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时间:2022-09-30 12:59:40

结肠癌的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究CT对结肠癌诊断的特点,评估CT诊断结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40例经手术病理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CT检查结果,从而评估结肠癌CT诊断的特点和价值。结果:CT检测出结肠癌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手术病理报出的结果完全一致;CT检查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测分期结果吻合的达38例,准确率达95%。同时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侵犯程度,肠腔形态变化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结果准确度高,能够显示邻近组织的受累情况、淋巴结和远处脏器有无转移,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 结肠癌; CT; 临床分期;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diagnosis for colon cancer,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lon cancer by surgery pathology or fiber pare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so as to asse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Result: CT detection of colon cancer tumor location in completed accor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urgical pathology report.CT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staging results compare with detection stage result were the same of 38 cases, accuracy of 95%.At the same time CT examination wa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tumor invasion degree, the changes of morphology and lumen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is.Conclusion: CT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 with high accuracy, can show involvement of adjacent tissue, lymph nodes and distant organs without metastasis,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colon cancer.

【Key words】 Colon cancer; Computed tomography; Clinical stage;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xing City,Yixing 214200,China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65岁的人群发病率高。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是在大城市,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仅低于胃癌和食道癌。男性结肠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五位,女性居第六位。目前,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入,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同时还与遗传易感因素有关[1-2]。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的改变,排便习惯和排便次数的增加,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以及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因此,对结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结肠癌的诊断主要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随着CT临床应用的推广,结肠癌的诊断也常常借助于CT。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相比,CT检查不受结肠管腔形态、大小的限制,且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明确肿瘤的侵犯程度,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以及转移情况,CT检查结肠癌的优势十分明显[3-4]。为探究CT对结肠癌诊断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4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经手术病理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等)、腹痛、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腹部包块、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发热、黄疸、浮肿、腹水、恶病质等)等。40例结肠癌患者经手术病理判断,肿瘤发生部位的结果为:肿瘤发生在升结肠的患者有20例,发生在横结肠的患者有9例,发生在降结肠的患者有6例,发生在乙状结肠的患者有5例;肿瘤分期结果为:Ⅰ期肿瘤患者有4例,Ⅱ期肿瘤患者有18例,Ⅲ期肿瘤患者有10例,Ⅳ期肿瘤患者有8例。

1.2 检查方法

患者于CT检查前2 d食用少渣食物,前1 d食用流食,当天应禁食、禁水,检查前给患者服用900 ml 2%~3%的泛影葡胺,并清洗灌肠两次,再用1000 ml 2%~3%的泛影葡胺对患者实施保留灌肠,而后可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东芝64排ct机,扫描参数为120 kV的电压、210 mA的电流、7 mm的层厚和7 mm的层距。扫描时患者呈仰卧位,自肝顶叶至盆底水平进行扫描。增强扫描时给患者于肘静脉以2.0 ml/s的速度注射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延迟时间为32~40 s。

1.3 结肠癌CT分期标准

第Ⅰ期:管壁厚度正常,肠腔内出现息肉样病变或肿块;第Ⅱ期: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肠腔内出现肿块,但肿块没有向肠壁外扩展;第Ⅲ期:管壁增厚,且周围组织脏器受到侵犯,可有局限性或区域性淋巴结浸润,但肿瘤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第Ⅳ期:有远处转移(如肝、肺、脑、骨、子宫等)。

2 结果

2.1 肿瘤分布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4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所有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为:升结肠癌患者有20例,横结肠癌有9例,将结肠癌有6例,乙状结肠癌有5例。比较患者结肠癌的CT检查结果可知,CT检查出来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由此可以说明,CT对结肠癌肿瘤分布情况的检查结果特异性强,准确率高。

2.2 肿瘤分期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4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结肠癌的分期情况为:Ⅰ期肿瘤患者有4例,Ⅱ期肿瘤患者有18例,Ⅲ期肿瘤患者有10例,Ⅳ期肿瘤患者有8例。而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后,根据结肠癌CT分期标准可知:Ⅰ期有3例,Ⅱ期有19例,Ⅲ期有9例,Ⅳ期有9例。对比以上数据可知,C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吻合数为38例,吻合率达95%。由此可知,CT对于结肠癌分期的判断,准确率高,分期明确,但对于结肠癌早期分辨率不是特别高。

2.3 结肠癌CT征象

2.3.1 结肠壁不均匀增厚和管腔不规则狭窄的患者有32例,其中3例患者的肿块使局部肠壁厚度达25 mm,19例患者出现不完全肠梗阻的影像。

2.3.2 局部腔内肿块的患者有17例,肿块密度均匀,直径25~100 mm,其中8例患者出现巨大肿块,肿块内见不均匀坏死区。

2.3.3 肿瘤边界规则清晰的患者有10例,未浸润结肠浆膜层。肿瘤边缘模糊或不规则的患者有6例,其中有2例患者的肿瘤浸润结肠浆膜层。15例患者的肿瘤浸润周围邻近脏器,可见发生癌肿的脏器周围的脂肪层变薄或消失,肠系膜呈现条索样,腹膜增厚。

