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效 可供借鉴

时间:2022-05-03 02:31:53

IT治理是针对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用一句话表示,IT治理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做出组织化、制度化的安排。本刊记者走进上海浦东,通过与相关领导者、建设者、应用者、研究者等不同人士的访谈,探析浦东政府信息化IT治理的建设特色和实践经验,试图通过对应用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IT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让IT治理取代经验型管理,以IT治理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记者:作为浦东新区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领导,您怎么评价浦东的信息化工作和IT治理?

张爱平:浦东新区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政府财力投资数十亿用于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府、城市管理、医疗卫生、企业信息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新区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随着浦东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信息系统的管理、安全、风险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IT治理这一国际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渐进入浦东人的视野。

作为首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希望在IT领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此,2007年浦东新区主动承担了原信产部IT治理课题研究,并于2008年承担了国家IT治理试点任务,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形成了目前具有浦东特色的IT治理模式。IT治理提升并逐步完善了浦东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构建了自我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环境。目前IT治理在浦东已制度化,是“智慧浦东”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记者:您直接领导了浦东IT治理工作,能否谈谈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效?

杨新民:这几年,浦东在IT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了一套操作性强、本土化的指标体系。这是在国外COBIT、ISO38500,ITIL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浦东实际反复修正的一套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二是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定、协议供应商采购管理规定等,并对应配套了系列规范文本。三是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项目管理操作流程,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管理。四是建立了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包括一支以新区信息化协会为核心的专职、专业队伍,由区属各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组成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以及由专家、专业公司组成的技术支撑团队。五是系统性地开展了IT治理试点,包括从项目后评估到全生命周期治理,从政府资助的企业项目到政府自身项目,从单个项目治理到部门、单位、甚至新区整体层面的治理。

记者:浦东IT治理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杨新民:虽然IT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然感到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在政府资助、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中全面推行,并逐步向企业等社会各界拓展;二是在单个项目IT治理基础上,按智慧浦东建设目标,深入开展跨部门甚至全区范围的IT治理,促进新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高浦东新区整体信息化投资效益;三是探索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培育治理单位形成自我治理内在机制,使得IT治理工作上升一个台阶;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修订和完善IT治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另外,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国家、上海市的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市内兄弟区县、各地同行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IT治理的推行尽微薄之力。

记者:浦东作为IT治理的先行者,您对后来者有什么建议?

杨新民:一路走来,感触颇多。这里,我想谈三点,一是学会如何真正“洋为中用”,正确看待成熟的国际标准和方法,不要被大量的生僻的专业术语所困扰,而应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适用的环境,在实际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二是IT治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取得一定成效,必需在宣传培训、人才培养、沟通协调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IT治理工作作为一棵“树”,不论手段方式多么先进,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只有“聚木成林”,才能让每棵树更好地获取大自然更多的养分。衷心希望有识之士们尽快加入这个大家庭,共同创建信息化美好家园。

浦东新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

记者: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IT主管,您如何看待浦东的IT治理?

王晓丽: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专业人手少,项目压力很大。当时,我们听说新区要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开展IT治理试点,就主动与区发改委、经信委协商,把“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一期工程”作为新区首批基建IT治理项目。近两年的IT治理合作,收获颇多。

首先,IT治理人员参加项目例会,参与项目全程建设,发现、协调解决了开发建设、试运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次,IT治理各项管理规定、流程、规范对我们帮助很大,一方面使我们清晰地了解项目建设各阶段要做的事项、材料的规范要求、进度质量及风险把控等,同时催生了我们研究制定区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再次,促进了新区卫生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试点,我们卫生局领导完全接受了IT治理理念,局层面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领导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批区级卫生信息化管理规范也已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浦东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欢迎IT治理,期待着在近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工程”继续开展IT治理。

记者:作为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您在开展浦东IT治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棘手问题?如何解决?

甘琼:作为新区IT治理的具体承担方,浦东新区信息化协会在开展IT治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指标体系、技术力量、经费来源、如何被治理单位接受等问题,都是通过层层剥笋而逐步解决的。

一是针对刚开始完成的国家IT治理课题研究成果指标体系过于庞大、难于开展实际评估等问题,我们与同济大学、海事大学、德勤咨询等高等院校和咨询机构合作,梳理指标体系,凝练核心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修正指标体系。

二是为保证IT治理的有效性,信息化协会引进专业人才,建立稳定的核心团队,聘请业内资深专家参与项目治理。

三是积极与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在试点项目中增加IT治理咨询经费。

四是配合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增强IT治理理念和意识,提高IT治理能力,据统计,新区政府体制内近50人获得了国际认可的COBIT资质证书;另外,我们选择从政府资助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入手,在取得工作经验和实效的基础上,逐步向政府领域信息化项目全面扩展,避免人们不理解,认为你在给他们“找茬”等。

截至目前,新区共在近70个新建项目进行了IT治理试点,几个IT建管任务重的部门都主动要求开展IT治理,IT治理理念已较普遍地被接受。

记者:您管理区县级信息化工作多年,也一直关注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您如何看浦东IT治理案例的推广宣传价值?

蒋力群:上海市开展IT治理的实践较早,各区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如闵行区采用文件规范项目审批,徐汇区采用数据库比对分析项目实施成效,嘉定区采用互补角色优化项目审批决策,普陀、静安、松江、虹口、金山等区采取课题研究带动项目实施、试点先行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对而言,浦东新区着力IT治理的探索与实施,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较规范的实施体系,突现了较明显且完整的果实。

目前,管理学、信息学、电子学、工程学等学科已渗入信息化项目管理,但还没有上升到“信息化项目管理学”的高度。现实情况表明,有的项目花费300万,不比花费500万的差,这中间就体现了IT治理的价值。

浦东利用IT治理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的探索,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现阶段的一种最佳尝试。

目前国际上IT治理相关标准很多,很多人拿来就用,囫囵吞枣,容易失败。而浦东立足国际通行标准并将之本土化,形成了浦东特色的IT评价指标体系和推进模式,难能可贵。浦东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也具有启迪作用。

记者:胡教授是我国IT治理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请您从学术和实践价值角度,评价浦东IT治理。

胡克瑾:浦东新区在IT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建立了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模型和指南的IT治理框架结构,指标选取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处理方法科学,指南可以反映信息系统建设合规和绩效;评价模型贴近实际应用,对国家IT治理标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浦东IT治理在应用实践方面,创新了现行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试行了优化的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流程,改变了项目验收形式;在领导干部轮训中,探索嵌入IT治理培训课程,体现了浦东新区先试先行的优势,为政府财力投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探索了新模式。希望浦东再接再厉,为国家IT治理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上一篇:直面机遇与挑战 加快转型与升级 下一篇:电子政务立法如何避免利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