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佛茶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时间:2022-05-03 08:34:20

九华佛茶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摘要 九华佛茶是池州市名优绿茶的公共品牌。为确保九华佛茶的品质与质量安全,促进茶业健康稳定发展,开展了九华佛茶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种类调查,总结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以期在促进九华佛茶产业增效的同时,保障九华佛茶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九华佛茶;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26-02

池州市是全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九华佛茶产于池州市,80%的茶园分布在九华山脉和仙寓山脉及其支脉流域,全市可采茶园面积1.6万hm2。其中,30%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上的高山上,60%分布在海拔100~300 m的山腰,仅10%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下的山脚及丘陵岗地。年产九华佛茶2 900 t,产值4.58亿元,因其优异的品质及质量安全性,“九华佛茶”已获得国家产地证明商标证书。

为保护生态资源,促进池州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茶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茶园病虫草害的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绿色植保”理念,实施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在促进九华佛茶产业增效的同时,保障九华佛茶的质量安全。

1 主要病虫草害及天敌种类

1.1 病害种类

池州市九华佛茶茶园病害主要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饼病、茶圆赤星病、茶煤病、茶芽枯病、茶苗立枯病、茶轮斑病等。

1.2 虫害种类

池州市九华佛茶茶园虫害主要有茶毛虫、茶尺蠖、扁刺蛾、绿刺蛾、碧蛾蜡蝉、广刺蜡蝉、黑刺粉虱、蚧类、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大青叶蝉、绿盲蝽象、东亚飞蝗、茶橙瘿螨和茶蓟马等。

1.3 草害种类

池州市九华佛茶茶园草害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小飞蓬、鸭趾草、鸡眼草、莎草、艾蒿、赖草和白茅草等。

1.4 天敌种类

池州市九华佛茶茶园的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绒茧蜂、蜘蛛、异色瓢虫、草蛉、食虫虻、捕食螨、螳螂、步甲、黄蜻等。

2 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池州市九华佛茶茶园立足于科学的栽培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茶园生态系统,创造有利于茶树和天敌的生长环境,发挥茶园生态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促进茶树的生育,增强树体抗逆性。

2.1 构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建园时对引进的部级良种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严防外地病虫草害的侵入。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立茶树良种繁殖场6个,年出圃无性系优质茶苗2 000万株。建园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保留茶园植被和园内隔离带,形成“头戴绿色的帽子、腰系绿色的带子、脚踏绿色的毯子”的茶园空间布局,梯壁植草护坡,全园套种白花三叶草。均匀、合理布局蓄水池、灌溉网及茶园道路,保持水土,优化茶园生态系统,促进茶树的健康生长与茶园生态的长期稳定,培育茶园生物多样性。贵池区七山茶场标准茶园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2.2 低a茶园改造和茶园生态环境保持

对生产能力退化的老茶园或未老先衰的茶园进行分批改造,从改树、改园、保土3个方面进行高标准综合治理,提高茶园覆盖度和土壤肥力,重构等高园相(

2.3 推广茶树健身栽培技术

九华佛茶生产区域的经验是在开辟新茶园时主要从茶园生态、深翻重施基肥、慎选良种与种苗检疫等方面强化茶园的基础建设,为培育健壮、分枝层次合理的树形结构、良好的茶园生态奠定基础。根据茶树的生命周期与年发育周期、需肥规律、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茶叶生产需求,合理修剪与耕作,科学追肥,推广茶园生物覆盖技术。九华佛茶产区采取“死、活覆盖”2种方式,一方面可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保护耕作层、蓄水保墒、稳定地温、抑制杂草滋生;另一方面可作为茶园有机肥源、增加土壤有机质、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有益生物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土壤的活性与肥力,尽可能减少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农药的使用,以确保九华佛茶安全、优质、高产[2]。

2.4 利用害虫的趋性大力开展理化防控技术

2.4.1 开展实施糖醋诱蛾与诱芯性引诱技术。糖醋诱杀技术,其方法是在茶园茶尺蠖、卷叶蛾、地老虎等趋化性强的害虫活动高峰期,将熬制好的糖醋液(用酒0.5 kg,水1 kg,糖1.5 kg,醋2 kg调和后加入少量90%晶体敌百虫)倒入盆钵内,再将部分涂抹在盆钵的壁上,将盆钵放置在茶园中(略高于茶蓬),害虫飞入盆钵中取食时,接触糖醋液后即粘连而死。性引诱技术是利用雌性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将害虫的雄性成虫引诱至诱捕器中并杀死,使雌性害虫因失去对象而无法正常交尾繁殖,从而降低害虫卵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3]。试验证明,此法对杀灭茶园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毒蛾、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效果显著。这2项技术于2005―2006年在贵池区唐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连续2年的试验并取得成功,后在茶区全面推广。

