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明珠”孕育强劲会展新势力

时间:2022-05-03 10:18:51

“东北亚明珠”孕育强劲会展新势力

7月24日,历时10天的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在被称为“东方底特律”的长春市落下帷幕,展会总规模达到18万平方米,吸引132家海内外汽车业巨头参展,成为全国极具代表性的品牌展会之一。长春市会展管理办公室就设立在此次盛会的承办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长春市分会,长春贸促会会长、长春会展管理办公室主任都是宋丽华,可以说地是这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管理者,凭借对长春会展业发展脉咏络的掌握,适时调整和规划城市会展发展战略,用利学的管理方法和专业的眼务助推长春会展经济跨上了新台阶。近日,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宋丽华主任,她向记者介绍了这座城市会展经济崛起的种种历程。

长春会展经济激流勇进

“长春市会展活动始于1991年,主要标志是长春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长春电影节。那个时候确切说还不能称之为会展业,只是举办了一项会展活动。”宋丽华告诉记者。真正把会展行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进,亍发展和打造,是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2006年,会展业成为长春市十六重点产业之一。

会展业在长春市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宋而华向记者介绍,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共举办各类展会近700项,实际收人约55.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约498.7亿元,会展数量由2005年的97项发展到2010年的167项,会展经济总量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不足2%上升到目前的13.8%。“这些数字有力说明了长春会展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彰显了会展业在推动长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平台和拉动作用,也奠定了会展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地位。”

从2005年到2010年,短短五年的时间,长春会展业就形成了“六展、五节、两会”的整体格局,即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房交会、民博会、雕塑展、电影节、冰雪节、消夏节、汽车节、君子兰节、长春国际汽车论坛、长春雕塑大会等,不仅如此,也开发培育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项目,成绩斐然。

同时,长春市会展人才工作也大有所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多支成熟的办展队伍和办展力量,为长春承办中小展会乃至大型综合展提供了软性条件。”宋丽华对全市会展业人才的发展脉络再熟悉不过,她还强调,在会展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省艺术学院已先后开设了会展专业,为长春市培养了一批会展业专门人才。“这些都标志着我们专业化办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长春会展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会展业不仅提升了长春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有利地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世界了解长春,长春走向了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会展活动对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展示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又达到了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目的。

此外,宋丽华还告诉记者,2007年长春市政府和会展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长春市会展业管理办法》、《长春市会展行业自律公约》等,规范了会展市场发展。还建立了扶持会展业的专项资金机制,每年的额度都在1000万元以上。从2010年开始又增加到1500万元。为长春市会展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保障作用。

科学规划求实求稳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会展经济的不断崛起,长春这座城市正在被全世界的人所关注,不仅广受褒奖,在这里举办的展会也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又离不开长春会展办的辛勤工作,宋丽华对会展办的职能也有着清楚的定位,

“我们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总体打法是:

‘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三个关键,实现一个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产业、建好城市、改善民生、打造文化”等全市发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进会展业发展。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品牌展会培育。多年来,长春会展办树立精品意识,始终坚持把培育品牌作为会展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注重展会质量的提升,展会档次的提高;二是突出做好会展资源开发。不断开发新项目,发掘新资源,是推动会展业不断壮大规模,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围绕产业、资源、民生等开发新项目。2010年,成功创办了首届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填补了长春市人才创业和轨道交通领域会展项目的空白;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各行业组织招展引会。提升长春会展业在全国以及国际上的影响。

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大力培育会展主体,提高专业化办展水平。提高各涉展部门的办展能力和水平以及人才队伍,同时培育龙头办展企业,特别是加强发展壮大中小民营办展企业,

“目前能够独立承办中小展会乃至大型综合展会的中小会展企业已经发展到50余家。已经形成了以各重点展会组委会和龙头会展企业为核心、以各中小会展公司为辅助的办展主体格局。”宋丽华介绍;二是加强会展软件和硬件建设,努力打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升城市办展硬件条件,是场馆设施等满足办展需求;三是积极做好全市会展业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在全市营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会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会展业对外宣传实施意见》,形成了全市会展业宣传的长效机制,增强了会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现一个发展:就是推动全市会展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长春市会展业规模和总量平均以近25%左右的幅度递增,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展业也成为长春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十二五”会展工作新规划

正像文章开始提到的2011长春汽博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展会品质,都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品牌、最具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从这个层面也反映出,长春会展业已经迈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对此,宋丽华认为,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各个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再加上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才能最终取得目前各项成绩的保障。”国家“十二五”经济规划提出之后,长春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增长和发展。

按照长春会展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2011年长春市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要突破185项,展览面积达到187万平方米,全国性或国际性展会项目达到3个,会展业直接收入23亿元,并且带动相关产业收入210亿元。目标可谓宏伟,同样也伴随着较大的压力。再艰巨的任务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才能最终实现。针对新形势,宋丽华向记者介绍了会展办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首先,推进重点品牌展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不

断推进现有品牌展会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对举办多年的“六展、五节、两会”不断丰富展会内涵,达到内容和形式创新,成就长春会展业的优质品牌。

其次,做好会展资源开发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引进来的工作。全市有条件的部门、单位以及和商、协会组织,积极加强与国家对口的部委和全国性行业大展组委会的沟通联系,力争把一些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展览、会议等资源引进长春。另一方面,要做好新会展项目的开发工作。围绕长春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搞好展会项目开发工作。

“特别是未来重点培育的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会展业在这些领域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做好新的会展项目开发工作。”宋丽华向记者表示,总的要求是,五年内,长春各重点产业都要争取举办自己的展会,有条件的产业要举办系列会展项目。

第三,做好会展场馆的空间规划布局。根据长春市的发展定位,规划构建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协调有序的会展场馆体系。根据服务业“十二五”总体规划,未来五年,要重点规划建设两大综合展会集聚区和三大专业展会集聚区。

第四,抓好会展业主体及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参加培训、到外地学习考察、组织交流和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专业组委会办展办会能力和工作水平;落实专门人员对项目举办部门和单位跟踪做好指导和服务,推动其不断提高办展办会水平;加快会展专业人才培养。

第五,打造会展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构筑有利于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展会期间交通、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流程,构建有利于会展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大对长春会展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力度,营造有利于会展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六,拓展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积极推进会展业由原来的侧重展览向展览和会议并重发展,逐步形成会议和展览相配套,会议引领展览的会展业发展模式;加快县域会展业发展。积极调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申办、创办会展及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拓展品牌展会发展空间,带动县域会展业发展;加快推进外展和来展。积极支持本市企业到境外出展,参加国际著名的品牌展览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展会和世界著名的跨国展览公司进入长春。

厚积薄发,这座汽车城的会展经济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长春会展办依靠科学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培育和规范会展市场的健康快速前进,并用事实和行动向世人展示这座大都会的最迷人之处。

上一篇:用会展打好“民族”牌 下一篇:崛起中原宏达会展绽放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