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在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5-04 10:00:12

交锁髓内钉在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交锁髓内钉在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中的运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患者40例,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结果:本组随访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所有病例患者均达到愈合状态,有6例骨折愈合较慢的,3例因外力进行重新矫正。本组30例为优,10例为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膝踝活动正常。均没有发现内钉脱落以及钉道口感染的情况。结论: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生物性能好、效果良好,利于骨折愈合创面修复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开放性骨干骨折方法。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治疗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129-03

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是在骨科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外固定支架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但是,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骨折的过程中,畸形愈合与深部感染愈合率可高达40%、16%[2]。对于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钉松动和钉道感染的情况。相较而言,交锁髓内钉对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在医学界,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虽存在极大的争议。有不少的医疗工作者担心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会增加扩髓的感染几率,对骨折的愈合产生副作用。但是,该治疗应用于骨折中的疗效还是较明显。笔者在本文中对应用交锁髓内钉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根据从笔者所在医院提取的资料,依据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发现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一种不错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采用交锁髓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9.67岁。其中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7例。骨折类型:斜形胫骨干骨折10例,粉碎性胫骨干骨折15例,横断胫骨干骨折8例,螺旋胫骨干骨折7例。其中左侧胫骨干骨折22例,右侧胫骨干骨折18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9例,合并同侧股骨胫骨干骨折7例,合并胸腹损伤8例。

1.2 手术方法

事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X线拍照,通过参照X线照片以及在X线机下确定好合适的针孔位置。操作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根据C臀X线的相关指令,徒手进行复位闭合插钉安装。第二种,如果徒手进行复位闭合插钉失败后,就需在小切口直视下进行复位闭合插钉。第三种,对于受到感染以及内交锁髓内钉暴露在外的患者,要对伤口进行清洁杀菌,并将交锁髓内钉取出清理后,再进行复位安装。第四种,对于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患者要将伤口扩大进行清理后,再进行复位插钉安装,如果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伴有软组织受损的,要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或者采用腓肠肌瓣进行覆盖,避免骨质坏死,之后继续进行二期植皮治疗。对于切开复位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如下几种:对于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患者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伤口清理,患者应侧卧,在小腿前外侧的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4~6 cm,从胫骨前肌进入到骨折暴露的位置,对骨膜尽量不要剥离,复位后再运用骨爪保持复位;在检查交锁髓内钉时,提前选择好交锁髓内钉并进行比照,确定后再进行复位插钉,将交锁髓内钉放置在小腿的内侧部位,按照比例进行切开、安装等一系列动作,用直径为6.5 mm的钻头进行打孔,在进行攻丝、测深、旋入钉头等配套动作后再置放交锁髓内钉,然后将各种锁扣锁紧,将骨爪取出,连接好碎裂的骨块,其中较大的骨块可以用螺钉来固定,清洗好切口后进行切口缝合。待患者麻醉清醒后进行床上病患部位锻炼,例如抬腿、伸展腿部或弯曲等锻炼方式。5~6个月之后X线检查骨折部位是否愈合,愈合后将支架取出。合并同侧股骨胫骨干骨折患者可以用钢板来固定股骨;合并皮肤受损者可以采用皮瓣进行修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来确定:优指的是骨折愈合情况较好的,没有并发症的出现,膝踝活动正常,没有成角。良是指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膝踝活动正常,成角25°,具有严重的并发症状。

2 结果

本组随访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大部分患者都在规定时间内伤口愈合,有6例骨折愈合较慢的,但也是在9个月之内愈合的;3例因外力进行重新矫正。经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2年5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本组30例为优,10例为良,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膝踝活动正常,没有受到影响。本组40例都达到了骨折愈合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均未发现交锁髓内钉脱落以及钉道感染的情况。

3 讨论

3.1 交锁髓内钉使用时注意的事项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肢体的短缩和骨折的旋转,对治疗胫骨干骨折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的性能。但是,对于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在医学界总有不同的意见。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交锁髓内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术前进行无菌操作,熟练地运用技术操作以缩短手术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应用交锁髓内钉,在手术之后极容易引发感染,并且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的概率更大[3]。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术后感染,应当尽可能缩短手术的时间,同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第二,进行不扩髓或者是做有限的扩髓,对开放性粉碎性胫骨干骨折的血供和骨折的愈合强度有明显的影响[4]。对于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在进行髓内固定时,对扩散进行有限制的处理,能够避免血供的不足,还可以对骨折愈合有良好的的促进作用。

3.2 交锁髓内钉对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运用

目前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对胫骨干骨折进行治疗时,手术的切口比较大,出血量就比较多,会造成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5]。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时,其内钉的生物性能作用力较大,对固定骨折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又方便,手术切口小,出血量也相对的较少,可塑性比较高,这是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方法。在当前胫骨骨折的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运用是最广泛的[6]。

3.3 根据不同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插钉方式

在对交锁髓内钉进行插钉时,要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年龄以及受伤范围的不同,进行插钉以及操作方式也不相同[7]。在使用交锁髓内钉之前,要考虑到其是否就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常见的适应证有以下五种:小腿复杂的粉碎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小腿胫骨干骨折内固定后发生合并感染;小腿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小腿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以及邻近关节胫骨骨折[8]。

3.4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优势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优势有多种,第一,在治疗的过程中,对骨血的影响较小。交锁髓内钉在治疗的过程中对骨髓内的血液循环作用是暂时性的,在进行手术操作之后就可以迅速的恢复[9]。第二,交锁髓内钉在治疗骨折方面应用广泛。交锁髓内钉可以运用于肱骨的治疗。相较于其他的应用更具有优越性。第三,交锁髓内钉在运用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性能。在进行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是,内钉与胫骨的接触面积大,固定性能良好,且非常的牢固[10]。

本研究通过对40例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显示,本组随访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所有病例患者均达到愈合状态,有6例骨折愈合较慢的,3例因外力进行重新矫正。本组30例为优,10例为良,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膝踝活动正常。均没有发现内钉脱落以及钉道口感染的情况,表明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这一结果和文献[11]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笔者认为交锁髓内钉在对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生物性能好、效果良好等特点,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研,印心奇,董天华,等.扩髓与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2):4-7.

[2]范为民,王道新,李翔.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扩髓对局部血供及骨折愈合强度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5):7-9.

[3]周云芳,马大年.灌注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J].中华骨科杂志,2012,10(8):46-47.

[4]杨进顺,林畅荣.股骨干骨折的固定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志,2010,10(3):64-65.

[5] Larsen LB,Madsen JE,Hiness PR,et al.Should insertionof intramedullary nails for tibial fractures be with or with-out reaming?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with 3.8 years follow-up[J].J Orthop Trauma,2009,8(3):144-145.

[6] Yokoyama K,Uchino M,Nakamura K,et al.Risk factorsfor deep infection in secondary intramedullarynailingaf-ter external fixation for open tibial fractures[J].Injury,2010,9(6):554-556.

[7]彭阿钦,张英泽.骨折手术治疗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4.

[8]阴健,郭力.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运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96.

[9]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2.

[10]荣国威,翟桂华,刘 沂,等译.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6.

[11]王效柱,洪定钢,杨学义,等.Gustilo-Ⅲb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5-7.

(收稿日期:2014-05-21)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老年吸入性肺炎5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