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雄兵: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时间:2022-05-05 10:27:18

蚂蚁雄兵: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十年前不名一文,十年后融资10亿,上海“沪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

3月21日,沪江联合创始人于杰,上超资产创始人李梅、上海诺维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相廷,三人齐聚上海张江的蚂蚁创客空间,庆贺“蚂蚁计划一周年”。去年此日,他们三成为梦想合伙人,联合推出了这个计划,邀请全国有志于互联网教育的创业者入驻,小蚂蚁们团结作战,至今吸引了近百家创业团队入驻。

前不久,于杰还作为互联网创业家的代表,当选为上海团市委兼职副书记。

这个身兼数职的男人,就像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男版朱迪,走路轻快,正能量满满。不管是接待来访领导和创业者,还是对身边90后的助理,他从不敷衍地笑着,有发自内心的一种通透的快乐――看上去不是36岁,而是18岁。

他的办公室没有豪华的桌椅,都是普通白色宜家款。

“您看去上总是很开心的样子”

“很简单,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沪江宗旨是‘唯有教育才能改变贫穷,唯有互联网才使教育公平’,虽然我们还在教育的三级公路上,但是一直在修建学习的高速公路!一个人做着喜欢的事,陪着公司发展壮大,能帮助更多人,能不幸福吗?”

互联网风口的保洁阿姨是打工,还是创业?

2006年,即将毕业的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于杰也为此发愁。那一年,同校同级毕业的伏彩瑞创立公益性质的“沪江语林网”已经五年,免费开放,积攒了20万用户,正在招募合伙人。

他们一见投缘,再加上天南地北的几个兄弟,“沪江”由此诞生。8个年轻人、凑了8万元,租了栋居民楼的两居室办公,股份均分。启动资金很快花光,账目只剩下可怜的18元钱。伏彩瑞找一位员工借了1800元,然后把钱拍到员工手里,“这个月的工资!我个人欠你1800,尽早还!”

公司跌跌撞撞,但仍往前走着――于杰说,他们享受这个成长的过程。

2009年,沪江推出了自营网校,专注做“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2014年的双十二当天,沪江网校的学习趴总收入是“650万”,一年后的同一天,这个数字涨到“4421万”。

去年年底,沪江完成D轮超10亿元人民币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用户数量突破1亿,覆盖了全国。

在上海的浦软大厦,沪江占了整整两层。见证传奇的,还有公司走廊墙的一张照片――这位普通的中年女人,是公司最早的保洁阿姨。不管公司多难,她都忠诚守卫,每天擦擦洗洗,让办公室窗明几净。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这位陪伴沪江十年的保洁阿姨,都已身价百万。

“保洁阿姨”的同事们,沪江新生代的网络教育者,平均年龄不过26.9岁。隔着落地玻璃看过去,上千名年轻人挤在几千平米的开放式办公区域,每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全神贯注地工作,其中不乏网络名师。

走廊的另一边,气氛轻松许多。

墙上挂着乔布斯的大画像,下书:“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水果房摆着新鲜的香蕉苹果橙子,冰箱有满柜的酸奶,随便拿取。可以预约免费晚餐。

休息室既有乒乓球桌,又有高脚的咖啡桌,窗台上摆着养眼的绿植。

另一侧是宝宝房,有滑梯和玩具,年轻职工可以带着孩子来安心上班,有专职保姆帮着照看。这一点让多少隔壁公司的职工羡煞。

于杰说:“我们要解决员工的痛点,一是为员工做好核心服务,二是帮助员工成长。”

办公室全部用星座命名。“天蝎座”里,一群年轻人谈论得热火朝天――去年沪江推出了“梦想合伙人计划”,支持优秀员工内部创业,只要有个好点子,给你三个月孵化期,工资待遇都不变,如果成长了,搬到附近更大的“蚂蚁创客空间”,没有,回到原位置即可。

这里,简直是“天使”翅膀罩着的地方。

蚂蚁创客的时代

于杰在大学是学霸,4年拿下两个学位:国际金融和应用化学。他踌躇满志地去银行应聘,却看不懂一张普通的会计报表。照本宣科学到的内容,跟实践大有脱节。

到上海读研时,他大部分时间勤工俭学。

“最开始教四个孩子英语,后来为家乐福做培训,一月能挣一万。很早就自力更生,知道赚钱不易,但从没觉得钱有什么了不起。”

临毕业时,他认识了阿诺(伏彩瑞),一起努力“用互联网改变教育”。

一位网络名师,覆盖的不是教室,而是网路可以通达的地方。在沪江的平台上,已经产生两个百万:100家年收入过千万的合作伙伴, 100位年收入过百万的名师――但,沪江觉得远远不够。

