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05 12:39:41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课也不例外。要教好计算机这门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教学资源状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快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游戏引导教学

所谓“游戏引导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内容,学到学生力所能及的课外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指法教学是非常枯燥的,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没有兴趣。这时,可采取游戏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看谁打字速度快,让学生在忘情地玩“警察抓小偷”“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键盘的使用。

二、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学困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初二Flas制作第一节《逐帧动画》中,要做眼球会动的小猫时,教师首先介绍Flash软件中的工具栏,强调工具栏中有哪些工具,然后让他们思考探索:①如何用这些工具把小猫绘制出来?②如何让小猫的眼球动起来?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自觉动起手制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探索,采用自学、请教同学或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因此探索式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同时,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三、结合CAI软件教学

初中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光在课堂内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在讲解“查找文件”一节内容时,使用查找文件的步骤应该是:

①在“工具”菜单栏单击“查找”菜单;

②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上单击“文件或文件夹”选项,在级联菜单中选择“查找”命令;

③出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名,还可输入知道其包含的特殊词或短语,选择盘符,最后按“开始查找”按纽。

这样讲解完后,学生根本没有听懂,尤其是出现对话框,完成对话框内的路径选择和结果的观察,是否正确都没有把握。根据这种情况可结合CAI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先找到有关的内容给学生看,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进行逐步讲解,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讲练结合式教学

计算机这门课程动手操作很重要。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讲与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消化课堂内容。比如,在讲解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等命令时,如果光讲不操作,学生很难知道它们的结果与区别。如果在讲的同时,用计算机操作一遍,结果就一目了然:复制命令是把已有的内容复制一遍,存放在粘贴板上,确定新位置以后,再粘贴上去,原处内容没有发生改变;而剪切命令是把已有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到新的位置去,原位置上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没有了(被剪掉了)。这样一对比学生很明显就可观察出它们的区别,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它们。

五、鼓励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初一Word2000文字处理软件和初二Excel2000电子表格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用电脑设计贺卡、通讯录送给同学们作纪念,这时同学们的兴趣空前高涨,先在纸上设计出草稿,然后用电脑制作,碰到问题查资料或请教教师、同学,直到完成为止。最后让他们准备纸张,把他们的成果打印出来,作为对他们的鼓励。同学们高兴地说:“看,这就是我制作出来的。”

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眼中,自己的作品永远是最好的。在创作过程中,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以上五种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计算机知识教学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上一篇:对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部分的几点质疑 下一篇:文言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