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时间:2022-05-02 12:28:18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摘 要: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创建优良学风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各类院校的扩招使得录取比例不断扩大,相对而言进校生的素质较之以往偏低,因此,如何抓好学风建设就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风是在学校的庞大系统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因素,长期地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就高职院校学风与教风,学风和社会风气,以及形成良好学风的内因、外因进行探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风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校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事实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高考分数的差距,更深刻的是学生潜意识里对文化知识的渴望程度的差距。后者的差距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语言劝导或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就能缩小的,加之现代经济社会各种信息的良莠并存,也模糊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视听,使部分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舆论导向下迷失自我,丧失自我价值观,学习的自觉性和进取心自然会打折扣。因此,狠抓学风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学风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思想教育力度不够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专业理念教育时,形式过于单一(只采用单方面灌输式的教育),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宣讲专业优势时出现“歌颂一片”的现象,没能对专业的发展做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以至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过于含糊。而且,辅导员在以后的学习中没能继续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以至许多学生不能正直了解自己专业的优势,更谈不上理解自己专业竞争力状况。个别专业出现“货不对板”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反感、排斥,甚至放弃。专业思想不牢固,优良的学风便无法形成。

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生最迷茫的是感到没有目标,觉得考上大学后,时间一下子变多,自由度增大,便开始热衷于玩游戏,看小说、漫画,谈恋爱等。当出现学习危机时,部分学生发现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就业的压力使其无所适从。倘若大学生不能明确自己大学三年的奋斗目标,那么到毕业时,就只有遗憾和后悔了。正是由于目标的缺失,不少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自觉地向“我要学”转变。

3、诚信意识不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由于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却期望考试合格甚至是拿高分,为了谋求高分或者及格通过,于是考试作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习不认真,考场伤脑筋,平时不努力,考试搞舞弊”的不良风气。然而因为大多数学校明确规定考试作弊予以勒令退学处理,监考老师不忍心学生前途尽毁,因此一般只给考生口头警告并不予以上报,而严格监考的老师反而遭到学生的谩骂和威胁。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小部分学生身上,但这与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是不相容的。

二、高职院校学风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1、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其本身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校园小环境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中一些主流的东西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更大。目前社会大环境对校园学风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冲击。高校学生中兴起“打工”热潮,在外做兼职的学生不在少数,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是遍及各个行业。对于贫困学生来说通过适当做一下家教等工作来解决自己经济上的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热衷于在学校时就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不仅对自身的学习产生影响,还对其他同学产生冲击。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渗透到高校学生中,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冲击,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思潮、观念混杂其中,学生极易受到感染,这就大大增加了高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养成孩子刻苦努力的学习习惯、奋发图强的生活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等至关重要。现在有些家庭,要么对孩子过于放纵、娇惯,怕孩子吃苦;要么对孩子学习的情况不闻不问,对孩子的不良习气放任不管;再者,孩子与家长没有共同语言,存在代沟,无法沟通。现在的大学生很少写家信,只有到了没钱的时候才向家里打电话。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少数家长养尊处优,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牌桌,家庭没有提供一个孩子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些情况都是形成大学生不良学风的家庭因素。

2、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

(1)对学风建设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和旧的思想观念制约,学风建设工作还没有彻底落到实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或奖惩激励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风建设是长期的、艰巨的、紧迫的任务,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合力打造、共同参与、协调发展,把学风建设归结给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是行不通的。同时,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相应解决的配套措施。或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或没有从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脱离学生;或管理者、教育者只教书不育人、育人不到位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p#分页标题#e#

(2)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校中,高层次、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还是比较短缺。由于教学任务的增加,许多教师不能定期进行调整、总结、进修、深造,对新鲜事物、前沿知识掌握得不够或不及时,造成教师本身知识的局限。个别教师为上课而上课,为挣钱而上课,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部分学校缺乏客观、详细、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学生没有选择教师的自由,个别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的情绪。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与国际接轨,许多资源实现了共享,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古板、单调、缺乏互动性的讲授还是比较普遍。

(3)高校扩招的影响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对于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在看到扩招有利面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扩招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扩招对学风所带来的影响。扩招导致学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扩招所导致的生源质量相对下降,这里的生源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等方面;二是扩招致使教育资源的紧张局面加剧。

