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5 03:52:46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无痛人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7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无痛人流患者200例,年龄20~40岁,体重45~70kg,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每组100例。

麻醉方法:常规禁食禁饮,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2L/分),术中监测BP,ECG,SpO2,RR。A组先以雷米芬太尼075μg/(kg·分)静脉注射,然后静注丙泊酚08~1mg/kg,速度4ml/10秒;B组先以芬太尼1μg/kg静注,然后静注丙泊酚1~15mg/kg,速度4ml/10秒;根据镇静深度追加丙泊酚量,至入睡,对叩眉,声觉反应迟钝,深睡,意识消失,处于麻醉状态。

观察项目:⑴麻醉效果评定标准:①优:术中无肢体活动;②良:术中有肢体活动但不影响手术操作;③差:术中有肢体活动影响手术操作。⑵按Ramsay镇静评分。⑶苏醒情况:术毕呼之能睁眼为意识恢复,能按指令准确指鼻作为定向力恢复,苏醒至安全离院时间。⑷观察术中BP,RR,HR等的变化及术中烦躁,肢动,术后头晕等观察。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见表1。

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苏醒至安全离院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见表2。

不良反应A组明显少于B组(P<0.01),见表3。

讨 论

A组雷米芬太尼用量0.75μg/kg,丙泊酚首次用量0.8~1.0mg/kg,平均用量0.93mg/kg,平均总用量76mg/kg;B组芬太尼用量1μg/kg,丙泊酚首次用量1.2~1.5mg/kg,平均用量1.38mg/kg,平均总用量98mg/kg。使用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用量相似,而丙泊酚剂量减少,说明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有协同作用。Milne等[1]在研究中发现随雷米芬太尼靶浓度加大,可降低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靶浓度,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快速消除,苏醒更快更完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了安全性。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低,Hall等[2]在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催眠量的丙泊酚诱导时,发现诱导后患者BP无论组内组间没有显著性改变,而HR有轻度下降。两组均有呼吸抑制发生,发生率有明显差异;A组抑制时间明显短于B组,约90秒,主要表现为频率减慢,与常规给氧防止SpO2下降有关。两组患者苏醒后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未见腹肌僵硬等并发症。

本研究表明,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更好满足无痛人流的需要,且并发症较少、较轻、更安全,更适合于门诊多小手术。

参考文献

1 Milne SE,Kenny GN,Schraag S.Propofol sparing effrct of remifentanil using closed-loop anaesthesia.Br J Anaesth,2003,90:623-629.

2 Hall AP,Thompson JP,Leslie NA,et paris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remifentanil on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laryngoscopy and tracheal intubation.Br J Anaesth,2000,84:100-102.

上一篇:肠促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