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5-03 12:56:34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研究

摘 要: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天津市6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和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评价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体育教学环境的各要素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各维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只有正确认识体育,喜欢体育,才会改变对体育的态度。

关键词:教学环境 体育意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1 研究目的

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校体育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力及提高大学生体质上。只有在观念上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才能使体育锻炼更持久,体育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应该得到体育工作者的充分认识。通过对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和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出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意识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从而促进天津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有效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服务。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天津6所高校中的1200名学生(每校200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到国内有关体育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意识等相关资料。以解决研究体育意识和体育教学环境调查表以及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等问题。

2.2.2 问卷调查法

在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问卷的高校体育环境部分请教专家提取了自然环境、场馆设施环境、课堂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和体育规章制度环境六个因素构成学校体育环境,问卷的体育意识部分主要从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认知意识、态度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

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对两套调查问卷分别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36份,有效问卷1052份,有效回收率是87.67%。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天津市大学生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评价分析

通过问卷数据统计得出表1,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总体评价均分为3.2892,对物质环境的评价均分为3.0777,对软件环境的评价均分为3.3949,可以看出天津市普通高校对体育教学环境的物质环境的建设相对于人文环境的建设要差些。大学生对天津市目前的高校体育环境的总体评价是较高的,大部分因素的均分都在3分以上,在场馆环境和信息环境因素的得分上偏低,高校应提高对场馆环境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的建设。从各因素的平均分比较来看,其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课堂环境因素、制度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信息环境因素和场馆环境因素。说明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得分偏低的环境因素的改进与提高。

3.2 天津市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就体育意识各维度的认同度均分而言,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意识是较强的,从各维度的得分来看,参与意识的得分最高,依次是情感意识、认知意识,最后是态度意识,可以推论:现在大多数大学生比较重视参与意识,但是其态度意识较差。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我们人生的并非环境,而是自己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大学生只有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提高对体育的认知意识,才能转变其对体育的态度,从而提高体育的参与行为。

3.3 天津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各维度的影响

为了便于研究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组别间的影响分析,现将其进行分组。将体育意识得分小于3.00为“较差组”记为C组;得分大于等于3.00且小于4.00为“中等组”记为B组;得分大于等于4.00的为“较好组”记为A组。

3.3.1 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认知意识维度的组间影响分析

通过表3数据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大学生认知意识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组织环境对三组同学的认知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对认知意识中等组和较差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课堂环境和制度环境对较好组和中等组两组学生的认知意识产生显著性差。体育教学环境各个要素对认知意识中等组的同学产生非常显著性差异。组织环境对较差组同学的认知意识存在i非常显著性差异。可以推论,组织环境、课堂环境和制度环境对大学生的认知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要强于其他体育环境因素。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俱乐部、各种体育社团、协会等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认知意识。

3.3.2 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态度意识维度的组间影响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大学生态度意识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信息环境因素对三组同学的态度意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但对较好组同学的态度意识的影响是反向的。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中等组和较差组同学的态度意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较好组同学的态度意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推论;时尚的体育信息传播、信息内容的及时更换、信息传播途径的畅通对大学生态度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3.3 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情感意识维度的组间影响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大学生情感意识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对较好组和中等组同学的情感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中等组同学的态度意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较差组同学的情感意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推论:运动场所的整洁状况、美化情况、到达运动场所的方便程度,严谨的体育制度对大学生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要强于其他环境因素。

3.3.4 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参与意识维度的组间影响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和组织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制度环境和场馆环境因素对较好组和中等组同学的参与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了场馆环境因素对中等组同学的参与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中等组同学的参与意识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推论:自然环境和组织环境对大学生参与意识的作用要强于其他环境因素。通过研究数据表明:除了体育意识较强组的同学不受各个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受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都比较明显。因此,要提高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运动场所,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良好的课堂教学、完善的器材设施和严谨的体育制度。综合以上数据得出:大学生体育认知意识受人文环境的影响较大,物质环境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态度意识受信息环境、自然环境、场馆环境、课堂环境和制度环境影响较大,受组织环境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情感意识受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受自然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影响较大,场馆环境、制度环境对其影响次之。以上只是本次调查的相对结果。

4 结语

4.1 结论

(1)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环境的总体评价是较高的,从各因素的均分比较来看,其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课堂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自然环境、信息环境和场馆环境。(2)就体育意识各维度的均分而言,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意识是较强的,从各维度的得分来看,参与意识的得分最高,依次是情感意识、认知意识,最后是态度意识。(3)大学生体育认知意识受人文环境的影响较大,物质环境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态度意识受信息环境、自然环境、场馆环境、课堂环境和制度环境影响较大,受组织环境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情感意识受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次之;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受自然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影响较大,场馆环境、制度环境对其影响次之。

4.2 建议

高校在注重体育人文环境建设与投入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物质环境的管理与监督。场馆环境和信息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中的薄弱因素,应加强建设与管理。对于场馆环境我们可以定期的进行维护;体育场馆定期对学生免费开放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提供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对于信息环境我们可以改善体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体育教师的课上宣传,流动板报宣传以及现代的网络宣传等手段,同时要保证信息途径的畅通等等。高校应充分考虑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整体均衡地发展,在建设校园体育教学环境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要根据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体育教学环境,使体育教学环境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构建优美、和谐的整体校园体育环境,让大学生热爱体育,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为今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奠定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志强.浅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J].时代教育,2008(6).

[3] 张鑫.硕士论文体育教学环境研究,2007.

[4] 穆秀玲.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之解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版),2009(7):4.

[5] 卢竞荣.大中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

上一篇:浅析E―learning在语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山区涵洞设计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