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还原语文的本色

时间:2022-05-04 12:20:21

“共生”还原语文的本色

一位名师总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者称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它使其教育活动和思想带有了标志性和倾向性。黄厚江老师举起的思想旗帜为“本色语文”,而“共生教学法”则是其中最能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基本主张的教学方法。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自己对“共生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一、什么是“共生教学”

共生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就拿海洋生物小丑鱼和海葵来说,小丑鱼因为体色艳丽,常惹来杀身之祸。海葵有毒,很多海洋动物难以接近它。但由于行动缓慢,难以取食,海葵经常饿肚子。长期以来,小丑鱼与海葵在生活中达成了共识,每天小丑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当小丑鱼遇到危险时,海葵会用自己的身体把它包裹起来,保护小丑鱼。像它们这种互相帮助,互惠互利的生活方式在自然界就称为“共生”。

姑且我们把这样的关系迁移到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似乎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他们分享彼此的知识、见解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产生教学相长的作用。

二、“共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用教师的学激活学生的学

工作室主持人谭兴会执教的北师大版第九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段:

(欣赏“西湖十景”图,并配上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课件出示,生读)

师:这说明了什么?

师:说出形容西施美的词语。

师:你认为西湖何时是淡妆?何时是浓抹?

师:(何时),泛舟西湖,我看到(什么样)的西湖,想到了(什么样)的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是大家熟知的千古名誉,要弄懂它的意思很简单,但要把这一神来之笔有效的解读给学生,却是本课的难点。于是谭老师在课前潜心研究教材,三读《坡传》,反复精读《宋词鉴赏》等书籍,便有了以上精彩环节的出现整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不光是对这首诗的喜爱,更多的是产生了对西湖的向往,想去一饱眼福的冲动,这一切都与老师课前的大量阅读、学习息息相关。

黄厚江老师提出共生教学的核心纲领之一便是“用阅读教阅读”。因此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必须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

(二)用教师的思带动学生的思

工作室成员之一尹会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一枚金币》教学片段:

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9-28自然段,勾画出相关语句。

2.圈出勾画语句中的重点词,填表。

3.组内交流补充。

次序金币的来源老人的做法儿子的反应

一给接、扔笑、走

二给接、扔笑、走

三挣接、扔受不了?

这是一篇格鲁吉亚民间童话。童话故事的内容、道理浅显易懂,这点并非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的是老师想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真正收获什么。于是尹老师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寻找“老人和儿子前后三次对待金币的不同态度”,发现故事中的矛盾点,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老师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把“脑的知识,内化成心的知识”,并期望有一天能影响他的行为,教会他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用教师的情点燃学生的情

工作室成员之一李秋兰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迟到》教学片段:

指名读句子,体会深深的父爱。

师:父亲将深深的爱融入到夹袄和铜钱中,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就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后来,林海音还迟到吗?

师:是什么让她有了这样的变化?

(播放音乐,老师叙述)

师:孩子们,爸爸的花儿落了,但是它却永远开在了林海音的心中,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读懂“严是一种爱”,这是本课最基本的情感目标。可是学生却很难读懂“严是比慈更深沉的爱”。于是,李老师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以上环节,缓坡提升学生对严慈相济父爱的理解,让情感的暖流缓缓淌进孩子的心里,情动于此,潸然泪下。

(四)用教师的悟引发学生的悟

以下是我执教的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片段:

师: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法布尔?从哪看出的?

生:三天前。

师:1、换成是你,你会在这儿等上三天时间吗?

2、能让他久久守侯在这里找纺织娘的动力是什么?

师:在寻找的过程中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桌交流。)

这是一篇叙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故事。老师所要悟的不仅是如何激发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兴趣”才是促使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根源。所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感受到了法布尔为了找到纺织娘,能够花去整整三天时间是多么的不容易;感受到了法布尔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守候的动力是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之后享誉世界的名著《昆虫记》的诞生。

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学生的感悟做准备、搭桥梁,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更深入的挖掘文本,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简短的文字并不能阐释完我对“共生教学”的所有认识,但是我坚信沐浴着“本色语文”的阳光,伴随着“共生教学”的春风,我们的学生必将满载硕果,语文的课堂必将呈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春芳.行知路上的震撼――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上一篇:女人的历史,用口红书写 下一篇:中小学减负政策难以贯彻落实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