2.4.2 开展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杀虫灯频振式灯管发出特定频率的光波,以及特定颜色的光源等,将害虫的成虫诱集至杀虫灯下,再通过设置在杀虫灯外的高压电网,触杀扑灯害虫。此法具有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成本低及对益虫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连片使用效果好等优势,尤其是对茶园毒蛾、尺蠖、叶甲类害虫的成虫,有明显的诱杀效果。目前,在池州地区推广应用较多的是“佳多牌”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在5月初至10月下旬茶园害虫成虫发生期,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安装在茶园中,杀虫灯离地面高度2.5~3.0 m,每盏灯距50~100 m,控制面积2 hm2左右。由表1可以看出,池州杨棚有机茶示

范茶园自2013年悬挂杀虫灯后,连续2年对3种害虫成虫诱捕量逐年减小,说明茶园害虫基数逐年递减。

2.4.3 开展粘虫板灭虫技术。主要利用茶园害虫对黄色、绿(嫩)色的趋性,将害虫诱集、黏附到粘虫板上,从而将害虫杀死,可有效杀灭茶园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蚜虫、茶蓟马、茶尺蠖等多种害虫,进而降低茶园害虫种群数量。粘虫板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在害虫发生期将其插于茶行中即可,一般视害虫发生数量插黄板375~450片/hm2,黄板高度以略高于茶树蓬面为佳。表2、表3是池州霄坑九华佛茶生产茶园 2015年利用粘虫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等的试验数据。表2表明,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试验前期防效低于化防,7 d后高于化防,14 d后仍高于化防3.12个百分点。表3是3种色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板对黑刺粉虱、蓟马诱杀效果好,对叶蝉有一定的效果;绿板对叶蝉诱杀效果好,对其他2类也有较好的效果。

2.5 保护并利用天敌,实行生物防治

2.5.1 保护并利用天敌。构建乔―灌―草立体茶园,发展循环经济,恢复并建立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培育并保持茶园内外物种的多样性。设置寄生蜂保护器,将人工采集的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卷叶蛾虫苞等放在保护器内,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让寄生蜂返回茶园;另外,于秋末在茶园中设置草束,供瓢虫栖息并安全越冬,为天敌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减少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并促进天敌的繁衍[4]。据 2005―2006年在贵池区唐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茶园进行茶园生物群落调查,蜘蛛是贵池区茶园主要捕食性天敌,占天敌种类的80%以上,其次是寄生蜂、寄生蝇、绒茧蜂、异色瓢虫、草蛉、食虫虻、捕食螨、螳螂、步甲等,天敌种类丰富,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天敌资源可有效控制茶园虫害的发生,实现以虫治x的目的。

2.5.2 利用病源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防治病虫害。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治虫。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防治茶毛虫、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在1、2龄幼(若)虫发生初期,用含孢子1×1010个/g菌粉7.5 kg/hm2叶面喷雾;防治茶丽纹象甲,在蛹发生盛期,用球孢白僵菌含孢子1亿~2亿个/g菌粉15~30 kg/hm2,拌适量细土后,撒施在茶树根际土面。利用苏云金杆菌类即Bt防治茶蚕、茶尺蠖、扁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利用各类核型多角体病毒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4)。

2.5.3 使用无公害农药。当害虫发生量大,上述防治措施无法控制时,为了不影响当年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优先使用植物源与矿物源农药及生物农药。利用0.2%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2.5%鱼藤酮300~500倍液,在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利用2.5%鱼藤酮300~500倍液、0.2%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吸汁性害虫;利用10%浏阳霉素乳油在叶螨发生初期喷雾防治茶叶螨,在生长期用0.5%大黄素甲醚水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饼病等。

3 参考文献

[1] 李福琼.景东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16(12):118-119.

[2] 周煜.无公害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集成[J].中国农业信息,2016(7):75-76.

[3] 韩敏,葛伟.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新乡学院学报,2015(12):28-30.

[4] 魏学萍.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64-165.

上一篇:带一片树叶去火星 下一篇:不同化学药剂组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