2.3.4 结肠附近、肠系膜和腹主动脉周围发现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有14例,肿大的淋巴结最短直径为8~30 mm,平均为18 mm。

2.3.5 发生结肠癌肝脏转移的患者为6例,肺脏转移的患者有2例,脑转移的患者有1例,子宫转移的患者有2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不注意生活习惯,摄入大量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日益提高。结肠癌起病隐匿,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所以,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肿瘤浸润情况直接影响了结肠癌的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目前,治疗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那么在术前明确肿瘤的分布、浸润和转移情况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优异率[5]。

3.1 结肠癌的各种检查方法比较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纤维内窥镜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两种手段来诊断结肠癌,其准确性较高。内窥镜可以直观的显示出结肠内黏膜和管腔的具体情况,以及肿块的形态、大小和范围,便于直接摘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活检,其诊断准确率极高。同时,内窥镜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内窥镜检查是对人体是一种侵入行为,患者比较痛苦;内窥镜只能对看到的情况做出判断,而对于癌肿是否穿透肠壁、周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无法判断。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能够清楚的显示结肠肠管的形态变化,病变区域的大小以及肿块周围黏膜和浆膜结构情况,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不能判断癌肿内部情况和浸润转移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6-7]。

相比而言,CT对结肠癌的检查优势较多。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肿瘤分布、肠壁厚度、管腔是否狭窄、肿瘤是否穿透肠壁生长等基本情况,还能够显示癌肿浸润肠壁的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周围脏器和邻近组织的浸润等。同时,CT检查是非人体侵入性检查,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尤其适合那些不能实施内窥镜检查的患者。CT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可用于结肠癌的手术前分期,从而完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质量。但由于结肠癌早期CT异常图像并不明显,导致CT对于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略低,所以CT检查对结肠癌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不高,主要适用于结肠癌中晚期患者的诊断[8-9]。

3.2 结肠癌CT成像特点

3.2.1 结肠壁厚度 正常情况下,结肠壁的厚度为2.3 mm,而CT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肠壁明显增厚,多为不规则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其厚度可至9~25 mm。CT增强增强扫描,可见均匀明显强化。

3.2.2 结肠管腔内肿块 结肠癌形成的肿块在结肠腔内生长多呈现偏心性,形态不规则或为分叶状;大部分肿块密度均匀一致,在大的肿块内可以发现低密度的坏死区域。

3.2.3 结肠管腔狭窄 当癌肿导致结肠壁厚度增加或侵犯结肠壁程度达3/4时,结肠管腔呈现不规则狭窄和肠壁不对称性增厚的现象,结肠的正常形态消失。

3.2.4 结肠肠壁强化 当结肠癌导致肠壁形成肿块或不规则增厚时,在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明显的异常强化。肿块较大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块内部出现低密度的坏死区。

3.2.5 周围组织器官浸润 当肿块局限在结肠腔内时,肠壁外缘表现为光滑锐利;当肿块穿透肠壁时,肠壁浆膜面边缘不清多成模糊影像,或浆膜外出现索带状影;当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器官时,可见器官表面脂肪层变薄甚至消失。

3.2.6 淋巴结转移 结肠的淋巴系统与结肠动脉伴行,淋巴结增大的标准是淋巴结最短直径大于6 mm。

3.2.7 远处转移 结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脏器是肝脏,约占75%,还可出现肺、骨、脑、子宫、卵巢、腹壁、肾上腺等部位的转移。

笔者对其所在医院4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升结肠癌患者有20例,横结肠癌有9例,将结肠癌有6例,乙状结肠癌有5例。对比患者结肠癌的CT检查结果可知,CT检查出来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由此可以说明,CT对结肠癌肿瘤分布情况的检查结果特异性强,准确率高。手术病理对于4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显示:Ⅰ期肿瘤患者有4例,Ⅱ期肿瘤患者有18例,Ⅲ期肿瘤患者有10例,Ⅳ期肿瘤患者有8例。而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后,根据结肠癌CT分期标准可知:I期有3例,Ⅱ期有19例,Ⅲ期有9例,Ⅳ期有9例。对比以上数据可知,C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吻合数为38例,吻合率达95.00%。由此可知,CT对于结肠癌分期的判断,准确率高,分期明确,但对于结肠癌早期分辨率不是特别高。

综上所述,CT检查应用于结肠癌能够清楚地显示癌肿的大小、形态及分布,明确肿块浸润范围,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等,从而进行术前分期,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保证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光民,侯建新.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1):106-107.

[2]张小龙,高枫,陈利生.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671-1672.

[3]林春,唐振国.结肠癌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3):186-187.

[4]杜富猛,李屹.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21-122.

[5]袁.CT对结肠癌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6):452-453.

[6]鄂丽芳,蒋壮志,张玉桃,等.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4-95.

[7]张啸波,王海屹,叶慧义.结肠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4):255-257.

[8]翁子敬,邢东伟.结肠癌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3):553.

[9]郭作梁,林少彬,马兴灿,等.64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15-117.

(收稿日期:2014-05-17)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动力髋关节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下一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发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