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阳光·园丁

时间:2022-05-02 03:31:59

沃土·阳光·园丁

北京工商大学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工作体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保障,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与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在北京高校中较早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建设了专职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开设了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完善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危机预防体系,每年为每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投入超过20元。同时,学校注重工作继承与创新,一些工作经验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中得到推广,并于2006年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托,承建了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为主渠道,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注重开放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发展性。在工作模式上,从问题定向的咨询治疗及补救式的危机干预转变为以增强心理能力为主的成长发展模式;在关注重心上实现从点到面,即从关注心理危机重点人群向关注全体学生需求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从封闭式个体咨询与治疗转向全过程、多途径、开放式、动态化、专业化的教育教学、咨询与服务;在工作格局上,从以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整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基础,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社会力量适度介入的“全员育心”大格局。通过“四大转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开垦沃土,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积极心理环境

按照积极心理学观点,积极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养育学生健康心灵的沃土。

1.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已经连续7年组织开展大规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数万名学生走入京郊农村的厂矿、企业和学校,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知行合一,在服务中升华理想,坚定信念。

2.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实施学业导师制度、贫困生资助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了公平、正义、和谐、阳光的校园氛围,保障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帮助和支持,同时培养了学生诚信、自强的品质和感恩、奋斗意识。学校规范党团组织及班级建设,开展朋辈互助,给新生班级配备高年级优秀学长担任班主任助理为学生解疑释惑,团结进取、温暖和谐的班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力量。

3.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一方面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多元发展。学校每年评选学习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公益之星、自强之星等10个类别的百名“校园之星”,组织“青春榜样”校园报告会10余场,让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感染广大学生。学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阳光生活。百余家学生社团的活动有声有色,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好平台。

4.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树立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起了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便捷舒适的新校区,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较为完备的设施和良好的条件。在这美丽的校园沃土上,学生可以恣意吸收心灵养分,根茎可以尽情纵深生长,心灵之花可以竞相绽放、姹紫嫣红。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尊重、自信、公平、温暖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源头上降低了大学生消极心理和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普洒阳光,开放式教育教学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心灵给养

为改变传统心理素质教育“消防员”“补救式”的被动局面,学校提出,心理工作必须教育先行,通过教育“普洒阳光”,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心理素质教育要体现早、全、活、实的特点,即要及早开展并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形式鲜活生动,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实效。学校以心理素质课程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并形成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1.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实现新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深度全覆盖

心理选修课在北京工商大学的开设历史已经超过10年。2006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就已经列为学校的精品课程。鉴于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独立面对社会的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与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2008年,学校将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在北京高校中率先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17学时,1学分。必修课的开设使大学生更早地接受心理健康的知识,更加重视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也帮助学生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

2.调整课程内容结构,通过教学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心理成长

作为一门素质类课程,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心理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自我心理成长动力,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发展的适应力。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突出针对性,确定了“启发心理自助、鼓励心理互助、学会心理求助”三大主题,力求通过提供多方面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心理“能量”,助推全体学生成长。

3.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优化心理素质教育效果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资助下,学校在良乡新校区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大型室内素质拓展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心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组织一年级全体学生走进心理中心,了解心理服务,体验心理保健。为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运用行为训练方法,开设心理素质拓展课,举办心理运动会,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全情投入中感受团队互助的温暖,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心理游戏、情景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图书阅读推介、心理健康宣传作品设计展示、学生心理健康调研等自我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外化于日常的行为,真正获得心理成长。

4.紧密结合教育活动,扩大心理健康课程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将教学与“525心理健康节”“心理素质教育宣传月”、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等学校全局工作相结合,将一些重要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讨论、作业等形式开展,既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也扩大了教育活动的辐射面。迄今,学校已经开展了十三届“525心理健康节”;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的心理情景剧汇演等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并在北京市比赛中多次获奖。

多种形式和多维时空的教学,深受学生认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之一,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所有心理健康任课教师的评分均为优秀。同时,广覆盖、深渗透的课程教学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养,自2008年必修课程开设以来,学生在心理普查中出现的问题比率由5%降为不足2%,校园危机事件也明显减少。

深度关怀,构建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动态心理援助机制

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具有爱心和慧眼的心灵园丁。学校重视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普及心理知识,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大防线。学校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分工协作,主动出击,用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以及生命教育的情怀,对大学生倾注爱心,给予关注,及时预测心理危机、甄别心理疾病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成为学子们心灵家园的守护者、身心成长的陪伴者。

1.全方位动态监测,建立科学预警系统

呵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对心理危机的预测和发现,早预测早发现才能早关爱早防范。学校坚持为新生开展全覆盖的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10年来,普查率达99%。每学期初,学校都要求辅导员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排查方式不拘泥于简单的问卷测量,而是结合班级学年总结及深度辅导,把可能引发学生心理失调的问题分为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家庭关系、情感交友、学籍异动、违纪处分、生理疾病、心理疾病8大类数10项问题逐一进行全方位筛查。辅导员是危机发现系统的重要力量,通过在上课、上网、社团活动等多种情境中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对学生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最终锁定重点人员。

2.多途径支持援助,有效构建危机防线

学校心理中心教师与辅导员对预警系统发现的隐患逐一研究,确定援助方法和手段。大家就像园丁一样,分工合作,针对园中的每一株幼苗遇到的不同问题,或施肥,或浇水,或剪枝,或除虫。例如,为学业较落后的学生安排班级同学进行帮扶,为家境困难的学生介绍实习或就业岗位等。心理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咨询面谈、针对性的团体辅导、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运用专业技能与方法及时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困境、调整心态。对于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的学生,辅导员与家长、校医院、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共同配合,及时转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及时切断危险源,为学生心理注入营养剂,使学生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温暖。这种积极的情绪和体验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效阻止更为严重的危机性后果,确保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工作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教学、科研、咨询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形成了“五个一”长效机制:每名学生大学期间修一门心理健康必修课程、读一本心理健康课外读物、参观一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参加一次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和参加一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课程被列为学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例如,机械103班赵海霞同学在拓展体验后写道:“当我真正站在高空独木桥上时,才知道要克服畏惧心理有多难。而在勇敢地迈出那一步之后,我又不禁为自己的勇气而骄傲。当踩在同学肩膀上翻越求生墙时,内心真的很感激,那种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让我震撼,我看到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全员参与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大格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认同度高、自豪感强,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工作,关注学校发展。学校军训汇报表演等一些大型活动,往往有数百名家长自发前来观看。连续10多年,学校未发生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危机事件。2006年起,学校多次被评为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第三届全国心理学家大会评为全国心理健康先进教育机构;2010年,学校心理中心顺利通过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检查评估,学校心理课程的全覆盖、规范性及实践性教育教学特色也得到评估专家的赞赏。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上一篇:番茄红素或能降低中风几率等 下一篇: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