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环境下作文教学尝试

时间:2022-05-03 12:36:13

E环境下作文教学尝试

摘要: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在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05/07/20]而有些专家觉得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在信息社会,网络写作包围着你。网络写作给中学写作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中学写作教学应构建基于“交际取向”的写作教学框架,创设“交互式”的教学情境和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学写作教学改革并具现实针对性与时代前瞻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网络写作 自由平等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们学生的作文现状令人堪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怕写作文,而普通中小学怕写作文的学生竟高达85%以上。”而从整个国民的写作素质来看,13亿多人,绝大多数没有写作能力,不会写作,这也是事实。在一次研讨会上,甚至有学者愤言,“99%的老师也不会写作。”

那么,我们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是如何造成呢?原因当然很多。首先和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观有关。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不是代圣贤立言,就是套话、空话、废话和假话连篇,缺少个性化写作。他们的生活体验、人生经验、情感世界不仅没有成为写作的源泉活水,反而成了写作的禁地。所以,很多学生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其次,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离作文教学的根本取向有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总取向。这种总取向,也同样体现在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如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但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取向是“应试”。有人把这种背弃了“交际”取向的写作教学称为“虚假的作文”,[李海林,《论真实的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认为正是这种“虚假的作文”把作文教学带入了死胡同。此外,我们作文教学过程的单向性(学生向老师上交作文)和教学评价的“封闭性”“单一性”也大大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网络写作的迅速繁荣,和网络写作自身的一些特点是分不开的。其最大的特征是:自由平等。在互联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在网络上,编辑死了。”正因为“编辑死了”,所有的写作者都变得自由平等了,大家的写作欲望也就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所以,在我们作文教学和作文批改中,也不妨经常让“编辑”(教师,教师的权威、话语霸权)“死”一回,让学生体会到真正自由平等的写作,真正做到想写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同样重要的,我们也要借鉴网络写作的那份发表的自由、平等以及“天大”的机会。

在实践中,笔者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Blog+QQ群”网络作文教学模式,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取得不错的效果。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希望能为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搭建作文教学的网络平台。

博客(Blog)就是网络日志,它是近几年来在网民中兴起的新的写作类型。它最能体现网络写作的自由平等和娱乐精神。把博客引入教学(教学日志),在许多学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校的教学日志就曾经被评为全国网站设计一等奖。笔者利用我校校园网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作文教学专题博客,借助博客“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让学生(也含老师)把自己的文章、评论、想法发在上面,与大家分享。同时,借助QQ群的即时通讯和群功能(班级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随时进行交流。QQ是基于Internet的一种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是国内用户最多的通讯软件之一,也成了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必备的网络通讯工具。高段学生喜欢网络聊天,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几乎人人有QQ号码。我就在班级公开自己的QQ号码,把班里的学生均加为好友,并和不同班级、不同小组的同学组成不同的群。把学生当作网友,用聊天的方法和学生对话,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心理距离是那样的近,愿意说真话。

采用“Blog+QQ群”的模式,主要是两者具有互补性。QQ虽然具有即时的优势,但是交流过的信息不易保存、共享,并且受语境的影响,其交流的信息可能性是肤浅的。而Blog正相反,它没有即时通讯功能,信息与他人浏览是不同步的,但它具有日志的优点,可以“深刻”的东西,并且受众群体广

所以,尝试“Blog+QQ群”模式,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让学生有自由平等的发表机会和空间,从而改进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二则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有良好的交流空间和机会。博客上的评论,是一种历时性、评论式、接近于智性的交流,而QQ上的交流,则是一种即时性的、感性的和朋友式的零距离交流。二者互补,可以在一定程度摆况当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困境。

