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差激增的隐忧

时间:2022-05-01 12:36:09

近几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之中,尤其今年2月以来,存贷差增速明显提高。据央行统计,5月份存贷差已经突破75000亿元大关,达到761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比上年末增加21%,比上月增加5.8%。存贷差的这种突变说明了什么?

首先,它是投资急剧降温的信号。存贷差的扩大肯定不是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所致(因为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一直在放缓),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急剧降温。

这种情况有点像1998年。那时同样是投资伴随着存贷差激增而大幅降温。但现在与那时相比,有两个不同点:一是今年以来证券市场融资逐月创新低,而1998年不是;二是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长迅猛(表现为银行结汇量增加所导致的企业存款明显增加)和民间金融发展迅速,而这些都是1998年所没有的。

今年经济会像1998年那样滑向“熄火”的边缘吗?从1~5月固定资产投资仍高达26%来看,似乎不像。但这26%是靠体外循环的资金支撑的,还是投资降温相对于贷款下降有个时滞?即使是前者,体内资金的收缩最终也会导致体外资金的收缩。

其次,它是金融问题激化的征兆。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大案要案频出,银监会加大了监控和惩处力度,几大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一些银行雷厉风行地实施问责制,一大批分行行长被免职。这种情况同样与1998年有几分相似之处。

以上种种会引发同一种结果,即银行惜贷。这种“惜贷”不是因为防范风险,而是因为怕担责任、“避风头”。去年,央行紧缩银根的效果不明显,今年因为有“惜贷”的因素,紧缩银根的效果可能会被明显放大,从而导致紧缩过头。为了防止这种“过头”的倾向,光是放松银根怕是不管用,因为存贷差扩大本身就意味着银根是松的,进一步放松只会像日本那样陷入“流动性陷阱”。而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金融“二渠道”――民间金融的作用。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透露,民间资本不仅可以进入金融领域,还可以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这种完全可以由民间资本全额出资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年内将在陕西、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农村进行试点。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向“公开”恐怕是大势所趋,但就眼前而言,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通过试点鼓励民间金融填补国有金融机构“惜贷”所造成的金融“缺位”。这种“缺位”如果不及时填补,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在2003年以来工业产能快速扩张的基础上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上一篇:“购买”欧洲 下一篇:“正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