如何留住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2014年10月,于杰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和社工委送到延安学习,遇到了新的同路人:李梅和张相廷。几番头脑风暴后,他们于2015年3月共同推出了“蚂蚁计划”,聚力互联网教育人才,帮助创业者们解决资金、场地、经验、人才、服务等五大问题。当年5月,杨浦@蚂蚁创客空间揭幕, 6月蚂蚁计划亮相哈佛大学。

于杰说:“改变教育不能光靠大象,而要靠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千万万万对教育有梦想的创业者,在一起成为蚂蚁雄兵。”

“蚂蚁”不缺钱,成立了三种基金:种子基金,5000万元规模的天使基金和3亿元规模的互元基金,而且只专注于“互联网+教育”的早期投资,后期让位给市场。

对此,于杰坦白说:“现在一大批投资人都找沪江,问可不可以投一点啊?其实我内心是这样想的:8年前他们在哪里?6年前他们在哪里?唯有在早期投资你的,那才叫真爱,是为你的梦想买单。我们发起蚂蚁基金,就是为了解决创业者早期的融资困难。”

“蚂蚁”也有巢穴。9个月内,上海成立了9家蚂蚁创客空间,入驻的创业者可转让5%股份作为租金,或支付较低租金。

在张江创客空间采访时,我见识了各种风格的团队办公环境,充满奇思妙想:因上海世博会而闻名的“茶仙子”鲍丽丽,打造了茶文化游学班,风格是水墨般的写意古典;而刚入选“蚂蚁年度创客”的元趣公司,研制智能机器人,团队由一群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博士兼80后爸爸们组成,背面的白墙上绘制了各种卡哇伊的机器人。“好医术”从做骨科开始,扩展到全球医学知识分享,标语显眼:“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最高尚的”

真想拖一把椅子过来,在这里办公,参加各种有趣的路演和资源对接会。

“蚂蚁”的伙伴越来越多,线下和百所职业院校合作,线上诞生各种创客故事,于杰构思的“互联网+政府干部班”,口碑在外。

第一个得到蚂蚁雄兵基金投资的,是“伽音琴行”。从钢琴销售到音乐教育,从单店经营到连锁标准化发展,这一年来14个分校发展到28个分校,而伽音琴行的CEO王超,竟是一个不会弹琴的首领。

90后小鲜肉“奇葩帮”来了,半年内发展为网红,微信服务号粉丝10万+,希望将快乐传遍世界。

艺术家也来了。一次偶然,于杰看到一张“留守儿童吃甜瓜”的画,瞬间就被打动,约见了这位青年画家薇薇,并建议她在蚂蚁创客空间展示作品,同时开设线上线下培训班。一个月内,70个孩子报名,薇薇成为名师。

于杰几次说到“堂堂正正”:“现在不再是靠抢夺资源致富的时代了,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互联网教育要让更多有理想的人放开思维,靠本事堂堂正正地挣钱,靠真才实学改变中国教育的未来。”

有人问过于杰,这不是在为自己培养潜在竞争者吗?

于杰回答:“欢迎更多的人来颠覆沪江,唯有竞争才能创新。在新经济快速崛起的当下,沪江需要链接更多合作伙伴,英雄共同成长。”

来自电商学院的二次元少女

于杰的助理不少,大部分都是90后。他总是自豪地说:“你看我的这些二次元少男少女们,很棒吧!”

小灵通95后,在校学生,今年7月毕业。一双大眼睛,有点婴儿肥,但职业的利落范儿初现端倪。她没有客套话,介绍“沪江”时句句都是重点。

“我学的是明星经纪人,来这里兼职锻炼。于书记只问两句话: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当时我回答,我想当CEO,但还是从书记助理开始吧。这里工作充实,但氛围放松,只要没有正式接待,你可以穿拖鞋来上班,而且每个人包括老板,大家都是直呼昵称。”

到了张江的“蚂蚁创客中心”,是实习生小寒和“Anna周”接待。

小寒97后,爱好动漫和日剧,言行落落大方,逻辑清晰。沪江与河南新乡市职教中心合作,成立了河南蚂蚁电商学院。小寒来自那里。

这家电商学院的招生原则很直白:“不看智商,不看家世,不看成绩;看情商,看能力,看人品”,吸引了当地上千名学生报名。小寒和同伴们在大教室等着,于杰一一面试,很晚才结束。挑中的学生,会进行庄严的宣誓仪式――承诺“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网游”。

于杰后来解释,“我大学寝室有一个湖北的高考状元,农村孩子。他总是白天睡觉,晚上去网吧打游戏,因为晚上价钱便宜――后来就被网游毁掉了。”

