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5-01 02:09:34

试论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运用文献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乒乓球文化背景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就乒乓运动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乒乓球;文化的背景;可持续发展

1 中国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文化的背景

从1926年的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至2011年的第51届世乒赛,一共产生了352枚金牌,中国队获得了117.5枚,几乎占据了金牌总数的1/3,其中在1981年的第36届、1995年第43届、2001年第46届、2005年第48届以及2007年第49届,中国队5次创造了囊括全部7项冠军的纪录。1988年至今,在产生的24枚奥运会金牌中,中国队捧回了20枚。特别是在第29届奥运会中,除了包揽所有四项乒乓球比赛金牌之外,还囊括了两个单项的前三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竞赛成绩独占鳌头。50多年中国乒乓长盛不衰,中国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乒乓球强国。

2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新格局

如果将中国比做乒乓球运动的“第一世界”,那么瑞典、德国和韩国、日本等其他欧亚国家就属于“第二世界”,而非洲和美洲国家只能被划入“第三世界”。回顾过去几十年,“第三世界”国家的选手鲜有作为,世界乒坛唱主角的一直是前两个集团。“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所代表的“亚欧对抗”的格局曾经维持了数十年。然而随着老将年龄增大、后备资源不足,欧洲军团开始呈现青黄不接的颓势。尽管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希腊的格林卡,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奥地利的施拉格以及瑞典几员老将都可以与亚洲选手抗衡,在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欧洲的选手表现也不错,但还是显示他们的整体实力稍逊一筹。以中国为首的亚洲选手占尽优势,乒坛格局已从“亚欧对抗”转变为“东亚轴心”。

3 新格局下乒乓球运动面临的危机

3.1乒乓球项目在奥运会的地位面临危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自2001年上任之后就一直积极推行奥运会的瘦身计划。国际奥委会的官方网站于2005年4月发表了一篇权威文章――《2012年项目表决程序》。文章对该瘦身方案进行了解释:北京奥运会,维持雅典奥运会的项目不变;2012年7月份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要对现有的28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逐个进行表决,如果所得票数不到一半,那这个项目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2012年的奥运会了。国际奥委会要进行评估的将是33个指标,除了观众的收视率之外还包括全球观众喜爱程度、奥运会门票销售、全球普及率、项目的世界影响力等等。庆幸的是表决结果没有淘汰乒乓球项目,2012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毫无悬念,包揽所有金牌。2016年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将会怎样呢?

3.2乒乓球项目收视率危机

日前,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在北京乒超联赛的开赛仪式上就曾抛出了让人吃惊的一组数据,“刚刚结束的横滨世乒赛,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收视率中只有两场中外高水平选手的对决场次接近1%,可男女单打决赛的场次却未能达到0.5%。收视率每损失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绝对收视人数直接减少了600万。”“要知道,在不久前的北京奥运会上,乒乓球女单决赛在当日收视率排行榜上还是名列第一的,现在乒乓运动开展着实让人担忧”。

只有水平相当的高水平比赛,才能引起观众看球的兴趣,也才能吸引赞助商。没有悬念的比赛,即便是中国观众也会失去兴趣。长此以往,乒乓球的命运令人担忧。

4 促进乒乓球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4.1增强乒乓球文化的产业属性

中国要学习和借鉴美国 NBA篮球职业联赛市场化、产业化的一些成功经验。美国 NBA 每年的“选秀”活动,就是广纳世界各国的篮球天才,它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世界宣传了美国的篮球,而且还圆了世界各国篮球天才们的“NBA 梦”;既让 NBA 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又为世界各国培养了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还提高了世界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中国的乒乓球联赛也应该打造中国的“NBA”,使联赛成为更加开放、更加开阔的竞技场。将国外的优秀选手吸引到我们的球队当中,开发人才市场,扩大影响,让乒乓球变得更加国际化,如果有许多海外球员加盟,还会带来许多潜在的赞助商。

4.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若要持续发展,需要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爱好者积极参与。乒乓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要求简单,是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之所以没有掀起世界范围内的乒乓球热潮,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现在任何职业赛事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乒乓球更是如此。电视转播稳定与否实际上就等于你这个联赛稳定与否。而稳定的赛程是进行商业运作和推广宣传的基础,所以稳定连续地转播比赛是十分重要的。乒乓球作为国球在我国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但是我们的联赛却办得不尽人意,不能不说我们在媒介的宣传、赛事的转播、场地安排等环节存在弊端。

4.3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对比赛规则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对观众的问卷调查得知,观众最爱看的是一攻一守的乒乓球比赛。主要原因是比赛变化多,来回多,对抗性强,观赏性好。而大多数运动员都是进攻性打法,进攻型打法积极主动,力求“前三板”解决问题,这无形之中降低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建议从比赛的器材上做进一步的修订,例如:增加球体的直径,增大球台的尺寸,这样可以增加球的来回,提高观赏性;加大对球拍防守性能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球拍的防守性能。

建议在竞赛规则上进行修改,例如:大型比赛尽量采用循环制度,减少单淘汰制度,增加比赛的场次,让参赛国尽量的多打比赛,提高乒乓球弱国参赛的兴趣;国际乒联多组织一些分区域赛,分级别赛。

建议完善奖励制度,例如:增加获奖名额,比如让前八名上领奖台。

参考文献:

[1]高兴.看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成长脚步[N].新民晚报,2005-4-19.

[2]崔乐泉.中国近代体育史话[M].北京:中国书局出版社,1998.

[3]蓑笠翁.用体育精神锻造民族性格[J].中外文化交流,2001(9).

[4]任灏瑜.国际乒联主席呼吁打破中国乒乓球的长期垄断[N].东方体育日报,2004-03-06.

[5]何元春,苏丕仁.文化互动中的中国乒乓运动开展的价值认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 2) .

[6]唐建军.规则修改对乒乓球比赛观赏性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

[7]武东海.“盛世危机”下中国乒乓球发展策略探析[J].训练与竞赛,2010( 5) .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浅谈煤矿机电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