二、拓展互动作文的空间。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写作存在一种怪现象:无需考虑对象(老师是永远、唯一的读者),无需考虑任务(为考而写或为分数而写是明确的任务),无需修改(老师的批改往往意味着写作意义的获得及写作活动的结束),无需跟同学讨论(有时候课堂写作就跟考试一样严肃,教师提要求、学生埋头写作是常见的模式)。[叶黎明、陶本一《网络写作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新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2期。]而这种怪现象其实是我们写作教学偏离交际性取向的一种表现。要想克服这种怪现象,“Blog+QQ群”作文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博客写作,是自由平等隐私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但博客的共享性(大家都可以看都可以评论)和点击率,又会让学生自加“压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拥有更多的读者(更高的点击率),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评论)。所以,学生写作的第一个互动环节就开始了,学生开始关注自己显性或隐性读者,关注自己预设的阅读对象。很多学生在写作前就会和同学或老师讨论要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发到博客上之后还会通过QQ群通知群里的人,希望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事实上也要完成了自我修改的过程,而这一点,对终身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其互动性表现在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作文,相互点评,可以一人作文多人点评,可以小组讨论互评,甚至可以跨班级互评。当然,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经常保持QQ上线状态,经常性地光顾作文专题博客,对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及时做些读后感式的点评。老师及时的点评不仅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最好鼓励,而且对学生的互评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此外,老师可以应邀参加学生的讨论和研究。同时,学生也可以用老师的口吻去点评同学的作文,老师也可以用同学的语气赞美学生。平时老师和家长最不放心的网络聊天变成了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形式,QQ成了现代化的学习软件。“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中拉近了情感距离,没有了平时的师生隔膜,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大提高。

三、实现多元化写作教学评价。

在网络上,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硬环境,而网络文化则是一个开放的软环境。它们为网络上的自由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使网络写作在语言、文体、思考内容、逻辑等方面体现了明显的开放性。这正是“Blog+QQ群”作文教学在教学评价需要着重借鉴的地方。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主要有这样几个倾向: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和高大全;评价主体的权威性和灌输性;评价方式(角度)的单一化——主要是文章学评价,缺少写作学评价。

多元化的作文教学评价,首先意味着老师不能对学生作文采取“高大全”的标准而百般刁难,万般打击,再也不能用“结构完整、中心突出”这样的空话套话去蒙骗学生了;而是千方百计地在他们的文章中寻找亮点,想方设法地去鼓励他们,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千方百计地去找寻学生认知知识和体验生活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赞同学生夸奖学生。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赞美,心情非常激动,不但写作的积极性高涨,而且还把家长拉进来一起参加。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采用QQ聊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写作学评价,从而克服我们传统作文教学评价只有文章学评价的倾向。“写作学评价考察的是写作者的写作能力,因此必须把作文所反映的构思能力、行文能力和修改能力作为评价的着眼点。”[董承理,《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2007年第2期

新华网《“网上作文”受中小学生青睐》 2009/11/03 ]所以,这是一种动态生成的作文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和对写作本质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中,这种动态生成的评价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通过QQ聊天和交流方式,却是不知不觉得在进行写作学评价。在QQ中,总是不免要谈到写作的前前后后,要谈到构思和成品,要谈到修改和修改方向。

当然,笔者所尝试的“Blog+QQ群”作文教学模式,还仅仅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同时,有一点也必须说明,它仅仅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但作为作文教学的另一种可能,它的确已经展示出令人欣喜的生命力。网络式作文没有,高段学生青春的躁动、灵魂的激荡、性情的朦胧等等,全部成为成长的写真。作文成为展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舞台,成为他们演绎生命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由运用。学生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灵活运用,没有刻板的模式,也符合现在作文命题的趋向。也终于打破了多年来学生的文体中心论,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作文成为学生思想和情绪的载体。 所以,就笔者的体会而言,“Blog+QQ群”模式作文教学,让我们收获不仅仅是一种作文教学的新模式,更是一种新理念新视野。也许,这才是网络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无限可能所在。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05/07/20

李海林,《论真实的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

叶黎明、陶本一《网络写作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新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2期。

董承理,《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2007年第2期

新华网《“网上作文”受中小学生青睐》 2009/11/03

上一篇:浅探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生开心上好一节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