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用冷沉淀对比分析

时间:2022-05-05 07:18:40

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用冷沉淀对比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冷沉淀在汕头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临床应用趋势。方法:对中心血站供给两家三甲医院的冷沉淀统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甲医院与乙医院应用冷沉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新临床医生输血观念,可提高冷沉淀临床输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冷沉淀 临床用血 三级甲等医院

冷沉淀为血液制品,其主要含有FⅧ、Fg、VWF、纤维结合蛋白、FXⅢ等5种成分。临床可治疗缺乏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而出血不止或血友病患者以及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随着对冷沉淀研究的深入,我血站对汕头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7~2010年共4年间用冷沉淀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本组资料的来源均为中心血站2007~2010年向汕头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分别称为甲医院和乙医院)所提供的冷沉淀统计资料。

方法:依据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计算方法,按200ml全血制备的各种冷沉淀为1U,4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为2U。对两家三甲医院冷沉淀的应用趋势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结果显示,4年间甲医院和乙医院的用血量较接近,其中红细胞分别占中心血站的24.2%(34219U)和21.4%(30291U),总用量占血站45.6%。而冷沉淀分别占中心血站70.2%(11136U)和19.7%(3130U),总用量占血站89.9%。甲医院和乙医院所用冷沉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由于不同医院诊疗方式、技术偏差、对临床输血理解等方面原因不同,所以对患者的用血也不相同。本组甲医院是医学院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而乙医院是市级最大三级甲等医院;两家医院规模相当,用血量接近。但4年来两家医院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乙医院用冷沉淀由2007年的161U增加到2010年的1516U,其增长幅度较快,其主要原因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成分输血高度重视,将成分输血率按医院等级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大大推动了医院成分输血广泛应用的进程,更新了医生的输血观念,使临床医生掌握了现代输血新技术及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从而提高了血液输注疗效,真正做到了科学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安全用血。

本组分析显示,甲医院冷沉淀使用量明显高于乙医院,总的用量约占血站的70%。其原因是甲医院为医学院附属医院,拥有大量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他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新的输血技术方法,能够合理使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输注疗效。从冷沉淀使用量情况来看,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用冷沉淀量占血站的89.9%。而三甲医院以下的医院对冷沉淀的需求较少,主要是这些基层医院输血技术水平较低、病人较少,没有较好的推广输注成分血。因此应尽快推广输血技术,使基层医生做到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冷沉淀中含有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等,其中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是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粘连的重要因子,对纤维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上皮细胞移行、修复和机体免疫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冷沉淀输注适应证: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严重创伤、烧伤、白血病和肝功能衰竭等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轻型成年人甲型血友病、低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等。冷沉淀在临床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血液病来说,主要是补充凝血因子。如血友病补充Ⅷ因子,冷沉淀可使Ⅷ因子浓缩10倍以上,它富含纤维蛋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调理蛋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出血情况,达到止血目的[1]。目前临床对冷沉淀使用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大出血用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已成为抢救创伤大失血患者的有效措施及研究方向[2]。联合输注冷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不仅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成功应用,也有报道在其他大出血患者中也可成功应用[3,4]。

综上所述,使用冷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止血效果显著,可提高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虽然国外冷沉淀正在被逐渐淘汰,代之的是单一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剂或基因重组产品,这些产品效果普遍好于冷沉淀,但由于成本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并不能被广泛应用。冷沉淀被用于HA、Fg缺乏、大量输血和DIC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特别适用于难以给予大量的FFP(防止发生循环超负荷)来提供足量的凝血因子的患者,更多的是配合性输注。冷沉淀往往需要多人份、大剂量使用,这也增大了经血传播疾病和白细胞系统同种免疫的发生频率,因此加强血液检测、病毒灭活和滤除白细胞相当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纯度、高质量的单一凝血因子浓缩制剂和重组产品必将逐步代替冷沉淀应用于临床[5]。

参考文献

1 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35.

2 汪传喜,田兆嵩.血小板输注的现状与展望.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80.

3 杨孝顺,王桂华,朱姝媛.冷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4):343.

4 陈静,张凤英.单采冷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有效性观察分析.河北医药,2008,30(4):884.

5 Rock G,Berger R,Lange J,eta1.A novel,automated method of temperature cycling to produce cryoprecipitate[J].Transfusion,2001,41(2):232.

上一篇:母乳与乳品喂养新幼儿生长发育优劣观察体会 下一篇:普外科聋哑患者术前谈话困难及手语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