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西兰报联社被迫关门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5-01 11:36:11

对新西兰报联社被迫关门的分析与思考

2011年8月31日,有132年历史的新西兰报联社被迫关门,引发全球舆论关注。报联社关门的深层原因、通讯社这种传媒形态的前景、外资入侵对“独立声音”的影响等问题引人思考。

回顾:百年通讯社凄惨关门

新西兰报联社(The New Zealand PressAssociation)总部位于惠灵顿,是新西兰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新闻通讯社。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全盛时期,新西兰报联社在国内有数量众多的记者和通讯员,在伦敦、悉尼、香港和华盛顿都有驻外记者,国内70多家报社都是其成员,是新西兰国内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提供商。而到关门前夕,报联社仅余40余名工作人员、20多家用户,令人不胜唏嘘。

新西兰报联社由成员报纸共同出资成立,产权属于所有加盟报社。2005年之前,报联社一直采用以“稿件共享”为核心的合作运营模式,即加盟成员为报联社提供自己采写的本地新闻,以换取其它成员提供的新闻。不同地区的报纸通过稿件交换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新闻网。报联社根据加盟报纸的市场规模和发行量收取多少不等的加盟费,非成员报纸要获得报联社稿件,则需要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报联社根据成员报纸的新闻需求,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派出记者采访。2005年起,报联社放弃“稿件共享”模式,转型为一个稿件辛迪加,影响力不断下降。

分析:传媒巨变 颠覆报联社

新西兰传媒格局1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摇了报联社生存的根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媒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重创传统报刊业。报联社应对不力陷困境。报联社长期以来一直以新西兰报纸为服务对象,新闻产品也是单一的文字产品。互联网时代,这条薄弱的产业链受到强烈冲击。新西兰报联扯总编辑凯文・诺奎说,借助互联网,全国性新闻报道在第一时间就随处可见,全国性通讯社的技术优势被瓦解。同时,在线读者的数量日益增多,报纸的生存也陷入了困境。这一切使得通讯社的影响日益下降,自身定位也逐渐模糊。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西兰报联社进行了许多新尝试。一方面大力探索服务传统报纸读者的新路子,接纳更多的广播电视公司会员,另―方面还想方设法吸引更多在线用户。然而,无论如何努力,经营状况依然不佳,只能不断裁员,勉强度日。

2、传媒格局发生变化,竞争压倒合作,报联社基础被动摇。由于人口密度不高,新西兰国内主要报刊市场大都只有一张占绝对优势的报纸,一些小市场甚至仅有―份报纸。这些报纸大都立立足本地市场,借助报联社获得本地之外的新闻。他们之间对彼此祈闻资源的需求大于竞争,凝聚力超过排斥力。这种“小国寡民”的和谐格局成为新西兰报联社生存的基础。不过,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Fairfax)和APN两大新闻集团近年在新西兰攻城略地,迅猛扩张,致使新西兰传媒市场烽烟四起,竞争加剧。为了保护自己的“独家新闻”和重点报道,报联社的一些成员报刊找出各种借口,拖到时效已过才把新闻“共享”出来,还有的报社公开拒绝共享某些重要新闻。种种迹象表明,报联社成员间的竞争性明显压倒了互补性,彼此戒备心理超过了合作愿望,报联社成员之间的合作基础开始动摇。

3、国外资本强势入侵,本地市场分裂,报联社机制遭淘空。2005年前,费尔法克斯(Fairfax)和APN逐渐发展成为新西兰报联社最大的两个股东:前者持有报联社约60%股份;后者拥有近40%股份;前者拥有70多家报纸和新闻网站,后者则拥有《新西兰先驱报》等10多份报纸。新西兰市场的报刊传媒业也随之被分割为两大阵营。这两大集团在澳大利亚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但在新西兰报联社体制下,却不得不和竞争对手“共享”新闻,这让双方抱怨不已:自己花重金打造的新闻产品往往便宜了对手。为了化解这种尴尬,两大集团下属报社之间就开始私下里交换稿件,并且慢慢形成了各自的内部通讯社。对两大集团越来越公开的“小动作”,报联社却毫无管束之力,因为报联社的最终决策权在这两大股东手里。即便有些独立报社不停投诉,最终也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稿件共享有名无实,新西兰报联社进一步被淘空。

