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欧洲

时间:2022-07-14 06:35:24

“购买”欧洲

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的锤子刚落下来,就传出德国工会对明基延长工时的做法大为不满,并抗议降低员工福利待遇,弄得明基董事长李耀马上赶赴德国,摆平此事。

且不论李耀2006年后如何再讨论裁员问题,或者未来如何将西门子在德国的手机制造部门全部迁往中国内地,单眼下西门子在德国手机工厂的3000多名员工就足以让他苦恼一阵子了。在此前不久,西门子“威胁”手机部门员工:如果仍然不满明基延长工时的条件,就把所有的手机业务转移到匈牙利。

之前还有当年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的惨痛教训。一向高调的李东生不得不出来解释,由于对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整合难度低估和方案准备不足,导致了今天TCL的巨额亏损。未来前景也不明朗。

从TCL、联想到明基,收购方的意图都是希望资本输出,能够获得一些国外公司先进的的技术和庞大的销售渠道。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励精图治,刚刚迈过“低成本”的“中国制造”门坎之后,一些资金充实的中国企业开始有了“国际化冲动”,并迈出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的凶险除了作为先驱的代价之外,他们中的一些都注定要化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沉没成本”。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一大批日本企业,如索尼等大量购买像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美国企业,甚至有日本企业购买帝国大厦,以至于美国人惊呼日本人在“购买美国”,并将其视为继“珍珠港事件”后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国!但好景不长,由于不了解美国市场,很多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

眼下,中海油对美国优尼科公司高达185亿美元的竞购正闹得沸沸扬扬,不管这一收购最终能否如愿以偿,考虑到美国对于中国的长期战略遏制,至少中国企业再复制当年日本企业“购买美国”的那一幕是不大可能了。而欧洲和中国的天然“战略同盟”关系,为双方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和并购提供了可能。

随着国内市场渐趋成熟和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加上国际贸易壁垒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开始寻求海外投资办厂。一家受到科特勒称赞的企业―广州珠江钢琴的做法就非常高明:在收购了一家具有很好美誉度的德国小企业之后,通过它的品牌去占领市场,使得许多美国家庭以为他们消费的是德国品牌,结果两年内就把韩国企业赶出了美国市场。“这类企业都拥有高超的中国工艺,并花费了上千万美元用来战略投资一些海外企业,从而获取技术、渠道和品牌资源。

今天,有着“国际化冲动”的中国企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海外市场,雇佣本地员工,采用他们先进的管理方式,从而进入他们的圈子。这毕竟是艰难的第一步,有的也注定会成为“沉没者”,但无论如何凶险,我们已经义无反顾地出发。

上一篇:农产品:创新对价支付模式 下一篇:存贷差激增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