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时间:2022-05-03 03:41:52

7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医诊断 辨证分型 自身抗体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口干、眼干等外分泌腺症状突出,故名干燥综合征。SS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缺乏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自身抗体的检测是筛查SS的有力手段。SS属祖国医学燥证范畴,若能正确进行辨证施治,对改善SS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现笔者对本院1996年1月―2007年7月之间门诊和住院确诊的7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中医证型与自身抗体之间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996年1月―2007年7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SS患者76例,其中男性0例,女性76例,年龄34-82岁,平均52.7岁;病程2月―30年。均符合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

1.2 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分述如下。

1.2.1 口腔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①每日感到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②成人后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③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

1.2.2 眼部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①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②感到反复砂子进眼或砂磨感;③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

1.2.3 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①Schirmer I试验+(≤5mm/5min);②角膜染色+(≥4van Bijsterveld记分法)。

1.2.4 组织学检查:小唇腺淋巴细胞灶≥1。

1.2.5 涎腺受损: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①涎流率+(≤1.5mL/15min);②腮腺造影+;③涎腺同位素检查+。

1.2.6 自身抗体:抗SSA/SSB抗体+。

SS的诊断在无任何潜在疾病情况下,按下述两条规则:①符合上述标准中4项或4项以上,但条目4和条目6至少有1项阳性;②标准中3、4、5、6的4项中任3项阳性。

1.3 SS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浙江省中西医病例书写规范》辨证分型:①燥毒内蕴证:两目干涩,口燥咽干,饮水频频,低热缠绵或自觉烦热,乏力神疲,纳少,手足心热,消瘦,身热,尿黄便秘。舌干红或有裂纹、苔少或光剥,脉细数实。②气阴两虚证:两目干涩,口燥咽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而瘦干,脉细数。③津少血瘀证: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渴欲饮水而量尚可,关节或肿,面色晦暗,皮肤紫癜或现红斑,唇红而紫暗。舌色暗,脉虚而沉。④(心)阴虚(肝)火旺、痰迷清窍证: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多思善虑,失眠多梦,胸闷喜太息或烦躁易怒。胸闷善太息,心悸,胁肋隐痛,舌红或红瘦,脉细弦数。⑤肝肾阴虚证:两目干涩,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唇红而干,齿燥而脆易裂,皮肤干燥无汗,男子遗精,女子阴道干涩,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数。

1.4 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用斑点法检测抗SSA/SSB抗体(anti-Sjogren’s A/B antibodies,anti-SSA/SSB autoantibodies);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

1.5 统计方法:中医辨证分型间ANA滴度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A和抗SSA/SSB抗体阳性率在中医辨证分型组间采用x2检验,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

2、结果

2.1 辨证分型与ANA:76例SS患者中48例ANA阳性,占63.2%。燥毒内蕴证阳性率为64.3%(9/14),平均滴度为249.89,气阴两虚证阳性率为55.6%(5/9),平均滴度为542.22,津少血瘀证阳性率为64.7%(11/17),平均滴度为272.94,阴虚火旺证阳性率为61.3%(19/31),平均滴度为299.35,肝肾阴虚证阳性率为80.0%(4/5),平均滴度为904.00。滴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津少血瘀证和燥毒内蕴证,多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2.2 辨证分型与抗SSA/SSB抗体:76例SS患者中抗SSA/SSB抗体53例阳性,阳性率为69.7%。燥毒内蕴证阳性率为78.6%(11/14),气阴两虚证阳性率为55.6%(5/9),津少血瘀证阳性率为70.6%(12/17),阴虚火旺证阳性率为66.7%(21/31),肝肾阴虚证阳性率为80.0%(4/5)。按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燥毒内蕴证、津少血瘀证、阴虚火旺证和气阴两虚证,多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2.3 辨证分型与SS自身抗体阳性率相关性:辨证分型与SS自身抗体阳性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

3、讨论

76例SS患者中50例ANA阳性,但中医辨证分型间阳性率及滴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ANA是SS的筛选指标,其阳性对诊断SS有重要的意义。从临床统计结果来看,肝肾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的滴度较高,且分别较其他三组证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抗SSA/SSB抗体可以出现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诊断SS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抗SSA/SSB抗体的出现对本病的特异性较高,但抗SSA/SSB抗体并非是SS特有的抗体,还可以出现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紫癜、淋巴结病等,只是其在SS中阳性率较其他结缔组织病高。有报道显示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与其他风湿病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的患者症状不典型,检出此类抗体后,进一步行泪液分泌试验和唇腺活检,才能够确诊为此病,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抗SSA/SSB抗体阴性,而自我症状明显,经其它进一步检查后仍确诊为SS。本研究中也有30.3%的患者属于这种情况。

本次研究试图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首先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样本含量小,缺乏统计效能有关,可进一步搜集病例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SS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无统一标准,查阅文献发现,对于SS的中医辨证,处于各抒己见的阶段,有人认为属“阴虚”、“内热”、“血瘀”、“燥毒”等。而且临床上也发现很多患者除眼干口干外,无任何其它症状,给辨证带来难度,另外,也有患者提供的症状不属于“阴虚”、“内热”、“燥毒”、“血瘀”等范畴,而出现“湿热”、“阳虚”等证候。所以,笔者认为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也是导致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无相关性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扶正活血方结合长皮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坏死创面... 下一篇:试论《黄帝内经》的抗衰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