4、两大股东利益对立,冲突剧烈,报联社被迫先转型后关闭。2005年,报联社两大股东费尔法克和APN为争夺周日报刊市场爆发新闻大战,殃及新西兰报联社,“稿件交换”的经营方式被终止,为最后关门埋下伏笔。当时,新西兰周日报刊市场只有费尔法克斯旗下的《星期日星时报》一家,是个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APN集团为了争夺这块巴厚的蛋糕,也于2005年仓协了《先驱报周日刊》。不料费尔法克斯对此反应激烈,以退出新西兰报联社相威胁:如果费尔法克斯退出并撤走资金,新西兰报联社必将关闭,这也会对APN集团形成间接影响。几番磋商后,双方达成和解:不再通过报联社“共享”新闻,但仍将继续保留报联社股东的身份,为报联社提供运营资金;报联社放弃“新闻共享”的经营模式,转型为一家独立采写新闻、面向所有媒体销售的商业性新闻通讯社。

转型之后,新西兰报联社变得像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小型稿件“辛迪加”:主要依靠自己的记者采写全国新闻,所有用户都通过购买的方式使用报联社稿件。新西兰报联社在这一时期新增了新闻图片业务,同时大力在广播电视领域开拓市场,试图重振昔日雄风。但是,由于转型之后不再拥有加盟成员所提供的各种新闻资源和加盟费用,报联社的影响一落千丈,经营日益恶化。今年4月,眼见转型后的报联社无法摆脱困境,费尔法克斯决定撤资,致使新西兰报联社最终被迫关门。

思考:通讯社是否在消亡?

新西兰报联社被迫关门,似乎为“通讯社消亡论”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不过,一个我国媒体鲜有报道的事实是:在新西兰,通讯社并未随报联社关门而消亡,相反,这种传媒形态还魔术般地由一家变成了三家。

费尔法克斯和APN各自将内部通讯社“改装”成公开的通讯社推出,以抢夺新西兰报联社解体后留下的市场空间。APN集团联合一些独立报社或立TAPNZ通讯社,用户有50多家。APNZ实行会员制,稿件共享,收取订费,其经营模式同新西兰报联社如出一辙。不仅如此,APNZ的17名工作人员中,多人来自刚解体的新西兰报联社。

费尔法克斯集团推出的是FNZN(Fairfax New Zealand)通讯社。FNZN聘请原新西兰报联社的高级记者担任总编辑,获权使用该集团下属70多家成员报纸的资源,号称拥有400多人的报道团队。费尔法克斯集团执行总编辑保罗・汤普森说,FNZN有新西兰最大的新闻编辑部,每天可以生产出数百条独家新闻,“是新发掘的金矿”。

同时,澳大利亚的另一家通讯社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AAP推出了专门的“新西兰专线”(NZ Newswire)。目前AAP在新西兰专职记者已有9人,同时还聘用了一大批自由撰稿人和特约记者。其总编辑托尼・吉尼斯说,“新西兰专线”不会同两个强大的对手正面竞争,将会设法在财经和体育两个专业领域站稳脚跟。

争议:独立的国家声音丧失?

报联社关门在新西兰新闻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本地分析人士认为,本土企业被外来资本摧毁,再次证明了澳大利亚企业不断增长的控制权对新西兰本地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两国经济联系紧密,传媒市场相互准入门槛很低。但澳大利亚传媒公司因为实力雄厚常常在竞争中占尽先机,目前已经几乎主导了新西兰的传媒行业。

还有分析人士担忧:本土通讯社的消失,将导致独立的国家声音的丧失。奥克兰大学媒体研究学者加文・埃利斯说,报联社关门将令新西兰成为为数不多的没有国家通讯社的西方国家。“这不仅令人蒙羞,更具悲剧性的是,报联社所代表的一种独立的国家声音从此消失。”美国波恩特传媒研究学院学者比尔・米切尔说,“任何一家通讯社消失都令人难过,这意味着,新闻报道又少了一种声音。”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传媒媒介所有权的变化并不会减少媒体对新西兰的报道。相反,由于引入了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关于新西兰的报道将会更多、更好。正如通讯社在新西兰的命运一样:虽然报联社凄惨关门,但三个更具活力的通讯社又在它的废墟上开张了。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上一篇:部分媒体“走转改”特色专栏(一) 下一篇:“嘉禾绿荫行动”提升报纸社会效益