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

时间:2022-05-01 10:52:57

寒食节与清明

清明节,前人称三月节,后来定为阳历四月五日。著名的《兰亭序》开头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修禊是古人为召唤魂魄、祓除不祥的风俗,暮春就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个时候正是惊蛰之后,万物复苏,雨水较多。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诗境虽有些落魄,现代人却都喜欢。王禹也有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向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是

个读书的贫士寂寞的感受。按“清明”二字看,这天应该是晴好天气才对,王羲之与一伙朋友兰亭雅集的这天正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于是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各抒怀抱。他们过的是上层生活,自然对时光的流逝感慨系之,发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知老之将至”之叹。历朝历代,不管社会发生如何大的变化,而古今之人情往往是相通的。

清明,原本是个节令,与“修禊”或“扫墓”有什么关系呢?

今人可能已忘了,在清明节的前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前面王禹清明诗中的“昨向邻家乞新火”就是指寒食节禁烟禁火之事。寒食节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晋文公重耳经过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终于回国即位,在论功行赏时,每个追随者都有份,却忘了个功臣介子推。《左传》上说:“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介子推曾直紧跟晋文公,在流亡途中还割过股肉给晋文公充饥,这晋文公大概是由于倮忙昏了头脑,行赏时人人都争着要,没想到这介子推这么清高,不但不要,却隐居到绵山里去了,后来晋文公要亲自去山里找他,找不到,为了想让他从山里出来,竞焚火烧山,结果是介子推与母亲抱木而死。这故事让人听了有说不出的滋味。晋文公做了这蠢事后懊悔不已,便拿绵山做了祭祀介子推的地方,来纠错扬善。这天正好是阴历三月五日,便定为祭日,并禁止人们是日举火,也就是说这天吃冷饭冷菜,于是有寒食之俗。我小时只知这天是“鬼节”,有点不寒而栗。后来清明节的祭扫活动大概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

现在,我们的日历上已看不到“寒食节”,冷饭冷菜化为供品,但看到清明节,还是使人想到生死之大事。人死去了,有没有灵魂,我们谁也说不上来。活人在祭扫亡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活人自己的一个心灵洗礼。“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在功名利禄面前,在仁义道德面前,在贫富得失面前如何对待,都是有前车之鉴的。尽管人们对生命的意义解释不同,也可能是非真假活着时一时说不清,但时间总是公正的。这时我们会看到上至缅怀炎黄始祖,下至祭奠先烈亲故,许多人手捧鲜花、供品在肃穆祈祷,寄托哀思,也有将纸扎的车马楼台与几千几万的“阴国钞票”随火化去,为死者超度。各地形式不同,其意一也。

死者已矣,活人还当好自为之。我赞成“万物与我为一”的达观态度。人生百年,谁非过客?又是个春天将要过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今天的清明已不仅仅是为前人扫墓了,亦是踏青、旅游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重读《兰亭序》,好像时光并不遥远。

上一篇: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戏剧表演基本功训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