小寒进电商学院前,也是内向叛逆的,“梦想在亲朋好友的嘲笑中磨灭殆尽。很多人不明白,二次元、中专并不是贬义词,而我们不愿解释今天,我们班所有人都很感谢蚂蚁计划的存在,感谢他们费尽心血挖开了那堵心墙。礼仪学习,自制PPT主题演讲,掌握办公软件和最新的电商知识让我们越来越自信。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来实习时,小寒刚学一年。她的同学不乏“差生”“学渣”,可在蚂蚁学院日渐焕然一新。

另一位实习生Anna周是硕士海归,气质优雅。她从四岁半开始学习钢琴,曾获得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还曾是美国Bling乐队键盘手,波士顿大学文艺部部长她喜欢蚂蚁团队的朝气蓬勃,认为这“是传统教育变革的大平台”。 她们的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此刻却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互联网教育具有无限可能性,将改变更多学生的命运。

这也是于杰的理想。

“前两年,我去了河南一所职业中专。你知道中专的学生,基本是城里孩子不爱学习的,乡下孩子不能考高中的。仿佛是掉队的孩子。但他们清澈的眼神,也是星星之火啊。我想给他们公平学习的机会,就创办了蚂蚁电商学院,招收那些‘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小蚂蚁。我始终相信,山沟沟里,也能走出乔布斯。”

在课程设置上,于杰主要谈了三门课:

“一是做人课,请上海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讲故事。农民18岁卖鼓风机,后来成为企业家;中专毕业生,后来成为银行行长年轻人要敢于梦想。二是文化课,比如语数外。学生给老师打分,60分以下直接下岗,90分立刻邀请老师网上开课,给Ta更多展示空间。三是技能课,有5大必修课。比如QQ群的运营,微博、微信的管理每个月都有孩子来蚂蚁空间挂职实习,也能见到各种大咖。短短一年过去,‘小蚂蚁们’100%被外公司预定。”

对话于蚂蚁

《中国青年》:您一直说改变教育不能光靠大象,要靠蚂蚁,大象指什么?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

于杰:大象是指传统的体制内的各种院校。教育的本质,是给学生一个真正正确的方向和方法。站在生产链的角度,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一切以学生为本。

《中国青年》:现在流行“没有围墙的大学”,蚂蚁计划有野心,有格局,您预判未来的发展会如何?

于杰:唯有教育改变贫穷,这个信念一直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我来自普通家庭,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唯有互联网才使教育公平。据报道,国家每年GDP的4%都投在教育上,但大多买了课桌等硬件设备,教育资源差距不小。

过去15年是教育的信息化,现在是教育的互联网化、内容的公平化。未来的15年,是实现教育的数据化,解决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化学习。

《中国青年》:慕课(MOOC)是当下世界流行的一种在线课程,可以花很少的钱来上美国大学的课程,你们对此是否感到压力?

于杰:大家都在学习慕课,但为什么慕课的学习完成率不足10%呢?因为没做好教育最本质的事情。不是放一段视频上去,大家就会自动来看。好内容,好平台,要对精准用户。

过去十年,在PC端可能是美国引领,但未来5到10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正在引领着全球。说到互联网教育,不论PC还是移动互联,中国都在引领着全球。不要总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中国人更要勤于建设!当我站在哈佛的演讲台上,面对全世界的教育从业者,分享我的全球梦时,我是自信的。

《中国青年》:“蚂蚁雄兵”也会助力您的全球梦――听说这个计划诞生于革命根据地延安?

于杰:是啊,在延安,我学到了两个法宝。一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实现理想。二是通过先进的制度来吸引天下的人才资源。之前我们都是靠着“互联网改变教育”的信念往前走,但是道路并不清晰。从延安回来后,信念和道路都清晰了,只剩下一个字:“干”!

我们这批人创业初期是在小区,很孤单。但是蚂蚁计划有资金,有空间,创业者在一起抱团取暖,互相学习,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中国青年》:上海在大家印象中是喝咖啡的小资城市,在双创的大环境下,您觉得上海有改变吗?

于杰:“双创”的核心,是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开公司是创业,每个人在岗位上主动学习、努力工作也是在创业。千万别鼓励每个人都去开公司创业,不是都适合。

现在蚂蚁计划已经和上百所的职业院校都发生合作,未来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嵌入这些产业,成为领头人。人才培养是核心,只有学习了本事,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才有更多余地去思考创业创新。

《中国青年》:事情很多,估计您也有压力。但我只看到“乐观”。这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磨练的?

于杰:我们之所以组建在一起,就是围绕着一个信念,希望“一群蚂蚁改变中国教育”。我们这群人都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小蚂蚁,凭借本事,就能实现抱负理想,从这个角度看,不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吗?另一方面,毕竟30多年都过去了,老的教育制度、老的教育服务模式必须调整。我们能够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和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参与其中,觉得也是时代赋予的幸运。

上一篇:神话、哲学、互联网与人类未来 下一篇:生活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