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5-03 09:35:38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我院诊治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发生局部复发分为2组,复发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调查所有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方式 、是否发生脉管浸润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结果: 单因素比较中发现,复发组和对照组肿瘤位置、是否接受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位肿瘤及分期为T4的肿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低位直肠癌和T4的肿瘤影响是肿瘤局部复发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局部复发 ;危险因素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复发是指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原发肿瘤部位发生与原发肿瘤病理一致的病灶,目前研究[1]发现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达到10%左右。因此为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我们拟探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近6年我院诊治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发生局部复发分为2组,复发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复发组平均年龄(56.8±6.7)岁,其中男性36人,女性1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57.1±7.1)岁,其中男性35人,女性1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就诊时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完整。(2)患者均为首次接受直肠癌手术,手术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术后有明确的病理标本证实为直肠癌。

1.3 排除指标:(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3)术前发现肿瘤向远处转移者。

1.4 局部转移判断标准 患者在接受首次直肠癌根治术后,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方式有电话,上门、门诊、E-mail等相结合形式。若超过36个月仍未提示有局部复发,则列入未复发者。

1.5 研究方法 调查所有研究对象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方式 、是否发生脉管浸润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

1.5.1 肿瘤位置 根据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 ,分为低位(距肛缘< 5 cm);中位(距肛缘距离为5 ~10 cm) ;高位(距肛缘距离 > 10cm) 。

1.5.2 分化程度 参考文献[2],分为未分化 、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低-中分化);中等分化 ;高分化 。

1.5.3脉管浸润 肿瘤发生血管或淋巴管浸润。

1.5.4 TMN分期 一共包括T2、T3、T4,本次研究中未发现T1分期。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_(_。)X±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

2 结果

2.1 复发组和对照组单因素各项危险因素比较 单因素比较中发现,复发组和对照组肿瘤位置、是否接受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复发组和对照组各项危险因素比较

2.2 复发组和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危险因素比较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位肿瘤及分期为T4的肿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复发组和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危险因素比较

3 讨论

我们本次单因素比较中发现,复发组和对照组肿瘤位置、是否接受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和对照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肿瘤直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位肿瘤及分期为T4的肿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学者报道一致[1]。我们分析因低位肿瘤接受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比例较高,但是手术中对于盆腔的暴露不够充分,以致术中有可能对肿瘤侵犯面积及程度估计不足,导致对肿瘤周围清扫范围不理想,也有学者认为复发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肿瘤位置深入盆腔加上解剖关系复杂,术中分破肠壁的风险性增高有关。有学者[2]回顾性分析124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行经腹会阴术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显示局部复发率达到20%,明显高于行低位前切除术。

还有学者[3]提出原发肿瘤高分期是术后环周切缘阳性的主要因素,而且经腹会阴术患者相对于低位前切除术者环周切缘阳性率更高,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达到50%左右。但是国内因制作组织切片时间久,耗费大量医务人员时间,因此各大医院未将环周切缘作为术后常规检查。因此我们建议对低位直肠癌、分期晚的肿瘤患者常规行环周切缘检测。目前有学者[4]报道采用低位直肠癌柱状切除,通过扩大切除范围,可以达到术后复发的风险。有文献报道[5]肿瘤脉管浸润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但我们研究未提示此种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小、病理检测方法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低位直肠癌和T4的肿瘤影响是肿瘤局部复发的关键因素,对此类患者行环周切缘检测,积极接受放疗、化疗可能对预防术后局部复发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平,练磊.提高直肠肿瘤局部复发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32(3):7-11.

[2] 杜长征,顾晋.直肠癌外科手术的应用解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8(27):1-8.

[3] 王自强,周总光.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策略[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2,50(1):94-100.

[4] 何建峰,冉文华,张敬.晚期直肠癌术前介入栓塞化疗与静脉途径新辅助化疗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12):375 -378.

[5] 刘荫华,容蓉,姚宏伟.直肠癌影像学与常规病理诊断规范解读[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2,6(2):113-116.

上一篇:78例剖腹产围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篇:应用PDCA循环加强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