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迷失 第9期

时间:2022-05-02 12:48:22

前些天看一档生活智慧脱口秀节目,有嘉宾说,市面上卖的馒头,如果个头特别大,特别白,吃上去松软得像面包一样,那就是添加了膨松剂。膨松剂一旦添加过量,导致人体摄入过多铝的话,会伤害到人体中枢神经,增加老年痴呆症发生的几率。另外,有试验表明,铝元素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影响身体健康。

我生在鱼米之乡,平时很少吃馒头,但听嘉宾那么一说,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我真的不知道,现在到底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放心吃的,我知道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而且是看上去很好的东西,不宜吃!譬如:苏丹红鸭蛋、甲醇白酒、石蜡大米、敌敌畏火腿、福尔马林火锅、硫黄蜜枣、硫酸铜木耳、工业液碱“烧白”的牛羊毛肚、三聚氰胺奶粉等等。

有报道披露,当前食品加工业存在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而食品加工者之所以大肆“添加”,据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是,食品在添加某些物质之后,卖相好或者吃口好。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柜台前,卖相好,往往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正因为如此,加工者会不遗余力地在卖相上大做文章。

对卖相好的追求,何止是食品加工者?女士们向来很注重长相,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某种意义上说,不也是为了推销自己吗?而现在,已经进化到“女为悦己者整容”的时代。今天的书商,往往在书本的腰封设计上苦心孤诣,腰封者,一目了然也。余秋雨的新作《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腰封上印的是,“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而那些纪实文学的写作者,在制作标题时常常也是绞尽脑汁乃至乳汁,语不惊人死不休,人称之为“标题党”。

对卖相的不当追求,轻者是忽悠蛊惑,重者是坑蒙拐骗。当视线从食品加工业漫游到电视业,我依然发现了奸商活跃的身影,在一些情感访谈节目里,声泪俱下的嘉宾不过是群众演员,所谓真情讲述不过是死记硬背的编导稿本;在一些相亲交友节目里,外表光鲜的嘉宾不过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模特,所谓犀利言辞不过是编导精心设计的台词剧本。虚假的当事人,杜撰的细节,加上合理想象的情节,一切设计与编排,都从吸引受众出发,都以争夺收视份额为归宿。那样的节目,可能会迎合一部分观众,可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能会好看。但真正意义上的好看,应当在节目里呈现出人文关怀的温度与视角独特的深度,而现在某些节目的好看,很像吊白块浸泡过的腐竹,色泽光滑明亮;很像用硫磺熏过的银耳,色泽白皙、光亮;很像喂过避孕药的黄鳝、泥鳅,又大又肥。这样的精神产品同样是不健康、不安全的,它往往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改变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那种浅薄、庸俗、势利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在改变受众的观念前,电视制作人已经乱了手脚,他们的感觉是,没人看的东西,再真实再有深度又有什么价值?要好看,就必须添加人物、添加莫须有的情节,以制造冲突、制造话题。

这些电视制作人与那些追求卖相好的奸商有什么区别?区别倒是有的,他们不仅有理论武装,还有平台支撑。我过去认为,在好看的享受中,受众毁了电视文化,因为电视人在节目必须好看的压力下,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只剩下了“民生”,“民生”也多半是醉酒、车祸、吵架、,电视娱乐节目也只剩下“选秀”。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好看的追求中,电视人先一步迷失了自己,实现了对电视文化的颠覆。这种颠覆,祸也福也?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台)

栏目投稿:

上一篇:要刊/调查 下一篇:我为什么免费给ipad做了一个大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