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5-04 10:54:17

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本文主要就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主要分析了老龄化对我国金融结构的影响;对我国银行业、股市和保险业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金融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现象。二战后,人口结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安全,婴儿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即所谓的“婴儿潮”;第二,婴儿潮一代出生20-50年内,这些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出生率和抚养率急速下降,带动GDP的增长,被成为“第一人口红利”;在此期间,随着医疗水平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认得寿命提高,从而为积累养老基金而增加储蓄,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被称为“第二人口红利”;第三个阶段,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出生率的逐渐减低,此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速度大于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总抚养比上升较快,阻碍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的作用逐渐降低,甚至又转变为人口负债。

我国逐渐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红利作用的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影响越来越深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结构的影响

从供需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金融结构的影响。

(一)从供给角度分析其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迫使国家对相关的一些政策作出调整,政策的调整及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使金融机构和一些金融工具的运营成本增加,促使金融机构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政策的变革作出调整,从而影响了金融工具的工具。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运作突出,使未来的家庭投资趋向于这些机构投资者,实现资产的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同时还满足了老龄化人口对资产安全性的要求。老龄化人口将部分银行存款投向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即将个人的之间投资转向了间接持有证券类产品。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然引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如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企业年金等的发展,这些都会促进我国契约式储蓄机构的发展。制度变革等在政策上的优惠,意味着增加了投资的收益,从而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由于社保基金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所以现在对这些基金的投资限制较为严格,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国家在政策上逐渐放宽投资的限制,提高了社保等基金对股票个证券的需求,从而促使金融工具相对地位的变化。

(二)从需求角度分析其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会促使我国人寿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人口的老龄化促使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了相应调整,是原来由国家承担的部分逐渐转移到有个人来承担,使得个人,尤其是老龄化人口需要更多的保险。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人寿与健康险亚洲区总监夏德礼的估测,我国所需要的人寿保险与人们实际拥有的保障之问的保证缺口为45000亿美元,超过了37万亿元人民币,说明了我国的寿险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夏淼,吴义根,2011).这也就为我国契约式机构的发展提供巨额的资金来源,将进一步促进契约式机构的发展。

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个人金融工具需求的变化。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消费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已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和投资的最佳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资产的安全性需求加大,必然会引起个人对储蓄选择的影响;同时人口的老龄化还会引起金融工具需求的变化。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对我国银行业存款业务的影响

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存款业务的影响。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高0.37个百分点;而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就会提高1.47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的加深,我国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2020年前后开始,我国将由目前的高储蓄率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的国家(李鸿雁,王超,2008)。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消费不断增加,而消费的资金来源即是年轻时的储蓄,从而说明目前储蓄的增加意味着将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储蓄的大量流出,对未来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对我国银行业贷款业务的影响

老龄化对我国银行业贷款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贷款业务上。个人消费贷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给商业银行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群体主要集中在要抚养父母和孩子这一部分,进入老龄化,他们应对老龄化的能力非常脆弱,在家庭收支结构发生变化时,将会给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的还款带来相应的风险;同时随着房价的不断增加,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人口的老龄化与股票市场的回报低存在着尖锐冲突。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大,在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我国逐渐的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与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压制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研究表明,年轻的人口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人口老龄化则是抑制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而在步入老龄化的中国,还存在巨大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我国股市风险高、收益低,甚至不能为严重短缺的养老金投资提供优质服务。据计算,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美国股市的2倍,平均收益率是美国的1/2(杜本峰,2007)。

老龄化还表现在对资本的影响上,如导致资本在国际上不同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之间的流动。不同国家的的老龄化程度不一样,这样就会使资本从老龄化程度大的国家流向老龄化程度低的国家,高效的配置资本获得收益。

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老龄化社会中人们对于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我国保险市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属于低保障、广覆盖,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商业保险市场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补充,市场化的商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个险种。而人们为了使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也为了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会主动购买商业性养老保险,这对保险机构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同时,由于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参保人数增多,保险机构需要支付的保险金总额和需要提取的准备金也会增加。随之而来的运营资本、业务设置等如何与老龄化社会相匹配将是保险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总结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口红利带来的高储蓄率,促进了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有给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制度的调整,如何创新针对老龄化的金融工具,如何在老龄化的社会中发展及获利,给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夏淼,吴义根.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J].西北人口,2011,32(2).

[2]杜本峰.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07,334(6).

[3]茅芳琴,李燕.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金融发展分析[J].2012(13).

[4]李鸿雁,王超.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J].2008(18).

[5]肖宏.人口老龄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07(9).

上一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