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05-02 04:00:10

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液反应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570例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后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类统计透析后输入全血、红细胞悬液以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的输血反应率为0.61%, 显著低于全血组的6.48%和红细胞悬液组的3.1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液透析;肾功能不全;输血反应

输血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近年来, 随着输血患者的增加, 输血所致不良反应也呈现增加趋势。临床研究发现, 部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后输血或输入血液成分治疗后可出血输血反应, 且不同输血方法的输血反应率及输液反应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研究回顾分析了57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入全血、红细胞悬液以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的输液反应发生情况, 旨在为临床选择输血方案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 本院收治的肾功能不全并接受血液透析患者570例, 均接受1~2个疗程的血液透析。根据输血方式分为三组, 输注全血的216例患者作为全血组, 其中男133例, 女83例, 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48.86±3.59)岁;输血量2~6 U, 平均输血量(4.01±0.59)U。189例输注红细胞血液者作为红细胞悬液组, 其中男115例, 女74例, 年龄29~61岁, 平均年龄(47.73±4.02)岁;输血量2~6 U, 平均输血量(4.13±0.71)U。165例输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组, 其中男101例, 女64例, 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47.99±4.13)岁;输血量2~6 U, 平均输血量(4.52±0.69)U。三组年龄、性别及输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回顾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统计三组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输血反应诊断标准:①发热反应:输液15~30 min开始发热, 且体温≥37.5℃。②过敏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瘀斑, 并且合并局部或大范围瘙痒症状、游走性瘙痒症状, 经血细胞分析显示, EC≥0.65×109/L, 白细胞(WBC) ≥10.2×109/L;③溶血反应:尿液分析显示蛋白>+, 且BRC表现为进行性降低;④阻塞性肺梗死: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症状, 并表现为进行性肺水肿, 经胸片检查可见肺部阴影, 经血细胞分析显示, NC≥76%, WBC≥12.0×109/L, 提示为肺部感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的输液反应率显著低于全血组以及红细胞悬液组, 且红细胞悬液组显著低于全血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严重受损, 导致机体在代谢废物排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调节方面出现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候群,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两类, 临床预后较差, 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重症[2]。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常用肾脏替代疗法, 但血液透析对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且患者体内残留的毒素可导致红细胞及其生成素的生成受到抑制, 患者常存在贫血症状[3]。此外, 患者常存在多脏器功能下降, 加之纳差、腹泻等, 导致大量蛋白质、叶酸及铁等成分缺乏, 导致贫血加重。因此, 临床常需要输入血制品纠正贫血[4]。

由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 对于输血要求较高, 血制品选择不当容易导致肾代谢氮负担加重, 严重影响病情康复。输血反应主要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 因输入的血液或者血制品所致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有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输血后紫癜、溶血反应以及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等。本研究结果显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的输血反应率仅为0.61%, 显著低于全血组的6.48%及红细胞悬液组的3.17%考虑为肾功能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在透析后输入全血时, 红细胞内存在大量的不规则抗原, 且在血浆中分布有相应的抗体, 加之人白细胞抗原血型存在不相容性, 容易诱发输血反应, 重则可诱发阻塞性肺梗死甚至诱发肺水肿等, 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输注红细胞悬液也是临床常用输血方法, 但由于红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不规则抗原, 仍可引起发热或过敏等不良反应。近年来, 临床逐渐将传统输全血改为输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随着红白细胞的大部分去除, 输液过程中因细胞裂解所释放的白细胞介素以及t-PA基本消失, 有效减少或者避免了纤溶系统被激活, 从而减少输血反应。

综上所述, 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可出现输血反应, 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显著降低输血反应率, 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异常者。

参考文献

[1] 余霞. 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的观察与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6):64-65.

[2] 赵桂红. 99例输血反应原因及其治疗与预防初探.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 12(3):253.

[3] 汪勇.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体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8):922.

[4] , 王红梅, 应美爱, 等.临床急性输血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4, 16(3):278-280.

[收稿日期:2014-11-05]

上一篇:牙周病的可摘恒久性夹板的修复疗效 下一篇:人工骨粉充填修复牙周病骨缺损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