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错误”中前进

时间:2022-05-01 11:36:28

让学生在“错误”中前进

摘要: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一种学习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大门,迈入知识的殿堂。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探讨了有效利用学生学习错误资源提高初中科学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错误;资源利用;策略方法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在科学课堂上为学生的错误而犯愁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把这最宝贵的机会留给你的学生?你可曾想到新的课程资源正在滋生,新的智慧的火花正在熊熊燃起?记得笔者在《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的习题课中,对于如下题目:t℃,将A物质的溶液恒温下蒸发掉20克水,析出2克晶体A,第二次在恒温下再蒸发掉20克水,结果再析出8克晶体A,求t℃时A物质的溶解度。我是这样预设讲解的:此类题目中,由于前后几次温度都未发生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应相同,而这里两次蒸发的水分一样,而析出的晶体量却不同,说明原溶液必定是不饱和溶液。第一次蒸发析出了晶体,说明溶液已变成了饱和,这样只要求第二次即可。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老师,你不是说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为什么不能按第一次析出的晶体计算呢?由于这个问题不在预设的讲解之内,我并没有把学生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分析,而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你的计算思路是错误的。然后按照原定的思路继续讲解。课后进行反思时发现:虽然这堂课讲解思路清晰,但正面示范对学生的帮助好像不是很大,很多学生还是错了。如果能够把刚才学生的错误提到课堂来分析,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进行深入讨论,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可见,错误资源对于课堂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应该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错误”中茁壮成长。

一、将错就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学习了食物网知识后,我让学生分析下列题目:当蛇给大量捕杀时,蛙的数量会如何变化?学生一看图,就乐开了花,纷纷报出答案:蛙的数量肯定大增啊,因为它的天敌蛇没了。我没有立即做出判断,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提问,学生一开始都觉得正确,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开始坐不住了:好像不对,蛙的数量增加了,那么蛙的食物怎么样了?有学生回答:蛙的数量增加了,食物自然少了。我接着问:食物少了,那么多的蛙都吃不饱怎么办?学生一愣:很多的蛙将要被饿死,数量应该是少了。我打破沙锅问到底: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全部的蛙都死掉吗?学生想了又想,回答不上来,但是又迫切地想知道最后蛙的数量究竟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样运用将错就错的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有效落实了课堂的教学。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问题提出“三个可以”: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可以再思考再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集体讨论。这就能够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

二、找准错误,在辩论中获得新知

教育家斯宾赛说:“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教师应该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此时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理解,理清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样会比老师马上跟正、反复的强调更有说服力,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会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2-4。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FY(〗加稀盐酸〖FY)〗无沉淀〖FY(〗加氯化钡溶液〖FY)〗白色沉淀

当看到这两种方案时,同学们纷纷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致可以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此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一说而过,而是把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分成两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是否符合题意,如果有错该怎样解决,很快的这个问题在辩论中解决了。

当学生出现分歧时,教师可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精彩地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既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重要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一举两得,抓住了课堂的精彩。

三、抛砖引错,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一些较难问题的教学时,教师适时抛出一些陷阱,通过引诱,使学生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并创造幽默的“健康气氛”,再引导学生比较、思辨,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例如探究《大气的压强》,我抛出问题:王老吉凉茶是怎样进入口中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普遍认为凉茶是人吸入口中的。于是,我拿出一瓶王老吉凉茶,倒入玻璃杯中,让一位学生展示用吸管吸凉茶给全班同学看。这位学生吸得面红耳赤也没吸上来。下面学生哄笑开了,同时却又皱起了眉头。我表示疑问:怎么没吸上来呢?学生的声音一下子炸开了,纷纷表示了他们的看法。细心的学生说:老师,这吸管肯定有问题。台上学生顿醒,蓦然一看,果然有问题,原来破了个洞(实际上是我事先在上面剪了个洞)。换了一根完好的吸管,凉茶终于能进入口中了。我再问:凉茶是吸入口中的吗?学生没再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方法的不断掌握,用这种幽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总结学法,提升能力,比直接告知有效得多。

还有这么一道题:在导体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导体的电阻多大?当两端加12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又是多大?

小李解答如下:第一次R=〖SX(〗U〖〗I〖SX)〗=4V/0.5A=8Ω;第二次R=〖SX(〗U〖〗I〖SX)〗=12V/0.5A=24Ω。

同学小张妍说,这是错误的,因为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第二次阻值应不变。小

李柯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有点搞不清:第二次也是根据R=〖SX(〗U〖〗I〖SX)〗计算的呀!

⑴你认为第二次公式R=〖SX(〗U〖〗I〖SX)〗还适用吗?⑵小李的第二次计算错在哪里?⑶当两端加12V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大?

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大讨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辩错、纠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探究能力。

四、就错改错,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才会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更真实。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多种多样的错误,发现,反馈,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节教学环节,让“错误”以特有的亮色展现课堂,在师生共同纠错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我让学生分析物体沉底时的受力情况时,学生认为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我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沉底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示意图。显然学生忽略了容器底部对沉底物体的支持力。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说学生做错了,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沉底呢?沉底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哪个大呢?学生回答:物体下沉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因此沉底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我又说:重力大于浮力,沉底物体受到了一对不平衡的力的作用,能在容器底部保持静止吗?学生说:不能,要向下运动。此时,学生已经开始议论,说沉底物体还受到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是重力、浮力和支持力三力平衡。于是我又让刚才在黑板上作图的学生把受力情况补充完整。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师生友好交流,亲密探讨,学生并不会因为说错了做错了而难为情,而是热情更高更激昂。而且我把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见,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的条件和限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五、巧用错误,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上一篇:好教育,好班主任 下一篇:应用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