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2例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05-02 07:01:10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2例观察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6-01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是一组少见的临床综合征。1988年由Call和Fleming首次报告,至今全世界各地已有200例左右的文献报道「1。该病多好发于20-50岁中青年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5岁左右,常在产后或者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后等诱因下发作。雷击样头痛是RCVS最具典型特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则表现为颅内前、后循环中等程度的血管节段性、多灶性狭窄,通常于发病后4~12周恢复正常。此病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体征、神经影像学检查能够完全恢复。但是RCVS的血管收缩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非常重要。2011年1月到2012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2例RCVS患者,现将病情观察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以提高对该病护理的认识。

1.临床资料

病例1「2:患者女性,54岁,因“反复发作雷击样头痛3天”于2011年1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在淋浴时突然出现雷击样头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入院查体:体温 36.0℃,脉搏 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4/85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确的定位体征。入院后查头部CTA提示多发颅内血管节段性狭窄,经使用钙拮抗剂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1月后复查CTA多发血管狭窄已不明显。

病例2:患者女性,27岁,患者因“停经10月”入外院。在外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遂于2012年4月22日由外院转入我院神经内科。追问病史,患者怀孕6个月左右发作性头痛一次,持续数分钟好转,怀孕8个月时出现发作性头痛伴右侧上肢麻木无力,症状持续大约1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患者未予在意。患者在外院手术过程顺利,新生儿健康。患者入我院时头痛剧烈,持续喊叫,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入院查体:体温 37.4℃,脉搏 124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95/124mmHg。完善头颅MRI+MRA提示:左侧额叶急性梗塞灶,左侧大脑中动脉多发节段性血管狭窄。入院第2日患者出现间断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持续3-4min缓解,每天发作4-5次,第3日夜间患者出现浅昏迷,随之出现呼吸衰竭,予患者气管切开,呼吸支持支持及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于第5日病情开始逐渐好转,意识恢复,但仍有头痛及右侧肢体乏力。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但遗留有右侧上肢活动不灵活,1月后患者入院复查MRA未见确切血管狭窄,期间曾出现一次短暂头痛。3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未再出现头痛,右侧上肢活动较前稍好转。

2.RCVS的护理

头痛是RCVS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轻症的RCVS仅出现头痛,仅对症治疗后即能缓解。而部分RCVS除表现为头痛外,因严重的血管收缩还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瘫痪,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脑水肿,甚至意识障碍。因此必须密切观察病情,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2.1 一般处理:

重症患者以及轻症患者头痛发作期间,要保持病房安静,嘱患者平卧,重症患者可予头部物理降温,保护脑组织以及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3~4 L/min。

2.2 密切观察病情

对轻症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实记录头痛发作情况、持续时间、有无逐渐加重或减轻等,以利于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对重症的患者,需对患者意识进行动态观察,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通过语言刺激,定时唤醒患者做简单的对话,昏迷患者需每30分钟记录1次意识状况。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要注意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及辨识力。此处还需熟知颅内压增高、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特别是颅内高压脑疝形成,要注意观察瞳孔,当发现瞳孔缩小或进行性扩大或双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提示脑水肿并发脑疝形成可能。而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出现呼吸慢、脉搏慢、血压高,往往也提示脑疝形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与病情轻重有直接关系,如随着病程中出现突发肢体偏瘫或开始进展性偏瘫,多提示血管痉挛重,有合并脑出血或脑梗死可能。

2.3 血压的管理

轻症的患者血压一般不受影响,仅在头痛发作时短暂升高,可予严密观察。重症患者因病情较重,可出现持续性的血压应激性升高,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这也是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重症患者来说,血压的监测和管理对于治疗是重要的环节。治疗上可首选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但需密切观察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做到平稳降压,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

2.4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第二例患者病情重,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故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是保证重症患者有效通气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的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有助于减小痰液和痰痂,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和肺部感染。鼻饲和鼻饲后1―2h稍稍抬高床头,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呛咳和误吸。妥善固定套管,松紧以可容一指为宜,防止脱管,每6小时对套管进行消毒。适时有效吸痰,合理湿化气道。

2.5 预防癫痫

在第二个病例中,患者出现间断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强直,考虑并发癫痫。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与预防、及时抢救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可适当使用镇静及抗癫药物,如静注安定,可镇静、松弛肌肉及抗惊厥。须积极预防舌咬伤、意外摔伤等并发症,床边备包有纱块的压舌板,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头;上床栏,防抽搐时堕床。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6 注意维持营养

对轻症患者可以自主进食;重症患者,特别是产后患者需要维持足量营养。本文第二例患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予20%白蛋白50 ml ivgtt qd。直至血白蛋白恢复至正常。注意静滴前测体温,低于37.5℃才能输人,输入过程中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等。

2.7 心理护理

尽管该病发病急骤,头痛严重,但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因此,可告知患者该病的预后,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关心、理解、尊重患者,避免采用强制性措施等可能性损害患者自尊心的行为。指导患者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因素。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重症患者积极康复锻炼,并嘱患者定期复查,若再发严重头痛,应尽早就医。

参考文献:

[1] 倪俊,崔丽英.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1):31―34.

[2] 冯芹,陈纯等.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446-447.

上一篇:渗液吸收贴治疗褥疮护理体会 下一篇: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