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拟画像工作中如何与目击者交流

时间:2022-05-03 08:43:23

在模拟画像工作中如何与目击者交流

摘要:模拟画像技术在操作时会受到时间、口述人自身素质、技术人员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要抓住模拟画像技术人员与目击者交流这一因素,对于快速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交流;影响因素

模拟画像技术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利用绘画或人像组合仪对犯罪嫌疑人的颜面各部特征进行再现,并加以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从而形成完整的、与目击者描述形貌特征相似的案犯的画像,以供识别的一种专门技术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模拟画像已由过去手工画像发展到电脑人像组合阶段。计算机模拟画像的核心问题就是技术人员与目击者之间有效的合作,这是决定模拟画像是否成功的关键。

1目击者诸因素对模拟画像的影响

首先,在感觉阶段,在案发过程中,目击者对犯罪活动常常会产生错觉。因为,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们的感觉能力:目击者的听觉、知觉、心理压力、年龄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就压力而言,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往往能够准确地把握视野内的事物,若心情紧张时感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中等程度的紧张,容易对目击者的警惕性和意力产生干扰。当情绪高度紧张时,目击者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到这些异常的物件上来。刑事案件,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暴力犯罪案件,案发时被害人、证人往往神经高度紧张,因此感觉到的通常是使自己产生恐怖的物件,如罪犯手中的凶器或者残肢断体等,而对犯罪分子的服饰、身高、相貌等方面的注意力和兴趣就会大为减弱。其次,目击者在记忆阶段往往会产生偏差。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个基本环节。人的遗忘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一个变量,记忆的保留与时间成反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摄像机一样地完全固定下来。由于“绝大部分的记忆在事件发生的开始几个小时之内或几天之内被遗忘了”,因此,本质上,记忆是人们将过去发生的一切,依自己的主观重新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人们会靠自己的想象、希望、畏惧来填补。不但如此,在回忆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将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留存在大脑中,而将真正发生的事实忘却,具体到目击者指证的问题,人们往往还会发生“无意识转移”现象。无意识转移是当一个人目睹犯罪一个小时以后指证罪犯,他往往会无意识地将其记忆转移到另外一个无辜者身上,将其指证为罪犯。再次,目击者所处目击现场因素对模拟画像工作的影响,目击现场因素主要包括目击现场条件和目击者目击时的状况。(1)现场光线较暗,或有间隔物,如:玻璃窗、雨天、雾天,以及目击的距离较远等情况都将直接影响目击者对案犯相貌的观察,造成案犯相貌特征的损失。(2)目击者目击时的观察角度不同,如正面、不同的侧面观察,以及案犯当时的表情和神态特征都会使目击者在对案犯相貌特征的观察时造成形态上的差异。

2模拟画像中技术人员的作用

在整个模拟画像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技术人员要将目击者叙述的语言信息转变成图像信息,在经过目击者进行指证,最后形成与嫌疑人或目击对象相似的相貌图像。在模拟画像过程中技术人员所需的犯罪嫌疑人相貌信息完全由目击者来提供,因此从目击者的记忆中获得足够的信息是制作幕拟画像的基础。第一步,技术人员要全面了解目击者所处的环境、当时的心理状态、目击者的生理条件。确定目击者看到目击对象的相貌是否真实、可靠。对由于外界条件、生理及心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偏差等给予全面的考虑。第二步,技术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唤起目击者的记忆,使目击者将目击对象的相貌尽可能全部回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与目击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与目击者在心理上拉近距离。根据不同的目击者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尤其对一些敏感话题要做淡化处理如案的受害者,避免引起精神紧张或抵触情绪。接下来技术人员应该做的是唤醒目击者的记忆:在开展工作之前,就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和目击者加强沟通,引导他(她)们准确地回忆犯罪嫌疑人的气质特点。首先,可以通过交谈,稳定目击者的情绪,让其对画像技术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接着再层层深入到主题当中去。这个过程也存在难点:如果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印象比较深刻的话,模拟画像的难度当然就相对降低,成功率也较高。但是从我的观察来看,有很多现实情况令人很无奈,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匆匆一瞥,或根本无心留意的(称之为无意识记忆)。这样不要说面貌的具体细节,即使要回忆起其大概的外形特征和气质类型,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条件下,作为目击者的“模糊记忆启发者”,图像技术人员就更加需要发挥个人的沟通能力和引导作用了。一是要懂得在平和的交流气氛中“问问题”:如“犯罪嫌疑人看上去像做什么工作的(体力、脑力劳动者)?”、“讲何种方言、带哪里口音? (可判断犯罪嫌疑人籍贯)”、“肤色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都可以帮助画像技术员判断犯罪嫌疑人气质。二是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如果目击者的知识水平低或表达能力差的话,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甚至无话可说的现象。这时画像技术员就应该做出一些适当的提示。例如“犯罪嫌疑人看上去像你看过的哪部电影或电视剧里面的哪一个角色”,画像技术员也可以从图片资料库中有针对性拿出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物相片给目击者看,唤醒其头脑中尚存的记忆,从而说出犯罪嫌疑人倾向于哪种气质类型,以此给模拟画像的准确描绘提供更充实的素材。

3与不同类型的目击者如何交流

(1)对目击对象的观察比较细致,记忆比较深刻,具有较好的叙述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依赖目击者来制作模拟画像。技术人员基本处于从属地位,目击者则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犯罪分子在现场停留时间较长,目击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目击对象。由于目击者对目击对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属于有意识记忆,记忆比较深刻。当然技术人员也不能无条件地依赖目击者。技术人员必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目击者提供的素材及目击者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制作中不断矫正偏差,从而制作出理想的模拟画像。(2)由于客观原因对目击对象有总体印象,记忆不够深刻或表述能力不强,但判别能力较强。这样的目击者较多。这种情况下最适于用电脑模拟组合系统进行模拟画像。因为电脑攀拟组合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部件库,可供目击者进行辨别,可以解决目击者缺乏表述能力的困难。技术人员在这种形式中不能完全依赖于目击者,技术人员与目击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技术人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目击者所提供的素材,经过综合判断,提供一定范围的人像部件供目者选择。不能盲目的让目击者在巨大部件库中去查找,由于目击者的记忆不够深刻,在选择中不知所措,容易产生记忆混乱。这时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目的的帮助目击者查找人像部件,多让目击者进行判别,减少目击者的主观叙述,不断地从目击者判别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调整模拟画像的制作,从而进一步启发目击者的记忆。这样不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击者的记忆,完成模拟画像工作。在进行画像工作时,画像技术人员要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对目击者的记忆和语言表述的干扰。比如:在画像时让目击者得到适当的休息,舒缓紧张的神经,避免造成疲劳,同时让目击者视线离开画像进行回忆,避免长时间观看画像导致图片与案犯相貌混淆;尽量减少目者观看图片的次数和图片量,避免造成信息干扰;画像过程中,画像技术人员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诱导目击者进行回忆,避免产生错误信息。

在模拟画像过程中,技术人员有效的启发目击者的记忆,及时纠正目击者描述中的偏差,将目击者的记忆客观地再现,是模拟画像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杨宇红.从信息角度初探人像组合相关因素[C].刑事影像技术应用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2] 白笙学.影响人像组合相似度诸因素分析[C].刑事照相技术论文选.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3] 张欣.记忆人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4] 赵成文.刑事相貌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5] 姚殿义.绘影探案方略[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6] 付旭东.模拟画像你我他[M].群众出版社,2005.

上一篇:探究芭蕾腿部训练在拉丁舞动作中的影响 下一篇:梦回明清,红楼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