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元:好一腔西部情怀

时间:2022-05-04 05:24:30

大西北出了两位杰出的音乐家,一位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一位是“西部乐王”赵季平。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有个小伙子甘愿几十年追随他们的足迹,虔诚地捧起音乐的衣钵,捡拾周秦乐礼、汉唐乐舞,聆听历史的回声……他的经历与“二杰”很有缘,在战斗歌舞团从军时曾给王洛宾当过秘书,在陕西歌舞剧院搞专业作曲直至当上歌舞团副团长又是在赵季平的麾下。

他就是崔炳元,一个从小在西北长大的东北汉子,一个勤奋有加、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新世纪日渐明亮的晨曦里,他的音乐和他的声名一样远播九州,那一腔浓稠如黄河浪涛的西部情怀,怎能不叫醒你的耳朵――

坐听黄河 魂牵敦煌

崔炳元至今都感念在战斗歌舞团工作的那段日子。那时,他是一名中提琴演奏员,闲暇时常漫步黄河岸边对水而歌,无意听涛而黄河的泱泱大器却已深入他的骨髓,为他以后的作品悄悄打上了西部的烙印。那时,他给自己定任务,每月至少读3本书,坚持几年下来,近百部中外名著让他胸有成竹,他的艺术修养或许就这样日积月累,最后积淀成另一条“黄河”在心间奔流不息。

乙酉年全国公祭黄帝陵,一台名为《轩辕黄帝颂》的祭祀乐舞是大典礼仪中的精魂,乐舞总长度为15分钟,分4个乐章,演员超过320人。这部恢宏大气的音乐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曲就是崔炳元。在这部大作品中,剔除了一般祭祀乐舞的沉静、肃穆,用富有律动、张力、热情的旋律让整个音乐呈现阳刚、振奋的暖调子,一如母亲河极具号召力。

作为一名富有使命感的职业作曲家,崔炳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创作与祖国、与民族、与黄河联系在一起。他于2001年创作的琵琶协奏曲《弦颂》就是一部以颂扬祖国山河、展现民族精神为内涵的佳作。这部大型民族器乐作品,一经在“西安国际音乐节”上首演,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听众的极大兴趣,继而在“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作曲一等奖。

围绕黄河主题他还创作了舞蹈音乐《黄河春雷》、交响诗《炎黄颂》、话剧《轩辕黄帝》等。

崔炳元的音乐才华可以说一半都“谱”在了丝路上。在西安到兰州这段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上,这些年他不知奔波了多少回,洒了一路心血,可收获的却是一路美丽的“花雨”。

半生魂牵敦煌,心头明月相伴。崔炳元除创作出《飞天》、《敦煌舞韵》、《拓荒人》等一连串的大型舞蹈音乐外,近日又谱新篇章:在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上,陕西省乐团推出了一台展示乐团实力的中国作品音乐会《丝路・秦腔・大唐》,有一半都是他的曲子,特别是他作曲的《丝路短歌》,用铜管合奏演绎陇调、驼队、花儿、社火这些西部民间最富代表性的东西野性十足,听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四艺节”上好评如潮。

梦回大唐 心追明月

崔炳元在西安生活了十几年,对大唐盛世及其乐舞诗画心向往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他常常会生发开去、浮想联翩,想像作为音乐家的唐明皇的霓裳乐舞、诗人李白在这座城池里的“艺术人生”以及长安古乐等等。近几年,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想像、怀想、感想付诸音乐,先是和赵季平一起创作了新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接着又创作了被誉为西安市标志性音乐作品的《水幻大唐》。

以往去西安雁塔北广场欣赏音乐喷泉,游人聆听到的乐曲大都是西方交响乐的经典曲目,但从今年农历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雁塔北广场奏响的却是由本土音乐家创作的唐乐风格交响组曲《水幻大唐》。该组曲分为雁塔鸣钟、水流梵音、霓裳艳影、古道驼铃、曲江芙蓉、水幻大唐六个乐章,让游人充分享受了一回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水舞音乐”。在如此曼妙的音乐陪伴下,游人常常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仔细聆听崔炳元的乐曲,就会感知他的音乐素材和灵感多来自大西北壮阔却又干渴的土地。

从历史诗剧《格萨尔王颂》到现代话剧《又一个黎明》,从军旅题材小歌舞剧《相思树》到参与《雷雨》首创的京剧版,从《关中妞》、《扎灯笼》的原创歌曲到为《犬王》、《家在远方》、《梧桐雨》、《龙年档案》等10多部影视剧创作音乐,崔炳元呕心沥血,终成大器。自1985年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20年来已创作了200余(件)部音乐作品,并在全国、全军、全省的艺术比赛中多次获奖。

是西部的秀美山水和风土人情养育了崔炳元的生命,养育了他的音乐,更养育了他丝丝入扣的西部情怀。站在这片生生不息的黄土地上,崔炳元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像顽强的胡杨林一样广植在西部民间!

上一篇:在通往美好的大道上飞奔 下一篇:学院歌手能否参加民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