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要点 优化提问 发展思维

时间:2022-05-02 04:33:37

抓住要点 优化提问 发展思维

摘要: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是课堂中沟通联系、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筑起的阶梯。为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要点,找准入口点,精心设计有分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阅读,以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

关键字: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启发思维;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3-01

一、设问于模糊点,诱发思维

教学中,学生随时都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于模糊点发问,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教学《在仙台》的第一自然段中,鲁迅先生用比喻的方法,先讲人们对“白菜”、“芦荟”的礼遇,接着讲自己到仙台所受的“优待”。初读这句话,学生并不能从句子的相互联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优待”一词只能是囫囵吞枣的理解,只要扣住“优待”一词提出下列问题:(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仙台学医的?(2)这里的“优待”是否真正的优待?(3)这是怎样的一种优待?这样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剥笋、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便了然于学生心中。

二、 设问于矛盾点,启迪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时还会遇到相互矛盾的地方。于矛盾点发问,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克服矛盾点,使之进入自我的排疑解惑,化解矛盾,获取知识的新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场面中,作者刻画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显得那样焦急?又为什么那样耐心?作者将这一对反义词放在一起是否矛盾呢?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出示上述问题,让学生去揣摩、体会,学生终于发现:“焦急”是因为老奶奶等得时间已经很久了,希望早点看到总理。“耐心”是说老奶奶虽然年迈体弱,已等了很长时间,但仍坚持等候,非见到总理不可。这就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复杂心理,而这些都源于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的爱。

三、设问于重点,激发思维

每篇课文都有其重点。为保证课堂教学中重点突出,训练有素,须抓住重点内容设问,激发思维,引发探究,把握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如《“你们想错了”》一文可围绕“你们想错了”这一人物语言,引导读书,思考讨论:(1)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你们”指什么人?这些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为什么他们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一组问题层层递进,形成连续思考的问题链,学生能顺利地透过句子的表象向未知的纵深方向发展。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问,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设问于兴趣点,训练思维

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导。因此教师要潜心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问题,给以新颖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训练思维,如教学《蛇与庄稼》时可设置:(1)洪水过后,一连几年为什么庄稼总是歉收?(2)买蛇放进田里,为什么庄稼就丰收了?(3)农民为什么感到奇怪?(4)没蛇庄稼歉收,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你觉得奇怪吗?学生对上述一连串的问题感到新奇而有难解。让他们带着疑问去学课文,使学生在解疑中体味到欢乐和满足。

五、设问于想象点,发散思维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法。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就很困难。为此可以浅化为想象点设问,以创设想象的智力为背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创造形象,加强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凡卡》的结尾段时,可设置(1)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2)如果信落到老板手里,结果回怎样呢?这样既升化了课文中心,深化了对中心的理解,又能通过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只要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强化目标意识,在精简数量,加大容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课堂提问的优化就一定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成语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