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害如何影响结婚和生育

时间:2022-05-04 10:39:18

大灾害如何影响结婚和生育

导语:飓风过后,更多的人是愿意结婚、离婚,还是生个孩子?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9日晚8点,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登陆,最终造成至少50人死亡,并使得美国17个州820多万用户停电。对这次灾害带来的损失,国际评估机构IHS估计,经济损失将超过200亿美元,商业损失在10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总数或高达500亿美元。

“桑迪”带来的破坏势不可挡,其造成的设施破坏、收入削减和商业活动停滞尚可以量化成数百亿美元损失。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灾难及其压力也会对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人际关系、打乱人们精心安排的周详计划。显然,“桑迪”对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无法量化,不过,人们可以通过审视灾难,预知受灾地的结婚、离婚以及生育率的波动,从而透视出飓风“桑迪”究竟对人的生活和心理有怎样的负面作用。

灾难过后,离婚者更多

美国网络杂志《Slate》预计称,遭受“桑迪”破坏的地区,明年的结婚率将会有显著提升。这并非没有论据的胡乱猜测:早在1989年,飓风“雨果”侵袭了结婚率持续下降的南卡罗来纳州。通过分析“雨果”造成的社会影响,研究人员凯瑟琳·科恩和史蒂夫·科勒发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1990年,该地区每千人的结婚率上升了0.7个百分点,但在这之后又回落到飓风发生前低迷的结婚数字。尽管整体影响有限,但在受飓风破坏最严重的七个郡,结婚率的上升趋势尤其显著。

判断结婚率攀升是有时严重依靠直觉。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会寻求安全的庇护所,拉近距离,彼此给予慰藉、互相扶持,依附理论正基于这种现象研究产生的。灾难还会推动人们进入生活的下一个阶段,促使人们审视什么事情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依此类推,“桑迪”过后,这种机制不仅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也可能让已经成家立业的夫妻的关系更加紧密。毕竟,“9·11”事件对离婚率就有这样的影响:2001年9月过后,纽约市的离婚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这一点鲜为人知。

研究飓风“雨果”的研究者也分析了“9·11”事件后的离婚率的变化。他们发现,行政部门公务的被迫中断绝非造成离婚率下降的原因。离婚率降低的现象通常发生在人为灾难之后,比如1995年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发生后,该城市周边七个郡的离婚率都有所下降。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些所谓和“9·11”事件的心理影响接近的城市,例如费城、新泽西和洛杉矶,在2001年9月的离婚申请数字都明显下降。根据研究结果,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夫妻很容易想象自己经历了类似于“9·11”的恐怖事件。

但实际上,飓风“桑迪”不会像“9·11”那样,让已经存在的婚姻更加牢靠。规律在于,人为灾难发生后离婚率会出现降低,但自然灾害却能使离婚率升高,例如飓风“卡特里娜”就摧毁了许多家庭的婚姻。2005年,奥尔良教区的每千人离婚率是2.3%,一年后,这个数据几乎翻了一番,升高到4.4%,而杰弗逊教区的离婚率从2.9%增加到了3.9%。

在这个案例中,大批单身人士在“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后离开新奥尔良,留下的已婚夫妻数字改变了总体比率,进而提高了离婚率数字。但一些没有迫使大量人口撤离的自然灾害过后,也会让受灾地的离婚率有所升高:受飓风“雨果”侵袭地区的离婚率波动相比“卡特里娜”造成的波动要轻微,但当年离婚率数据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每千人离婚率高出约0.3个百分点,之后的数字在1991年又回落到了飓风发生前的水平。而在飓风“安德鲁”侵袭佛罗里达州后,当地达特郡的离婚率猛然增加了30个百分点。

婴儿潮假象

人们为什么在人为灾难之后更加紧密,却在自然灾害例如飓风过后却更可能分离?最近几次飓风灾难的后果和“9·11”事件完全相反:后者带来的是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相对集中的物质损失,而飓风过后人们要努力与相对较少的人员伤亡和分布广泛的设施受损的局面相抗争。“9·11”事件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了死亡,却不必面对每天与日俱增的压力及其给婚姻造成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已婚夫妻的生活得以继续前行。

但在飓风“桑迪”过后,人们马上就要应对被飓风严重干扰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不断积累的焦虑和压抑情绪,都很有可能让婚姻关系走向崩溃的边缘。除此之外,已婚家庭还会遭受到其他方面的破坏,例如承受“桑迪”灾害压力的怀孕两三个月的女性,可能面临着生出体重过轻婴儿的风险。而在飓风过后的一年里,虐待儿童和家庭暴力现象都有增长的趋势。

科学研究表明,飓风会增加海豚的数量,那么人口数量是否也会增长?生育率在研究灾难后果的研究者当中是分歧最大的课题。大量个案表明,灾难过后会出现显著的婴儿潮,例如2011年2月热带风暴“亚思”袭击澳大利亚后的九个月,当地一家医院报告称共接生了120个婴儿,而平时这样的时间段只会出生70到80个新生儿。

灾难后出现婴儿潮几乎已经成了老生常谈,而且很多地方受灾后的九个月研究报告都有相同的结论。这部分是因为灾难后婴儿潮的故事对于找寻一线慰藉的媒体而言,既生动又吸引人,所以这种趋势可能被夸大,也可能被有选择性报道。想想吧,曾几何时,在自然灾害过后9个月,没有婴儿潮出现的消息成了大新闻?

实际上,飓风过后的总体生育率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趋势,一项2010年的研究为研究这种现象提供了更为复杂的视角。研究人员分析了1995年至2001年太平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城镇的风暴预警和其后的生育率数据,从而找到了解释这种明显差别的原因:当一座城镇每天面对的是轻微的警报,例如热带风暴预警,当地后9个月的生育率会提高两个百分点;但如果是最高级别的警报,比如飓风警报,之后9个月的生育率会降低2个百分点。飓风“桑迪”发生时,受影响地区已经连续两天都拉响严重警报,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估计,在未来9个月,受灾地的生育率会降低4个百分点左右。

直观地说,这样的预测很有道理,因为高度的压力会抑制生育能力、影响的活动性。但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不断增加的经济压力、遭到破坏的社会救助、医疗救助以及灾难后的居民迁徙都可能对生育率造成影响。而大批新拉丁裔移民在飓风“卡特里娜”后迁往新奥尔良地区,就推动了婴儿潮——当人们意识到死亡并不遥远时,会更愿意孕育新的生命。

想要计算出飓风“桑迪”造成的整体损失是不可能的,不过人们至少可以做好准备再接受一次教育:无论人们多么缜密地规划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大自然的“一时兴起”永远都会占据上风。

上一篇:常州地区生产业发展对策 下一篇:加快河南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