤醒更多的人去保护鸟类。而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意识到爱护鸟类的重要性,这就达到了法制教育的目的。

3.2拓宽小学语文的课堂层面,把握好渗透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情境交融,非常的感人,而这些简单的文字却能使得小学生们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既能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课文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环境保护,而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将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还应该经常带领小学生们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积极的保护环境。

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以及《趵突泉》这一类涉及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的欣赏描写大自然美好风光的语句和词汇,并且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自己对于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唤醒小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并激发他们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公园,让他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诫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大自然,只有保护好自然,自然才会回馈给人类更多的资源。将法制教育有效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并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行为举止。

3.3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的渗透法制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写作练习中,多数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求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写作的题材,而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效的指导小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善于用法律的标准来对一些事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求真务实。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联系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现象,通过日记来阐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观点。而教师则需要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对于学生的一些疑问提出可行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4.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小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渗透一定的法制教育,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宾.小学语文悲剧作品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06(11):256.

[2]才让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2(43):181-182.

[3]冯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4(28):326-327.

上一篇:在教学要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 下一篇:《美丽的盘子》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