(4)高校社会声誉的影响

据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各高校中,学风好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与各高校的社会声誉好坏、办学实力强弱、校园文化浓厚程度的高低成正比的。越是社会声誉好、办学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越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越高,学生越容易产生自豪感、优越感与自信心,社会认同感也越高。因此高校社会声誉对学风的影响至关重要。

3、学生自身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自身的因素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上大学的失落

没有考上理想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专业,大学与想象中的有反差,自身优势的丢失等因素都是造成学生考上大学而产生失落感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学与大学存在巨大的反差,无论是学习的主客体、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管理的宽松程度、生活的自我独立,或是专业的口径、知识的深浅度,大学都是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大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等。个别学生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学习和生活环境,结果落后越多,就越失去信心。

(2)独生子女带来的影响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下,大多数家庭在金钱上、物质上都是倾其所有,一切包办,目的就是让孩子读好书,但是在其他方面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和锻炼。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自理能力、意志力、人际关系能力、责任感较差。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尖子,到了大学由于缺乏以上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成了落后生,主要体现在时间上没有自控能力,生活上没有自理能力,学习上没有意志力,人际交往方面没有主动性,最终体现为学习能力差。

(3)网络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展示了美好的一面,它宽频高频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施展创新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快捷便利地沟通、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在“无网不胜”的网络时代,对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是一个挡不住的诱惑。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数字化乐园中,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给其带来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尤其是网络对那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影响极大,沉迷于网上聊天或玩游戏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或退学都与上网有关。

(4)学习心态的失衡

当今大学生喜欢塑造自己,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强,自我期望值很高,追求自由、舒适、幸福的将来。但有的学生同时表现出了学习心态的失衡,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不能严于律己,没有走出“混文凭”的误区;有的学生把追求好的学习成绩与应聘到一个环境好、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的学生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学习风气;也有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学习心态失衡的反映,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从严治教,落实学风建设

好的学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好的教风,良好的教风有利于培养出认真刻苦,努力钻研,脚踏实地,求学上进,奋力拼搏的优秀学习风气;相反,不良的教风则助长恶劣的学习风气。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应该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在教学中应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对待教学应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备课,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负责任的老师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言行都会随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人生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最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p#分页标题#e#

2、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是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前提。辅导员应当引导大学生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从机械被动学习向自主发现学习转变。

所谓机械被动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被动接受,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只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者和机械的载体。机械被动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实际上延长了学生的成才周期,是教育过程中对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巨大浪费。机械被动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把学习者引入了死胡同,妨碍了学习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切实变机械被动学习为自主发现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观,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观念。这种学习观重在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主导与主体地位的分别承认,也是对当前学校教学不足之处的有益补充。确立自主学习观,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形成主动进取、积极创造、勇于实践的劳动品质和思想性格,养成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把学生造就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各种新素质的人才。

(2)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学的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将其基本的功能定位于使学生继承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上,即所谓“读圣贤书,做规矩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凡是有创新精神者大都遭到排斥。这种学习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创新性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式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虽然重视获得现有的知识,但它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更进一步,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继承和创新向前发展的。创新性学习,既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3)从个体式学习向协作性学习转变。个体式学习是指按照学生个人主观意志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学习处于封闭状态,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少交流与讨论,学习者没有实践经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个体式学习的确切写照。在这种学习方式下,由于缺少交流与讨论,学生的知识面比较有限,不了解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情况;由于没有实践的检验,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片面的、零散的,甚至是错误的;由于缺少实践,学生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薄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差;由于无法获得各种信息,学生不知道世界的最新动态,不能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我所用。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小组成功中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一个人的成功就意味着全组的成功。这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协作技能和社交能力,继而促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实现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

3、严格考风考纪,杜绝考试作弊

高校培养的是掌握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均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告诫他们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严于律己,将来走向社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做出表率。在学生阶段,告诉学生考试的严肃性,要杜绝弄虚作假,严禁考试作弊。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深入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知荣辱,辩是非,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考试纪律。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会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明确的奋斗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作用下,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应当加强人文景观的建设,提高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外,还应当通过举办各种文艺、体育、专业方面的大型活动来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适时的增加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通过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当前学习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邀请已经毕业并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师兄师姐回校讲座,介绍经验等活动,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形成危机感,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这些都会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良好的学风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骏,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规模与指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p#分页标题#e#

[3]叶瑞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

[4]刘凤,张林瀛,浅谈新形势下新生班级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

[5]刘怀玉,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0

[6]韩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4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关于教师反思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现代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